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香港紀事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高才通|兩月平均日批 140 簽證 「潤學」下留退路:不申白不申

香港紀事
·
·
高才通計劃去年 12 月底推出,截至今年二月底,入境處指有 8,797 宗申請獲批。獲批人士中,逾半為 18 至 30 歲、近四成工作經驗不足三年。有已申請高才通的內地人以及移民中介接受《集誌社》訪問指,高才通申請手續簡單、審批快、還能導向取得香港居留權,「不申白不申」。他們當中,真正有意來港工作的人不多,為的更多是拿到香港身分,在內地「潤」的風氣下「留一條退路」。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特約撰稿人|陳倩兒、方遠
攝影|CWC

內地 90 後曉蓓(化名)是北京大學畢業生,她說,公司最近開會,同事都向老闆分享,正申請香港「高才通」,請老闆幫忙簽署「赴港工作知情同意書」。「我們十個同事,四個都申請了,我也叫老闆申請一下。」曉蓓說:「我們都沒明確計劃要去香港工作,都是先把簽證拿到手再說。」

高才通計劃去年 12 月底推出,截至今年二月底,入境處指有 8,797 宗申請獲批,即兩個月間,平均每日批出 140 個簽證。獲批人士中,逾半為 18 至 30 歲、近四成工作經驗不足三年。有已申請高才通的內地人以及移民中介接受《集誌社》訪問指,高才通申請手續簡單、審批快、還能導向取得香港居留權,「不申白不申」。他們當中,真正有意來港工作的人不多,為的更多是拿到香港身分,在內地「潤」的風氣下「留一條退路」。
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 14 萬人,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要「搶人才」。

2022 年 10 月,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指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 14 萬人,提出要「搶人才」,首次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稱「世界各地人才」都可申請。計劃供三類人申請,包括年薪逾 250 萬港元;或全球百強大學本科畢業、五年內有三年工作經驗;或百強大學本科畢業、不足三年工作經驗者 (此類每年限額10,000人) 。全球 176 所大學被列為「百強大學」,其中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九所內地大學上榜。

負責營運「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曾表示,高才通最快一天完成審批。而獲批者及其妻子、子女等受養人首次獲得兩年逗留簽證,之後憑在港工作證明續簽,「連續通常居住」滿七年後可申請香港永久居民身分。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曾表示,高才通最快一天完成審批。(相片來源:勞工及福利局 Facebook)

申請人三日獲批高才通     中介:審批太易太快「挑戰人性」

港府首度公布高才通消息時,中國「潤學」氣氛正濃。2022 年四月至六月,上海全面封城,大小城市在三年的清零政策不斷封控下,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持續萎縮。民怨沸騰,內地中產階級和年輕人紛紛討論如何「跑路」,與 Run 諧音的「潤學」一度流行。

90 後曉蓓(化名)在北京大學畢業後,於互聯網創業公司工作。她今年 1 月在網上提交高才通申請,三天後,就收到郵件獲批簽證。她表示,去年十月得知香港會設高才通簽證時,正處於「潤」的焦慮中,她把高才通消息廣傳予朋友,讓大家申請;今年年初,儘管中國疫情封控已經放開,但她與許多朋友對中國管治還是有所顧慮。

「我們和很多朋友還是對這個地方不太放心的,需要一條後路,反正就是不申白不申,應申盡申。」曉蓓說,「但大家在內地都有工作,短期內轉換不容易,我還是很在意自我實現,不想貿然換工作。」

在香港,從事保險和內地移民中介多年的程媛(化名)對高才通熱潮感驚訝。「這個簽證的審批太容易太快了,真的在挑戰人性。如果今天我跟你說,只要你本科畢業文憑就可以拿到上海戶口,你要不要申請?」

程媛向《集誌社》透露,身邊朋友最近拋來大量詢問,有的為了出入境便利,更多的人是為了「拿一個香港身分」,申請後平均三四天就獲批簽證,不過絕大部分人均無赴港工作的計劃。

