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 101 #6】DAO 中常見的3 種治理失敗的跡象
在之前的文章:集體行動 (Collective Action) 才是 DAO 前進的力量 中就有講到,DAO 經營者要心心念念好好去引導成員產生集體行動,創早好的影響與循環。然而,反過來說在壞的一面,不需要有誰去引導,可能就會慢慢的滋生、僥倖的產生出來,結果 DAO 成員可能會產生集體的腐敗行為。
在 Matters 平台中,我就注意到在分類 #DAO 之下,也有許多人針對 LikeCoin 的運作模式抱持著許多不同意見,大抵來說這些意見就是圍繞在對於去中心化治理的懷疑,這個懷疑可能是有一點道理,也有可能是過度的指責,怎麼看待治理情況,就是本篇文章可以給大家一點架構遵循與思考。
首先,在 DAO 中可以很粗糙的將治理先簡單簡化成「提案」與「投票」,而這個提案與投票的權力程度,往往也與 DAO 成員持有的代幣、NFT 相關。
通常來說,腐敗的起頭往往是來自於 鯨魚多數 (The Whale Majority, 持有大量比例的 DAO 代幣) ,由於他們在提案與投票上的壓倒性優勢,就會造成持有少量代幣的成員被剝削。這會造成其他 DAO 成員更加對投票表現冷漠、或是加入到鯨魚多數的一群,因此腐敗就開始蔓延開來。
這個腐敗可能不是顯而易見,而是潛移默化似的產生出一些苗頭與跡象,所以 DAO 經營者一定要多加留意:
- 尋租性腐敗(Rent-Seeking Corruption)
- 過度重視代幣價格上漲 (Overemphasize Token Price)
- 菁英意志的治理 (Elite Rule)
尋租性腐敗
尋租性腐敗不只是發生在 DAO ,也是一個普遍存在於各種組織機構之中的腐敗現象,這種腐敗現象體現於:
- 價格管制:透過刻意管控一些治理參數,導致 DAO 的代幣或 NFT 的價格沒有理由的不斷上漲,而獲得的資金被成員間瓜分。
- 特許權:透過販售一些有關 DAO 的一些許可權利,來從中謀取利益。
- 高稅率:透過一些 DAO 中的稅率設計(Grant 補助抽稅、代幣買賣價差抽稅)來從中賺取高額利潤。
- 特定少數的優惠政策:通過一些提案,針對少數族群給一些有關 DAO 的開銷費用的優惠方案。
- 官商勾結:治理階層通過一些親朋好友,安排其來申請 DAO 的一些補助與激勵活動,在從中抽取傭金。
尋租性腐敗是建立在一個根本問題上:「我們可以讓公司的福委會主委,來當董事長嗎?」也就是說,DAO 基本上應該是一個母雞下金雞蛋,不斷產生對 Web3.0 有價值的影響,但是卻因為腐敗造成把這隻雞給殺了,讓 DAO 成員來分這個雞肉。
一定要特別留意的是,尋租性腐敗是一種可能會漸漸被多數 DAO 成員默默接受的情況,因為可能大家都會撈到好處,但是對 DAO 的發展沒有太大幫助。
過度重視代幣價格上漲
有人可能會說,我透過類似於尋租性腐敗的方式來賺錢,但是這些錢我不分,我讓這些錢放在 DAO 國庫中,或是把賺來的錢拿來推高代幣的價格,這樣應該不能說我壞話吧?代幣上升至少對 DAO 的發展長期是有幫助的。
但是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 社交代幣悖論 (STP) 治理代幣要付出的代價 中講到,過度的將代幣價格炒高,只會造成 DAO 的排他性上升,反而倒頭回來看你的 DAO 根本不值那個錢,那最後只會讓 DAO 處於一個進退維谷的情況。
過度重視代幣價格上漲,往往也是尋租性腐敗的反面同義詞,所以這也是值得 DAO 經營者特別留意。
菁英意志的治理 (Elite Rule)
菁英意志的治理算是尋租性腐敗、過度重視代幣價格上漲兩個治理失敗跡象的根本原因。但這個腐敗不是在「錢和利益」上面,這個腐敗是來自於「人與人」上面。
由於 DAO 訴求的就是去中心化的治理,所以就算是初期由創始團隊少數人在主要經營,應該也要慢慢朝去中心化前進。然而一種反面情況是,DAO 在發展的過程中,治理高層可能會認為他們自己最為正確,不能接受任何負面聲音,因此通過各種提案、投票,來加強他們的治理權力。
照會導致在提案與投票上,DAO 的成員會開始 (1) 冷漠:覺得自己無法影響結果。(2) 搭便車:交由他人決定,自己跟風投票。這會讓 DAO 的制裡面臨到許多治理攻擊的威脅。
為了避免這三種治理失敗的跡象發生,解決方案通常有:
- 受限制的治理模式:例如我之前寫過一篇 三權分立的 DAO 治理模式 就是將治理權分成三個互相箝制的權力
- 非代幣驅動的治理:透過一些 DAO 實際運作上的設計,我們可以設計出一些內部分組的治理是不只是依賴代幣,還依賴你在 DAO 中的貢獻來給予治理
- 承受投票結果的代價:透握提案且投票通過的同時,也扣押提案主要受惠的成員一定比例的代幣、聲望,讓在得到權利的同時也付出代價。
如果你對治理可能出現的腐敗現象有興趣,可以閱讀下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