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勸而彎弓

淨土門-象山慶
·
·
IPFS
·

續括之權,不待勸而彎弓(象山慶’23.2.21)

世親菩薩《往生論》云:「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曇鸞大師《註》云:

   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暗宅,雖復苦樂小殊,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有漏,倚伏 相乘,循環無際,雜生觸受,四倒長拘,且因且果,虛偽相襲。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續括之權,不待勸而彎弓;勞謙善讓,齊普賢而同德。「勝過三界」,抑是近言。

    「淨土」相對於「穢土」,《阿彌陀經》說「五濁惡世」的身心之正報與環境之依報充滿了濁惡不淨之物。曇鸞大師《往生論註》:「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又說:「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如蚇蠖循環,如蠶繭自縛。哀哉眾生,締此三界,顛倒不淨。」

    西方安樂國,是法藏菩薩「大慈悲、大智慧」正觀之所成就的。沒智慧,不能斷惑、了生死;沒慈悲,不能度眾生、成佛道。阿彌陀佛果地不思議神通力,與因地四十八大願,所建立的一切莊嚴,皆乃佛之「種智」所現、「願行」所成。往生西方極樂,都是蓮華化生,從此告別了三界六道的「胎、卵、濕」三生;並永斷了生死輪轉的「惑.業.苦」三繩。將箭末端,搭上絃的中段,完成了預備動作,不須人說,自然就拉滿「弓」,射出箭,擊中目標。此喻往生極樂之後,自然而然的修福、修慧,行菩薩道,進向無上佛果,永不退轉!若人不疲不厭的行菩薩道、利益眾生,雖有此功德,卻能謙卑、謙虛、恭敬、退讓,這樣的德行,是自始至終,毫無勉強,亦不改變,不是一般人所能。將所修的一切大小善行、點滴功德,全部回施於眾生,同生西方,共證菩提,這是普賢十大願王中的「普皆回向」。[1]大本《阿彌陀經》:

生彼佛國諸菩薩等,所可講說,常宣正法,隨順智慧,無違無失。於其國土所有萬 物,無我所心,無染著心,去來進止,情無所係,隨意自在,無所適莫,無彼無我,無競無訟。於諸眾,得大慈悲饒益之心,柔潤調伏,無忿恨心,離蓋清淨,無厭怠心,等心,勝心,深心,定心,愛法.樂法.喜法之心,滅諸煩惱,離惡趣心,究竟一切菩薩所行,具足成就無量功德。

    不以身外之物為「為我所有」,不起貪染、執著;以平等心對一切眾生,而無親疏、厚薄之分別;也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迷倒。更無「好勝鬪強」、「與人爭鋒」的計較;只有慈悲心、柔軟心、平等心、無厭怠心,以及遠離五種煩惱蓋(貪欲、瞋恚、昏眠、掉悔、疑)的無垢染心。極樂眾生,都不退轉,向普賢菩薩看齊,有同樣的德行。

    此淨穢二土的比較,讓人讀之,油然而生「厭穢欣淨」之情。《往生論》的「勝過三界道」,是就淺近處,要我們觀察西方極樂的依、正二報,真實不虛,無漏清淨,遠勝娑婆世界的種種虛偽不實,苦空不淨,有漏雜染進而信知「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勝過十方諸佛淨土。

這關於「續括之權,不待勸而彎弓」,有另一種解釋,是說淨土菩薩的「利他」成就。《大般若經》:「如有壯夫,善閑射術,欲顯己技,仰射虛空。為令空中箭不墮地,復以後箭射前箭筈,如是展轉,經於多時,箭箭相承,不令其墮。若欲令墮,便止後箭,爾時諸箭方頓。」《大智度論》:「譬如仰射虛空,箭箭相拄,不令墮地;菩薩如是,以智慧箭仰射三解脫虛空,以方便後箭射前箭,不令墮涅槃之地。」淨土菩薩其大悲度生的權巧方便,任運自然,不待諸佛加勸,能永恆廣度眾生,不退墮於沉空涅槃。「括」,箭的末端,用以搭弦之處。「續」,接續。「權」,方便。仰射虛空,後箭頂前箭,箭箭相續,令不墜地,喻菩薩救度眾生之方便,永不止息。阿彌陀佛「不虛作住持」功德,往生者皆得八地以上之平等法身,何須諸佛勸令度生?

    譬如射箭,以般若箭射向三解脫門虛空,再以方便後箭射般若前箭,令般若箭不墮入涅槃地。菩薩雖見到涅槃,也不取證涅槃,而是向著無上佛果前進,繼續莊嚴佛土,度化眾生,菩薩摩訶薩的修行就是這樣。不過這是聖道門自力難行道,有退墮的危險,也就是菩薩進入第七地,證悟諸法寂滅,上不見諸佛可求,下不見眾生可度,欲入實際涅槃,此時若不經十方諸佛加勸,一旦進入大寂滅、捨佛道,就跟聲聞、緣覺二乘沒有差別了。這是娑婆修行有七地沉空之難。十方眾生若往生極樂,由於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威神力之故,不有「七地沉空」之難,且橫超為「八地以上」不退轉的一生補處菩薩,故不須諸佛加勸,自然任運的廣度眾生,而不執著,如《金剛經》云:「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與大願大行的普賢菩薩同其德。因此,說極樂「勝過三界」。然不足以形容「極樂之勝, 超越十方佛國淨土,無可比擬」。

藍鵲燈 https://www.facebook.com/aihua2020st/videos/3411238282479561


[1] 參閱:簡智果《往生論講錄.13》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淨土門-象山慶 人生忽如寄,樂邦歸去來 (淨慶.正玄--張火慶:博士/教授) https://blog.udn.com/6ccc7d15/article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