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老師,你比學生懂三國嗎?-你所不知道的學校(16)
108課綱再度掀起論戰,主因是三國歷史遭到刪除,引發部分歷史老師和教育關注者的反對。
假若曹操地下有知,在自己往生的1800年後,一個他從未造訪過的小島上,人們還為了要不要講述他的故事吵成一團,真不知道他會感到多欣慰!
抗議者認為,新課綱「略古詳今」,讓中國上古時期及中古時期內容「大縮水」,甚至連精彩的三國史都被刪除,恐將讓學生對歷史失去興趣。
可是…以前的課本三國也只有一頁呀!而且那頁還是叫「魏晉南北朝」,三國所屬的漢末魏初僅是其中一個段落!
對筆者這年紀的人來說,認識三國時代,有多少人是來自歷史課本上的描述?有多少人是來自歷史老師的介紹?相信我,從「光榮」熟悉三國時代的人,絕對多上好幾倍。
「光榮」是一家日本遊戲公司,其自1985年推出的三國志系列遊戲,是許多玩家心目中的必玩經典!它也讓三國時代受到更多人的矚目(本來靠三國演義就已經夠多了)!除了光榮公司的三國志,以三國時代為背景的遊戲、動漫或影劇作品,少說有幾百款,這使得許多孩子在課本教到三國前,就已經對曹操、孫權、劉備等人物滾瓜爛熟了!
當學生比你還懂三國時,各位歷史老師們,你還想講解什麼?
當然,不是每個學生都會玩遊戲、看動漫、或者看電視劇,且從前述管道得到的知識也未必正確,但若連這麼廣泛的媒體接觸都無法讓學生提起興趣,老師們憑什麼覺得自己可以在短短幾分鐘的課程中辦到?
追根究柢起來,三國時代到底需不需要教,恐怕才是更值得討論的問題!中國歷史上有數十個朝代,每個朝代的交替,幾乎都會上演和三國時代相同的戲碼,爭人、爭地、爭王,夾雜數不盡的英雄和陰謀,這些故事轉化為影劇作品固然精彩,但若論對後續歷史及文化之影響,恐怕就未必那麼重要了!
說穿了,劉備不過就是一位表現出色的軍閥,但本質上和田榮、竇建德、張士誠這些人毫無差別,歷史課本不提前述三人,有人在意嗎?而學生認識盤據西蜀僅僅十餘年的劉備,卻不知道席捲整個歐洲之文藝復興運動的最大支持者-麥地奇家族的羅倫佐(Lorenzo de' Medici),不覺得本末倒置嗎?
以前求學時,一直覺得歷史課八成時間都在學本國史理所當然,長大才曉得,本國史和外國史比重如此失衡,嚴重限縮了孩子們對世界的認識,進而讓我們得到「缺乏國際觀」的評價,更遑論對台灣人來說,所謂「本國史」和「中國史」能不能畫上等號都還是未知數呢!
歷史課到底應該學什麼?
「略古詳今」或「詳古略今」都不是重點,筆者認為將各國的過去和現在串聯起來,才是歷史教育最重要的課題,也只有強化歷史和現代文化的串聯,才能深刻提升孩子學習的興趣!而這裡的串聯,包含政治、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層面,例如以端午節吃粽子連結屈原,進而帶出楚、漢及戰國七雄之述;又或者像美國正擴大延燒的黑人平權抗爭,可連結至南北戰爭,乃至更久之前大航海時代展開的黑奴貿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瞭解時事和文化的歷史緣由,應該遠比曹丕踩著誰的屍體登上帝位更有意義吧!
別再讓歷史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只有應付考試一個用途。
台灣歷史教育的另一個弱項則是橫向聯繫,也就是各國的比較和相關性,有人告訴過你,堪稱東、西方最偉大的兩位帝王-法國路易十四、清朝康熙是同時在位、兩人還有過聯繫嗎?有人告訴過你,亨利八世搞出英國國教的同時,明武宗正試圖成為穆斯林嗎?歷史課讓我們有種錯覺,彷彿各國歷史都是一條各自獨立的線,直到近代的工業革命開始才有了複雜的交錯,殊不知各國的歷史和文化都是交互碰撞影響,將任何一個國家獨立出來看,都是無法完整表述的!
以美國為例,如果不是因為歐洲大陸上,包含英、法、西班牙等國家的新舊教之爭及宗教改革問題,又怎會有清教徒願意離鄉背井、千里迢迢地去到美洲這塊處女地拓荒呢?
「中國」也是一個多國交互影響之例,自古至今,對岸那塊廣大的土地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國號叫作「中國」,現今所謂「中國」,是由漢、唐、遼、明、清等無數國家組構出來的文化複合體,這複合體的產生過程中,包含極為複雜的政統繼承及血族情仇,當你和朋友因為兩岸定位爭得面紅耳赤時,又是否真瞭解其背後的演進歷程呢?
有人批評台灣人缺乏國際觀,歷史教育太偏狹絕對是原因之一,具系統性的外國史教學,是提升國際觀的重要基礎!台灣人不會永遠只活在台灣這塊島上,對各國歷史及文化有初步瞭解,才有條件去培養國人更全面的國際認知!瞭解日本,不是學幾句常用日文、看幾則日本相關新聞就算數!瞭解美國,也不是看幾部好萊塢電影、看幾場NBA比賽就算數!
教育部在「略古詳今」的同時,是否也該考慮「中外均衡」呢?中國歷史固然悠久,但和世界各國的歷史長度加總相比,還是九牛一毛呀!
關於歷史教育,台灣進步的空間還很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