瓊斯盃女籃3000元事件:職業運動是性別平等最被忽視的職場
你能想像一間公司發給女同事的薪水只有男同事的六折嗎?
瓊斯盃女籃球員只能領到低於男籃球員的出場費這個新聞,讓我想到上野千鶴子在《厭女》裡面談論了「東電OL殺人事件」的章節。
職場對女性的歧視多半會用一種方式顯現:女性想要往上爬,就被迫得要向男人學習,讓自己像個男性。
上野千鶴子說:「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說,瞧,我們管理階層中有女性,我們沒有性別歧視。但是真正的問題卻是,她們要付出多少、失去多少才能走到這裡。女性需要同時符合兩種標準,像男人一樣努力工作融入社會,又像女人一樣擁有性魅力,才能稱為是一個『合格的女人』。」
而在所有職業裡,「運動員」或許對女性來說又算是地獄級難度,因為這個社會好像對於女性運動員的差別待遇總是視作理所當然。
但事情不該是這樣。
▋女性職業運動商業價值比較低?
Caitlin Clark是今年WNBA選秀狀元,在投身職業以前也是NCAA大學籃球史詩級的球員。
她在大學四年打破了NCAA D1的總得分數、單季三分球命中數的紀錄,注意,這是不分男女的紀錄,她打破的單季三分球紀錄原先的保持人正是現役NBA球星Steph Curry。
而在今年NCAA女籃冠軍戰,Caitlin Clark代表學校愛荷華州大對戰南卡羅來納州,平均觀眾人數為「1,870 萬」,這不僅是有史以來收視率最高的女籃比賽,也是2019 年以來不分男女,收視率最高的一場籃球賽 。
我還沒提她參加WNBA選秀會創下破紀錄的兩百多萬觀看,而且在她被印第安納狂熱隊選下來之後一個小時內她的球衣就賣光了(商業價值?)。
▋最後還是給了,希望籃協能學到一課
所以,如果要說女籃的商業價值,或許更多的是社會究竟投入多少資源到這個運動,以及主事者到底有沒有心經營。
坦白說,我不是什麼台籃專家,我也是因為這次的風波才注意到女籃被這樣虧待。剛才發摟到最後籃協決定加發2000元給女籃球員,希望這會是改變的開始。
我最近在 IG 追蹤了 @dp.womenbasket ,很感謝有他們提供了很多台灣女籃的資訊;如果大家有知道其他支持女籃或女子運動的媒體也請務必分享給我,謝謝你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