簽證提供多種便利    懷孕申請人:「給孩子多一些選擇」

Emily(化名)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近年在上海從事公關行業。「(上海封城後)很多朋友都在討論這裡是否適合長久居住,我們也開始討論要不要移民。」Emily 說,她曾經在香港讀研究生,丈夫曾在外國生活,但考慮到要轉換工作、華人在國外被歧視等等,他們對於移民歐美有所猶豫。

直到 Emily 懷孕後,夫婦開始更積極考慮「留一條退路」、「給孩子多一些選擇」。她覺得高才通正符合她的需求,在她看來,這簽證提供的是「各種便利」,而且不一定要轉換棲居地。「例如(出入境)簽證上更方便,也可以在香港註冊公司,走帳更方便,或者小孩以後有香港身分…也是一個便利。」

Emily 所說的教育便利,包括持港澳護照可用外籍身分入讀上海的國際學校,這些學校被一些中產家庭視為教育金字塔頂端;又或作為港澳永久性居民學生,可參與錄取分數線遠低於內地考生的港澳台聯考,變相是高考加分。高才通推出後,爆出有內地人為赴港生子而申請,Emily 說,她並沒有計劃赴港生子,而是計劃孩子七年後獲得香港護照,對孩子以後教育和發展更為便利。

「如果完全悲觀,肯定不選香港」

Emily 今年三月提交高才通申請,至今近兩周,仍在等待審批結果。她同樣對中國未來存有憂慮,但並非完全悲觀,她指,許多有申請的朋友,也有類似想法。

「現在選擇香港高才通的人,一定是對中國大陸沒那麼失望的…需要多一個選擇,但不是覺得中國已經黑暗到待不下去了。如果我完全悲觀,那我肯定不會選擇香港,以後 (中、港) 肯定越來越一樣,現在特首都是警局出來的。」Emily說。

視高才通為「低成本通行證」   方便來港旅遊

與 Emily 相比,20多歲的章天欣(化名)沒有太多深思熟慮。高才通發布時,我發現我符合最後一條標準——本科畢業於名牌大學,沒工作經驗,我覺得很簡單,就試了一下。」章天欣說,她曾在外國留學和工作,去年底剛回中國,在深圳從事金融行業。提交申請一週之後,就獲得了簽證。

她看重的同樣是便利。「就是一個非常低成本的通行證,可以常常來香港,很方便。」章天欣說,她偶爾週末會來香港玩,和朋友們行山、吃飯,對於到香港工作,她表示「不排斥,但也沒有積極找工作」。

政府未公布申請人來源地     其他人才計劃內地人佔近九成

現時各類人才簽證政策由勞工及福利局負責,由入境處執行。高才通推出以來,勞福局局長孫玉菡多次解畫,表示政策為吸引高薪人士和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填補和豐富我們的人才庫」;孫又多次公布高才通最新申請數字,以證計劃具吸引力,四月初他出席公開活動時指,截至三月中高才通共收到 1.7 萬宗申請、逾 1 萬宗獲批。

全球 176 所大學畢業生均可申請高才通,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去年 12月,曾表示一系列「搶人才」的新措施「接受世界各地的人才申請」。香港暫時吸納了哪些國家的人才?《集誌社》多次向勞福局和入境處查詢,包括申請人來源地、行業、工作經驗等資料,處方指政府仍在分析、暫未能提供數據。有傳媒報道孫玉菡二月中向立法會議員表示,高才通獲批者三分之二目前居住在內地,三分之一居住在海外,但不排除海外有中國籍人士。

有關高才通獲批者來源地、行業、工作經驗等資料,入境處指政府仍在分析、暫未能提供數據。

過去入境處均詳細公布多項工作簽證計劃國籍分類,其中大部分獲批者來自內地。如過去三年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內地人數佔總獲批人數逾九成;在「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工作計劃」中,逾 85 %獲批人士來自內地。這一現象引發輿論憂慮香港人才庫會否過於單一。

