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礼:在白纸上绘制未来(第2集) - 火炬已点燃,之后呢?
这些天里我们一直在与很多读者进行交流,主要就是关于这场抗议活动。
经大家的同意我们从中挑选了一些话题进行了整理,现逐一发布。
对这些话题的选择基于:
1、它们很重要且实用,但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在任何主流媒体和其他论坛中被谈及;
2、它们可能与接下来的局势相关,但正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
最终我们将把所有内容收集在一起,成为我们今年的年终礼。
并且,问题始终开放,随时欢迎更多和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至关重要。
这里是第2集。
如果您错了此前的内容:
话题 2:如何预测运动的发展?是否存在获胜的原理?反抗者的智慧如何体现?
Q:我身边一些人包括我自己,都很焦虑,你知道吗,几十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站出来了,但为什么那么迷茫?这个政权会因为几张白纸而倒台吗?……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白纸该如何获胜?是否存在什么获胜原理?你们说的战术智慧到底是什么?
iyp
:我们非常理解。但不得不说,获胜并不容易。不过的确有一些原理。行动者对此的理解越清晰,行动计划的设计就会越出色,胜算就越高。
我们来简单说说看,如何分析一场运动。
抗议行动需要投入精力和资源,并且不论如何都会带来一些结果,在商业比喻中这被称为 “投资回报率”(ROI)。
比如说,壮观的行动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使痛苦的话题成为焦点 — — 审查屏蔽不再起作用,是为 “让隐形可见” 原理;破坏性行动对统治系统施加惩罚,令其在一段时间内失去运转能力 — — 设置路障、大罢工、瘫痪城市,都是反抗者最常用的战术 …… 所有这些行动所产生的效果都是一种 “投资回报”。在这方面,我们建议谈论行动的单一效果,而不是同时谈论所有效果,以避免混淆。
认识了投资回报之后就要说说边际效用了。
抗议活动的边际效用指的是一个抗议活动在增加一个行动或增加一个抗议者之后得到的有益效果 — — 比如举起白纸的行动,试想一下,同样的景象再多一个动作,会吸引多少注意力?新增一个破坏性活动(路障或罢工等)会在多大程度上削弱敌人的表现?把它看作是 “增加” 抗议的有效性。以此类推,您还可以谈论 “边际风险” — — 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在这里做减法。
📌 以下是一些要点,设计战术的活动家应该了解的事。
1、抗议的边际效用不是恒定的。
这是最有趣的部分。抗议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事实是,抗议活动不会完全独立发生。抗议事件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曾经有多少人已经在参与抗议活动,或者过去的行动已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决定了下一次同类行动的边际效用。
进入广场的是一个人还是一万人还是一百万人?根据答案,下一个提议者可以期待他们的贡献有不同的回报(当然,也有不同的风险)。
在冲突中,行动的边际效用变化的一个著名例子是所谓的 “恐怖膨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百次恐袭就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引起人们的注意或造成那么大的破坏性和不确定性了。人们只是变得习以为常。为了使袭击的效果保持在同一水平,恐怖分子就被迫改变方法,寻找更具破坏性的或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攻击方式。(此处拒绝任何曲解 — — 我们这里只讲原理,因为它们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且更容易想象)
换言,Be Water 战术要想成功,仅仅实现其字面意义是肯定不够的。
由于边际效用不是一个常数,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变化。那么我们来看看是否能以某种方式对它们进行分类,这一分类具有关键性意义。
2、边际效用不仅不是一个常数,它还会发生非线性的变化。
这里有三个基本的模式:一条递增的曲线;一条递减的曲线;一条S型曲线(如下图,横轴为时,纵轴为效)。
