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格里信仰與伊斯蘭教的融合—阿爾斯坦巴巴(Arystan Baba)陵墓
突厥、騰格里與蘇菲伊斯蘭教 (2)
車子一個轉彎駛離主要道路,路邊的英文指標寫著:Otrar。奧特拉(Otrar)是中亞地區重要河流錫爾河流經的綠洲城市,是古代絲綢之路其中一個站點,如今已經沒落。這個城鎮除了是古絲路的驛站外,同時也是中亞草原定居社會與遊牧民族的分界點,是民族衝突之地,但同樣也是文化交會融合之地。當時從阿拉伯世界東傳的伊斯蘭教在順利傳入中亞南方定居社會 (現今的烏茲別克)後,伊斯蘭教的勢力範圍在幾千年後仍然無法拓展至北方遊牧民族的區域,直到西元十二世紀初,蘇菲伊斯蘭教派的精神領袖——艾哈邁德·亞薩維 (Hodja Ahmed Yassavi)的出現。
「在說亞薩維和突厥斯坦的故事之前,我們的朝聖之旅要先從奧特拉的阿爾斯坦巴巴(Arystan Baba)陵墓開始,這樣才完整。」D一邊開車一邊向我解釋。阿爾斯坦巴巴在中亞世界的伊斯蘭教中是一個傳奇角色,據說他活過將近400年之久。雖然我和D都不相信,不過另一個可信且值得我們前往的原因是因為他是亞薩維的養父兼老師。據傳說所言,伊斯蘭教的偉大先知早在七世紀時就已經預言幾千年後,阿爾斯坦巴巴和亞薩維會相遇。
阿爾斯坦巴巴在死後被葬在奧特拉城附近,而他的陵墓重新被整修是在西元十四世紀的帖木兒 (Timur)帝國時期。當年的帖木兒為了鞏固他的權力地位,想要在突厥斯坦(Turkistan)修建亞薩維的墳墓,但不知為何,在快要興築完成之際發生多起意外。他被當時的蘇菲主義者告知,如果要興建亞薩維的陵墓,必須要先修築他的導師——阿爾斯坦巴巴的陵墓。而此後,絡繹不絕的朝聖者在拜訪亞薩維的陵墓之前必定會先前往阿爾斯坦巴巴的陵墓,就像現在的我們一樣。
古老的傳說總是帶有神話色彩,D顯然是位務實之人,並沒有在這方面多加著墨。我跟據當地傳統,在進入陵墓朝聖前,帶上頭巾,遮住頭髮和耳朵。
陵墓的步道口由白色石塊砌成,阿爾斯坦巴巴陵墓則是莊重低調的土黃色,沙漠建築的顏色。我和D脫鞋後走入,陵墓大廳裡已經有30幾個人,他們面對一位坐在陵寢旁邊正在講經的毛拉 (伊斯蘭學者或老師),所有人將雙手攤開,掌心朝上,彷彿真的在閱讀一本書。
D壓低音量,用氣音跟我說:「現在是用阿拉伯文在講經。」
「你們都聽得懂?」
「大部分的人都聽不懂,那是阿拉伯文。」
此時,毛拉的聲音突然從平穩的低音,緩慢升高,接著深吸一口氣,抑揚頓挫之中,悠遠的氣無限迴轉,唱經的聲音迴盪在整個陵墓之中,彷彿置身山谷,好似一陣風輕拂過後就真的能領悟到什麼。此時毛拉已經從阿拉伯文切回哈薩克語,他用哈薩克語唱著可蘭經,講經結束在眾人雙手宛若捧水般,將那一池清水澆灌於頭頂,就像你閱讀完一本書後,闔上書頁,讓這些文字印刻在你的腦中,這是伊斯蘭教慣有的祈禱方式。
人們開始移動,有人走向毛拉身旁,詢問人生煩惱或是可蘭經文的解讀問題,有些人則拿出一條純白色的絲巾,放置在墓室和棺材的大門外,並在絲巾上放一點零錢,以表虔誠供奉與感恩。我和D則走出陵墓,D領著我走到戶外的一口井旁。「我跟你說過騰格里吧,你看這就是騰格里存在的證明。」他指著那口井,遊牧民族的騰格里信仰中除了對天,也就是騰格里 (Tengri)本身,也會崇拜各種自然界的物事,其中一項便是泉水。
「我們禮拜完之後就會來取這附近的聖水,地下水中有很多礦物質,我們相信那對身體有自然的療效,喝下聖水也代表你接受騰格里 (天神),接受阿拉 (中亞世界中騰格里等於阿拉),同時也尊敬土地。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教就沒有這種習俗。」
我將水桶放入井水中,盛滿整整一桶水並費力地拉起,小心翼翼的抿一小口。在哈薩克的一個月裡,我早已不信任我的腸胃能耐。D在一旁呵呵地笑,一邊大口喝下聖水。
走入步道時,並沒有注意莊嚴的阿爾斯坦巴巴陵墓對面有個金色圓頂建築,在正中午的太陽直射下,閃爍耀眼的金黃色光芒。D說要去金色屋頂的建築那頭,他要去緬懷他的偉大祖先。說完示意讓我隨意逛逛,他轉身跪坐,口中唸唸有辭,閉上眼,開始與祖先對話。這棟建築是他家族祖先的陵墓,牆上有他們的氏族族譜,大廳整潔明亮,跟阿爾斯坦巴巴陵墓不同之處在於,陵寢就在大廳的正中央,一個觸手可及的地方,沒有圍欄沒有大門,就是一個披上深綠色布幔,印滿可蘭經經文紋樣的棺材。D迴盪在建築中的祈禱聲停止,他站起來從口袋中掏出白色絲巾,放在陵寢旁,在上面鋪上幾個零錢。
「如果你不懂得感謝你的祖先,如果你不懂你家族的根源,你怎麼能理解你來自哪裡,更不用說了解整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沒有過去就不會有未來。」
出了D家族陵墓後,D一邊走一邊說,「我知道你們更東方的世界也有這樣的習俗,是吧?我們遊牧民族也有喔!騰格里信仰中最重要的就是祖先崇拜,伊斯蘭教傳入之後,祖先崇拜跟伊斯蘭教祈禱結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陵墓中聽經禮拜。」
我們走過一個又一個陵墓建築,有大有小,顏色裝潢不一,但有的陵墓其實就是一塊簡單的墓碑,每個墓碑上依據年代差別,有的是手繪人像,有的則是黑白照片,也有一些是已經風蝕的看不出半點文字的石碑。
「我們習慣將有名、有影響力的人,例如醫生、老師、商人的陵墓建在伊斯蘭導師旁邊,一起禮拜。」
「那艾哈邁德·亞薩維陵墓附近呢?」像亞薩維這麼一位影響遊牧民族信仰的精神導師,我不經好奇他的陵墓附近都葬著什麼樣的人物?
「喔!你知道可汗 (Khan)吧?遊牧民族各部落的王就會葬在那裡。關於亞薩維,我們在車上繼續說吧!」D發動引擎,繼續我們的朝聖之旅。
本文引述自朋友D之口述內容並經文獻佐證,下篇為此系列最終章。
另,此篇也是 [讓愛發電計畫]遊牧過渡帶 Inner Asia Travel 計畫中的其中一篇,如果你支持我的寫作計畫,歡迎按下支持鍵支持。
參考文獻:
Moldagaliyev, B. E., Smagulov, M., Satershinov, B. M., & Sagikyzy, A. (2015). Synthesis of traditional and islamic values in Kazakhstan. 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heology, 11(5), 217-229.
Edelbay, S. (2012). Traditional Kazakh Culture and Isl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3(11).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