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上班,我只想工作

忄斤
·
(修改过)
·
IPFS
·
最後想想,這樣的心情其實也沒那麼矛盾。

中年轉職是什麼樣的心情呢?自己沒有那麼差,卻苦無競價機會,靠著人脈介紹終於可以面試,對方看的是對方的面子還是自己的底子?到底要用經歷抬高身價,還是降低標準先求有再求好?就算願意先屈就,要捱多久才能換來合乎自己希望的待遇?萬一還要承擔家中經濟責任,可能更沒有資格挑三揀四,來來回回開始自我否定,回首人生才走三分之二不到,存款逐漸減少,工作遙遙無期,明天總是準時先到。

根據2023年的調查顯示,在高齡化的台灣社會裡,平均退休年齡為59歲,然而,2022年的新聞報導提到在求職平台上,40歲以上應徵者接到面試邀約只有7%機會,50歲以上剩2%,換句話說,中高齡的就業人口攀升,但一邊喊缺工的台灣社會卻沒有對接到兩邊的需求,其實是個很有趣的平行時空;這裡很想直接跳著談缺工是假議題,實質上根本就是資方不願意出合理的薪水聘用人才,才會造成這種荒誕的社會現象,有機會可以再好好的爬梳這題。

這個破題相當焦慮,因為也是我近來的心情寫照,決定轉換跑道後,從求職平台上的一無所獲,到陸續開始面試,我發現對自己而言,擔心的不再是能不能通過面試取得工作,而是害怕面試上了開始上班這件事情,這麼說是否很矛盾?又或許是過往經驗累積出的創傷,讓我對於上班這件事情產生恐懼。

很長一段時間,我忠於自己對公眾事務的熱情投入不少心血,利用這樣的心情合理化長時間工時、不對等薪資以及繁雜的業務內容,然而相關領域發展有限,也沒有更好的待遇及空間,最諷刺的,多半時候自己就是推動進步價值的一員,卻自我剝削的樂此不疲,在閱讀《失控的熱情》這本書之後,對於自己的狀態有了更深的體悟,深刻意識到過去投入非營利組織的熱情與時間,與我所獲得的回報已經不成比例,因此,我迫切需要一個能夠認可並發揮我的能力價值的機會,同時也能夠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待遇的舞台,轉換跑道也成了我必須面對的問題,也落入了現在的求職深淵。

求職空窗期間,我一邊進修,偶爾也有零星的工作邀約,甚至是協助朋友媒合他們需要的資源,最有趣的,莫過於我在這寫字竟然也受到青睞,真的是受寵若驚,我大膽思考自己若以自由工作者的方式支應基本生活並非不可能,也再一次意識到自己熱愛工作,卻不想上班的真實心境,家父早已看穿,笑說我總是在找一份老闆的工作,就連吃自己也是。

朋友也笑我來去自如,不知道現在在哪一個城市,好似活得多麽瀟灑,被問多了,我回說誰都可以選個地方待上一年半載或十天半個月,只要願意付上代價離開工作、接受存款變少的事實和忍受親友不解的關懷,若這個世界有一張人生的清單,像是結婚、生子、資產或工作成就,我絕對被歸類為一事無成,這樣還值得羨慕嗎?

話說回來,我也沒有遺憾啊...。

並不是一定得通過那道窄門才能一親海的芳澤。-灰黑橘黃/長濱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忄斤📍:Taiwanese based in London 👩‍🎓:Japan, Australia, UK 💬:Politic, LGBTQA+, Environmental 🇹🇼🇯🇵 🇭🇰 🇹🇭🇰🇷🇻🇳 🇦🇺 🇬🇧 🇩🇪 🇫🇷 🇻🇦 🇪🇸🇮🇹🇨🇭 🇺🇸 🇨🇿 🇲🇨 🇸🇬 🇮🇩 🇵🇱🏳️‍🌈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人間觀察:下雨天,留客天?

甲府咖啡店散策III:寺崎コーヒー

甲府咖啡店散策II:AKITO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