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書房》為助以色列戰爭重傷兒童,作家響應募款「#BooksForGaza」募得近7萬英鎊,及其他藝文短訊
文|Sway、Bambook(文字工作者)
【產業消息】
■為幫助在哈瑪斯—以色列戰爭中受重傷的兒童,《好女孩:日常謀殺》(The Good Girls: An Ordinary Killing)作者兼記者索尼婭・法雷柔(Sonia Faleiro)、《逃亡者》(The Runaways)作家詩人法蒂瑪・布托(Fatima Bhutto)和文學經紀人茱莉雅・邱契爾(Julia Churchill)共同發起「#BooksForGaza」募款活動,號召作家捐出親筆簽名書供拍賣,響應者包括《來世》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納、《微物之神》阿蘭達蒂・洛伊、《My Friends》希沙姆.馬塔爾(Hisham Matar)、《聊天記錄》莎莉・魯尼等。此專案最後募得近7萬英鎊(約新臺幣273萬元),捐款將用於受傷兒童至黎巴嫩進行治療的交通費、手術醫療、心理治療和社會救助基金等,投入協助截肢兒童回歸生活的長期計畫。
■自去年6月以來,美國國內作家和組織發起數項訴訟,主張ChatGPT和LLaMA等大型語言模型(LLM)人工智慧軟體的所屬公司侵犯著作權。其中加州的三案併為一案,加州的聯邦法院審理合併訴訟案後,本月將6項指控中的4項撤銷,包括代理侵權、刪除或修改著作權管理資訊、不正當競爭法下的疏忽,以及不當得利。不過,原告仍可以繼續主張「直接侵害著作權」以及「不正當競爭」,法院也給予原告1個月的時間修改起訴書,更精確定義論點。
■美國國家書卷獎放寬參賽資格,非美國公民的作者不再被拒於門外,3/13起開放本屆報名。只要是「在美國、美國屬地或部落土地上長期居住」的作者,即可報名小說、非小說、詩歌和青少年文學獎,2018 年增設的翻譯文學類別本身即從未對作者或譯者設立公民資格門檻。幾個月前,普立茲獎委員會亦宣布取消圖書和藝術獎的美國公民身分門檻,將資格擴大到具有美國永久居留權,及「長期以美國為主要居住地」者。
■去年於成都舉辦的世界科幻大會於1月底爆發黑箱資格審查,多部入圍作品如匡靈秀《巴別塔學院》、尼爾.蓋曼《睡魔6》都被標注「資格不符」而失去提名資格。2024年格拉斯哥世界科幻大會主席馬卡倫史都華(Esther MacCallum-Stewart),代表大會對此致歉,並將參與該屆評選會務、並曾在郵件中表達《巴別塔學院》具政治性煽動疑慮的凱特・瓊斯(Kat Jones)從2024年的行政名單除名。
為贏回公眾對雨果獎的信任,主席馬卡倫史都華宣布本屆將採取3項措施:
1. 於2024年春季公布決選票數時,也將同步揭露所有入選作品被認定資格不符或退選的原因
2. 完整的投票結果、提名統計和投票統計將在今年8月11日頒獎典禮後立即公開
3. 主辦單位也將在頒獎典禮後立即發布會議紀錄,解釋他們因應世界科幻大會章程所做的評選決策
【新書快報】
■《Peaces》、《Gingerbread》等書總帶有奇思妙想的海倫.奧耶耶美(Helen Oyeyemi),推出如萬花筒般令人目不暇給的新小說《陽傘或斧頭》(Parasol Against the Axe),教主角和讀者難以分辨幻覺和妄想、事實與詮釋的界線。
主角希蘿(Hero)受邀到布拉格參加朋友的婚前單身派對時,並未料想自己會答應,更未料想到兒子送她的那本書似乎有點古怪,今天讀是神聖羅馬皇帝魯道夫二世時期的貴族婚外情和冒險故事,隔天讀卻變成1950年代共產黨法官宣揚正義的長篇大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隨著情節進展,讀者會發現這些故事中的故事都在講述布拉格不同時期的歷史,但隨著角色的心境而展現不同面貌。一段曾經親密但疏遠已久的友情,一個活過來的城市,一本不斷變換內容的怪書,這段旅程將會把希蘿帶向何方?
