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關係的源頭-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Sati
·
·
IPFS
·
愛與關係,產生問題的時候,要修復調整的,總不會是對方,第一個要變化的,往往都是自己。而開始產生變化與影響的,才會是他人。下一回,再遇到關係裡衝突的時候,請你先停下來、問一問自己:在這件事情中,我是怎麼看待我自己的?很快你就會知道如何去面對與化解那個衝突。


每一個人自降生在這個地球開始,就與當下的人事物、外境產生了連結與關係。
誕生初始的關係,是自己與自己的父母、手足,接著慢慢在成長過程中,連結的是親戚、同學、師長、朋友、同事,一直到長大懂事之後,開始有了男女朋友的關係。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其實我們在這段過程中,最緊密且從來沒有遺落過的,是自己與自己,然而卻沒有人告訴過我們(甚至包括父母、學校的教育體制),你與所有人的關係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在談到【愛】的時候,一定會連結到【關係】,在談到【愛與關係】的時候,則一定要先連結到自己。這種關係的源頭重要性,早期我在Youtube頻道曾經分享過- 談《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是如何影響自己與伴侶間的關係 ,這裡面最關鍵的部分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就會如何看待對方。

伴侶對每一個人來說,總是一面鏡子,他映照著我們不想承認的內在那一面,映照著我們內在缺乏卻渴望的那一面。所以在互動過程當中,會產生許多的糾結、困惑,與各種沒來由的情緒。同時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也會影響對方,對方也會如是這般地看待你、與你互動。
比如說,我覺得自己很渺小,什麼都做不好;對方(不論是誰)也許潛意識下的行為就是呈現出,你都做不好、讓我來吧!或是,你可能做不好、會壞事,怎麼不能進步些呢….?

過去我也曾困惑在這種狀態裡,不知道為什麼總是無法理清,自己到底跟對方怎麼了? 為什麼對方總是不知道我想要什麼? 為什麼我想要的對方總是給不了? 不要說是伴侶那個對方,即使換了一個身分、另一種關係,對方成了同事、老闆、主管、夥伴,我們也會碰到這些問題。

後來,我把這些問題的名詞,全都取代為我自己。
我開始問自己:
我到底想要什麼?
這段關係到底對我而言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我沒有辦法讓對方清楚知道我要什麼? 那我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嗎?
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總是……..呢?
我能夠用什麼方式讓對方清楚知道我的心想表達的真實意思?
我覺得對方應該要理解你,那個應該,又是誰定義的應該呢?
我覺得對方應該要懂我、呵護我,但,為什麼他應該呢?
如果對方覺得我應該也要懂他、呵護她,我又做得到嗎?

這些自我的省思,其實是幫助自己了解自己很好的提問。
如果自己都沒有搞清楚自己是怎麼一回事,別人又怎麼可能搞得懂你?

很多人都在大哉問,我是誰?
你會怎麼回答?
那個我是誰,是身分、是名片上的頭銜、是父母口中的你、是同事長官眼中的你,是朋友、伴侶心中的你,還是….?

我是誰,
跟 我快不快樂,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我了不了解自己,
跟 關係是否和諧(不論哪一種關係),也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你能清楚知道,你不是那些標籤下的你,你便能發自內心看到各種人事物都是愛的體現;你能清楚知道自己的樣貌,你便能在每一種關係中都柔軟、涵容與和諧共處。

但是,要怎麼知道我是誰呢?

我想跟你分享一個小方法,每天練習一點一點的愛自己,將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重新建構起來,回到最原始純粹的那個你。

首先,將雙手交疊放置在你的心窩處,閉上雙眼。

第二步,回到你心海中,還未成年的小時候,去搜尋讓你印象最深刻、你最開心的那個時刻。

第三步,回到那個開心的感覺,記住他。

第四步,跟那個開心的自己說:原來我是這樣的我!你真的好棒! 謝謝你讓我這麼開心!

最後,帶著那個開心的自己,回到你的心海中,好好地擁抱與記得他。

這樣開心的你,會讓你都開始愛上自己,也會讓周遭的人、你的伴侶、朋友、同事、家人,開始注意到你的變化,因為你帶著那個開心的自己生活著,你會進入到一種連嘴角都會不自覺上揚微笑的滿足。周圍的人也會感受到你的這種滿足與愛,在這樣的狀態下,很多關係產生的問題都會自然化解,甚至,回到關係最棒的那個起始點。

所以愛與關係,產生問題的時候,要修復調整的,總不會是對方,第一個要變化的,往往都是自己。
而開始產生變化與影響的,才會是他人。

下一回,再遇到關係裡衝突的時候,請你先停下來、問一問自己:在這件事情中,我是怎麼看待我自己的?
很快你就會知道如何去面對與化解那個衝突。

祝福你。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Sati嗨! 大家好,我是Sati. Sati 是古印度的巴利文,意思是記得、憶起、專注與覺察、正念。我很喜歡這個名字,因為我的信仰就是【善】。 現在是自由工作者,分享文章、線上課程、靜心音檔,也從事親職教育課程講座與戲劇展演相關推動工作。
  • Author
  • More

我們的新時代孩子們,該何去何從?

什麼是回到內在、調整自己、收攝心念?

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