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搲搲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吃與被吃的M6nths】

搲搲
·
·


"M6nths" cap screen

有一段時間,身體再也無法延續彈性食素的習慣。好像在高度壓力下,只有做一個肉食者,才能夠不被當成食物吃掉。


最近想重拾素食的感覺,可能也是希望停止食與被食的循環。雖然,這些事情也不全然是自主的。


上一年看了些以動物為主要角色的電影。一部是The Green Mile,導演想要展現動物的視角,只是動物(老鼠)畢竟也僅僅是配角,不外乎人類的玩物。那時候聽過了陳嘉銘談動物影像的講座,便一直在想,有幾多方法,可以再現動物的視角,多少讓牠們在影像/文字的再現形式裡,表現自己呢?


一種也許是詩性的角度,譬如Michelangelo Frammartino (本來打算找另一個Michelangelo的作品)的The Four Times (Le quattro volte)。我們被邀請走到偏遠鄉郊,用羊甚至樹木的角度,一同走入自然的生命。春你會發現,生命就是一季又一季的循環。


只是動物的生命,在蓄牧業工業化的當下,大多都不是這麼幸福的。M6nths(6 Months) 採用的是現實主義的角度。


M6nths的拍攝對象是工業化蓄牧業裡的豬 -- 地球上絕大多數的豬的居住地。由在母豬的陰道滑出來,還在牙牙學語,站不起來;到未長大成熟便跟隨屠宰車通往屠場,只有六個月。這短短的一生在狹窄、擠逼的環境裡度過,母親甚至隨時可能比自己更早離去。鏡頭下的豬仔主角(「豬角」?)盼望高高的窗戶透射下來的陽光,與及外面蟬鳴作響的環境,但一生中牠真正經過這片土地的時候,就只有通往屠宰場的一刻。


要緊隨豬仔的步伐,捕捉每一個無力的眼神、眺望的動作,拍攝者所花費的時間與心思都是難以估量的。而如此緊貼豬仔生命的這個行動本身,就成了一個放下人類中心的行動 -- 儘管拍的、看的、建構電影語言的始終是人類。


看完這部電影的那段時間,增加了彈性食素的次數。我是一個心情不佳也能照樣食喝的人。但就在那麼的一刻,忽然感到自己吃不下肉,好像肉在說:我不想給你吃,而人的胃也說:我都不想吃你。


我從不是隨意承諾的人。然而,許多以往水過鴨背的理論、說法,大概會愈來愈多在腦中縈繞:甚麼條件合理化人可以吃動物?若果是能力、天賦、可以創造的勞動成果之類,這些條件又in what extent合理化人可以吃這些條件較低的動物?而動物的生命歷程本身,相較於這些條件,又到底有多worthy?還有蓄牧業跟氣候變化的關係、後人類主義芸芸......走入當代的討論,是一個誠實地生活的人理應做的。


最後附上full video網頁:

https://www.peta.org.uk/blog/m6nths-watch-the-full-documentary-and-see-the-world-through-a-pigs-eyes/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