張炳良籲吸人才不應單一化    嘆海外憂港自由削弱

前運房局局長、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顧問張炳良教授對《集誌社》表示,「現時高才通未有相關數據作全面評估,但如果告訴我其中八、九成(獲批者)都是內地人才,我不會詫異。」熟悉公共行政的他認為,過去十多年,中國人才庫高速發展,加上地理便利,內地人才來港很自然。

「但我們必須確保香港不要失去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如果香港要維持國際化,就不能吸引單一的人才。」張炳良表示,回顧過往數十年,香港政府未曾採取如此積極的人才措施。「香港以前不用擔心沒有人才來,只是會覺得香港太揀擇。」張炳良說,除了相對高的薪酬水平外,香港文化上中西貫通,過往在自由程度和法治水平方面也有吸引力,法律保障人權和產權。

「以前香港贏新加坡,被認為在自由方面勝過新加坡,長期都說香港是自由之都,」這幾年,張炳良留意到國際上、海外人才對香港觀感不同了。「有些海外地方人士,例如我自己熟悉的人文、社會科學等學術界人士,甚至文藝、文化表演方面,很多人覺得香港自由削弱了, 這會影響他們 relocation 的意慾,大家多了憂慮。」

前局長張炳良表示,以前香港被認為在自由方面勝過新加坡,現時不少海外人士憂慮香港自由削弱。

正視本地人才流失  「唔好自己呃自己」

張炳良認為,高才通目前只是為人才吸納提供一個方便,是一個 “facilitator” ,簽證獲批者最終是否來港還視乎香港是否有吸引力;他亦提醒香港除了吸納外來人才,也要研究和正視本地人才流失的原因。

「我們真的要問得深層,唔好自己呃自己,要問究竟他們點解要走,從政府到整個社會都要問這個問題。」張炳良說,「人才是被人才吸納的。如果你本地人才留不到,即你的talent pool受到威脅,咁你吸引外來人才的能力也會受削弱。」

本地人才流失,張炳良籲政府要深層研究,「唔好自己呃自己」。

近 37% 無三年工作經驗 年薪逾 250 萬元不足 15%

時移勢易,本地吸納的人才現主要來自內地,內地人才獲批高才通後,又會否如政府所願赴港工作,豐富香港人才庫?三名接受《集誌社》訪問的高才通申請人,包括已獲批簽證的曉蓓和章天欣、以至仍待審批的 Emily,目前全無赴港工作計劃。

從事保險和內地移民中介多年的程媛表示,短期來看高才通只是一張香港人才的「空頭支票」。「他們(申請高才通)不是想以人才身分來香港的,短期內還是希望 keep 住原來熟悉的生活,生活在內地。」程媛表示,據她觀察,內地大城市中產和菁英階層現在對香港情緒複雜。「大家一方面覺得制度上還是有一些優勢,例如可以避稅,還有教育資源,但是心理上又覺得香港不行了。」

有內地移民中介形容,高才通是香港人才的「空頭支票」。

深圳移民顧問公司深圳前海布科諮詢總經理翟翀對《集誌社》表示,他所接觸的內地高才通申請者有三類:一是 18 至 30 歲的年輕人,鑑於目前中國內地經濟環境不好,這群體在考慮來港發展。另一類申請者為 30 至 50 歲人士,他們不一定赴港工作,最大需求是為小孩教育提供多些選擇;最後一類是 50 歲以上人士,主要是為了以香港身分重新配置資產和稅務。

《集誌社》根據入境處數據分析,逾半數獲批高才通人士介乎 18 至 30 歲;另外,近 37% 即 3,229 人未夠三年工作經驗,年薪逾 250 萬元人士佔不足 15%。

過往人才留港比例不高   高才通成效存疑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席講師梁啟智長期觀察香港人口變化數據,他表示,對高才通吸納人才到港的成效存疑,雖然目前還缺乏數據加以分析,倘若參考過往數據,會發現獲得其他簽證的人才、其實最終留港比例不高。

根據立法會 2020 年就「全球搶奪人才」所作的研究報告,以早於 2003 年推出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為例,在 2003 至 2012 年間,政府批出 57,126 宗申請,但於 2010 至 2019 年間最終只有 12%、即 7,033 人在居住七年後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在優秀人才計劃和非本地畢業生留港/返港工作計畫中,申請居留權的比例也不高。