■歷史的大哉問莫過於What if ——「如果那時沒發生這件事,後面會怎麼發展?」擅長讓筆下城市的氛圍和性格躍然紙上、將地域與居民連結的作家法蘭西斯・斯波佛(Francis Spufford),繼取景曼哈頓的《金山》(Golden Hill)、描寫倫敦南方小鎮五兄妹的《願光恆久照亮》(Light Perpetual)之後,最新小說《卡霍基亞爵士》(Cahokia Jazz)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卡霍基亞奏出樂章,探問如果美洲原住民的文化並未被鄙視、摧毀,而是蓬勃茁壯,會如何改變美國。
《洛杉磯時報》書評讚此書「精雕細琢、緊湊卻又動人心弦⋯⋯『本書』是建構的世界、是偵探黑幫小說,也是對我國(實際)歷史的狠狠批判。」
■2020年以出道作《什麼荒謬年代》入圍布克獎並獲多家媒體年度選書的文壇新星凱俐.瑞德(Kiley Reid),第2本小說《Come and Get It》透過大量寫實、精準的對話和第一手的學術圈觀察,再次帶來階級、種族與性別議題難分難捨的成長寓言。
大學生米莉擔任宿舍管理員又兼好幾份差,一心只想儘快畢業和存夠錢買房子,因此當一名訪問教授找上她協助研究時,她欣然抓住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好機會。她們開始偷聽宿舍舍友的談話和流言蜚語,還沾沾自喜蒐集到不少研究素材,殊不知該小心隔牆有耳的人,可能是她們自己⋯⋯。這部小說裡沒有絕對的善惡之分,只有一群人因短視近利或自我中心而形成的複雜糾葛。在所有錯誤的決定匯聚至終點爆炸前,還有多少挽救的機會?
■其小說《散佚的篇章》(Fugitive Pieces)於出版後25年獲BBC精選為「形塑我們世界的100本小說」的加拿大詩人安・麥克斯(Anne Michaels),發行新小說《Held》,以如詩般的文字扛起量子物理、光學原理等科學解釋,撬動生與死間的鐵幕。
1917年的法國戰場上,被炸斷腿的英國士兵約翰躺在河畔奄奄一息,靠著對戀人海倫娜的思念與美好回憶撐過險境,直到獲救。約翰幸運回到家鄉與戀人重聚,並努力以攝影營生,無法擺脫戰爭夢魘的他,卻在沖洗好的照片中發現來自鬼魂的訊息⋯⋯《Held》的故事線穿梭於4個世代,輾轉於法國、白羅斯等不同戰場間,熱戀與死別不斷被複寫,過於短促的有限生命中反而迸發強大熱燙的愛情、渴求、希望,跨越時空在不同人群間引發共振。
■詩作散見於《紐約客》、《紐約時報》、《巴黎評論》的青年詩人兼編輯卡維・阿克巴(Kaveh Akbar),端出今年最讓文壇驚艷的小說處女作《烈士!》(Martyr!,暫譯),靈巧機智的文字串起深刻的哲學對話,熱烈探討了悲傷、罪惡感、性取向、種族主義、創作的衝動,以及我們在這個殘酷冷漠的世界中對目標的苦苦追求及奉獻。
和作者同為美籍伊朗裔作家的主人翁Cyrus Shams,於他年幼時死於空難的母親,是他失落人生的黑洞核心,無法抵禦的酒癮、毒癮、憂鬱症則是這股巨大引力的具現。Cyrus著迷於死亡議題,滿腔熱情想寫出一本關於將生命奉獻於理想的烈士的著作,因緣際會下來到布魯克林博物館,拜訪被醫生宣告時日不多、因此正與觀眾暢談死亡的行動藝術家Orkideh,展開關於生死、殉道、身分歸屬的精采對話。●(原文於2024-02-29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