「不要高估這班人才想留在香港的意慾,你香港啲樓又貴又細,好多人只是來鍍金一下就走了。」不過,考慮到高才通簽證打開了一道大門,梁啟智表示,獲批者最終可導向香港居留權,未來或在香港使用教育資源、醫療開支和老人福利等,政府應該更嚴格把關,「 如果忽然之間一大班人拿了香港身份證,個個 60 歲的時候都來退休,醫療系統都幾有問題。」

梁啟智指按過去數據,獲得簽證人才最終留港比例不高,但獲批者或取得居留權,政府應嚴格把關。(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移民中介引過去經驗    任保險代理續簽、有公司提供虛假證明

高才通簽證獲批者,首次獲得兩年簽證後,還要成功續簽兩次、「通常居住」滿七年後,才可申請香港居留權,即永久性居民身分。與非本地畢業生留港/返港工作簽證類似,簽證規定兩年後續簽時,需提交全職工作的僱主證明。

移民中介程媛透露,獲批人士即使沒有搬到香港,要得到工作證明也並不困難,其中一個途徑是考取保險經紀牌照,成為香港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人。

「保險公司都在搶這批人,這些人是名牌大學畢業,身邊人脈資源好,所以他們最簡單的就是去保險公司,考一個牌就好。」程媛表示,儘管保險代理人並無底薪,但根據過去其他簽證計劃經驗,保險代理人的勞工合約可續簽工作簽證。

曉蓓在申請「高才通」後三天後就獲批簽證,她隨後到北京的出入境中心,辦理好兩年自由出入香港的逗留簽注,準備之後來港辦理香港居民身份證。長遠希望取得香港居留權作退路的她說,暫時還沒有規劃兩年後如何續簽,但身邊有朋友推薦「找中介幫忙,掛靠公司」,曉蓓還在擔憂這是否可行。

程媛透露,香港長期存在一個「掛靠公司」的灰色產業鏈,中介公司和本地企業合作,收費為需要續簽的人士提供虛假文件,並且政府很難查證,「查不到的,每個月有出糧紀錄,穩定支薪而且交了 MPF,但你查不到那個人返還給公司的錢,僱傭合約也是完整的…」。

翻查資料,2017 年有立法會議員關注內地人才計劃中,移民公司安排假僱主情況。入境處當時回覆指在 2016 年,曾就九宗懷疑提交失實資料或虛假陳述的申請進行審查,處方也在 2017 年 6 月對一間中介公司採取執法行動、檢控其中一名中介人,涉及九宗不同國籍人士的簽證申請,當中四宗已獲批准。區域法院在 2018 年 7 月就案件判刑,提到被告與內地同黨合謀作出 16 個虛假申請,被告每一成功個案獲償 10 萬元人民幣。

程媛說,香港現在各種工作簽證眾多,稍後又說可能重啟投資移民計劃,內地專才也眼花撩亂。「大家都來問,我辦哪個簽證好呀?大家的訴求是『我要落戶』,想有一個香港身分。」程媛說,與其他國家地區相比,香港勝在「不用坐移民監」,「我熟悉這裡,可以來,三個月飛一趟香港很容易的。」

《集誌社》上周三(3月29日)向入境處查詢過去五年,曾否針對提供虛假工作證明以續簽不同人才計劃的簽證進行執法,或因虛假證明而拒絕簽發延期簽證。處方未有提供具體執法行動或拒簽數字,表示會不時進行突擊巡查,包括實地核實聘用公司的營運模式、財務狀況及員工資料等,以判斷相關申報資料是否屬實。

入境處指會嚴格審批每宗來港簽證或延期簽證的申請,以確保只有符合相關入境政策的人士才獲准來港。處方強調任何人在提交簽證申請時提供失實資料屬違法,最高刑罰為港幣 15 萬元及入獄 14 年;處方除拒絕申請外,亦會對個案作刑事調查,而有關簽證或入境許可即告無效。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