第一种模式是,抗议的整体效用一直在增加,但每一个后续行动的贡献在减少。第二种模式,抗议的总体效用也是一直在增加,但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后续行动的贡献越来越大。第三种模式可以被认为是前两种模式的结合。边际效用先上升,然后达到高峰,最后下降。在现实中,这种S型的效用函数将会更常见(就凭经验估计一个抗议活动的效用函数而言,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这种分类对大家来说的作用是什么? — — 它可以带给您一系列的战略选择。让我们仔细看看降序图和升序图。
先看边际收益递增在图表上的样子。抗议的整体效果一直在增加,但重要的不是这一点,而是随着每一次新的行动出现都会让增长发生得越来越快。
注意图表开头的平坦区域。斜率越接近水平,每单位行动的回报就越低。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增的函数中,最低的回报就是在这个开始阶段。低回报使得参与对大多数人来说无利可图,很容易阻碍行动的发育。
比如反封锁抗议,假如以彭先生在桥上作为起点,当时支持者一直在动员人们跟进,但速度有限;在那个时候,很多支持者更多是限于道义和立场上的表态,而非参与。
于是起初,必须开展一些回报率极低的行动,以便延续火种的生命力。然后会有一个时期,新行动的回报率会很高,人们会对 “投资”/参与更感兴趣。中国各地的解封迹象就是这个阶段,包括假的解封政策(我们后面再说这件事)。
于是,这需要一个有强烈动机的先锋队,能够在很少或没有回报的情况下工作,以克服图表开始时的这个 “吸引力” 门槛。
开始时会很困难,但一旦跨过这个门槛,就会有雪崩式的参与。
接下来再看看边际效用递减在图表上的样子。抗议的总体效果一直在增加,但每一个连续的行动的效果却越来越小。边际效用递减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恐怖膨胀。
简而言之:前几个行动做了大部分的工作,随后的许多行动完成了剩下的工作。它很容易开始,却很难完成。
这里的曲线的平缓部分位于末端。
一旦主要贡献已经做出,而新的贡献对好转几乎没有影响,收益递减就会使人们的参与欲望减弱。
更重要的是,最积极的人通常在一开始就做出了贡献,而积极性不高的参与者则被留在了最后。您也许会问,在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让最有积极性的人最后再做贡献,不就可以了吗?比如让资深活动家团队在关键时上场?是的,这在战略上将是有用的,但通常情况下不可能,至少非常难。即便有再高的计划性,您也很难将事态控制成这样。
现实的解决方案必须非常有创造力。
3、是时候采用新方法了吗?
在实践中,当边际效用下降时,抗议者通常只是寻找增加回报的方法。或者更好的是,试图将效用曲线向上弯曲。也就是不断升级行动,试图使破坏力/压力越来越大。
或者在第二种情况下,像民权运动那样,在每次浪潮结束时都能找到根本性的新的抗议方法 — — “战术创新”。因为一个成功的新战术又是一个新的不断增长的边际效用,一个S型曲线的新起点。
综合这两者, 就是我们曾经介绍过的原理《有策略地升级:不要爱上战术》
比如俄罗斯的反战运动,方法只有那些 — — 纵火、炸弹、拆铁轨、扎轮胎 …… 在这种情况下,边际效用消退是正常的,是可以预期的。随着纵火烧毁军事机构的现象变得普遍化了,对新的战术形式的需求也必需变得普遍。
对于中国的白纸行动来说,战术创新还没有开始,而行动如何升级,也完全取决于行动者对未来的信念(此处见上一个话题)。
4、有两个困难的部分。
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阶段寻找新的形式,确实是由在动机和资源方面异质的人群中的同一批特别执着的人才能实现的。每当曲线变得过于平坦时 — — 因而对大多数潜在参与者来说相当无利可图时(上面图中的红圈区域),就需要有人推动这一进程,而这必需是特别积极的人的工作 — — 资深活动家。
现在白纸行动已经在这个阶段了。异议人士中的代际断层可能导致严重影响。
当然,每一次推动都会向着未知的方向飞跃。这支先锋队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可能转向,可能会失败。这都在意料之中。
虽然几乎可以肯定地预测到战术成功后边际效用的消退,但要预测在最初一段微弱的回报背后是否会有加速的增长,将是很困难的。专业性、天赋和运气,都在起作用。
- 在此,非常推荐行动者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用意《打破得意和绝望的循环 — 大卫·格雷伯:胜利的冲击》
5、阈值模型、异质性人群、和临界质量
如上,这都有点让人想起格兰诺维特的阈值模型。参与门槛在人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只有在抗议的有效性(和/或风险)值不低于(/不高于)某个值的情况下,大家才同意参与 — — 否则要么被认为太可怕,要么被感觉没有动力。
而我们现在有一个抗议效用(风险)值的分布,它随着新的行动而变化。民众参与抗议活动的内部动力可能导致连带效应(然后抗议活动获胜),或者,导致抗议活动停滞的 “瓶颈” (这就是白纸运动现在需要警惕的)。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就不会有任何改变,除非有来自外部的神奇干预,有一只无形的手来调整行为者的参与门槛或行动的数量。
这种 “外部干预” 的功能就是先锋队所执行的 — — 它必须能重新变成起点,使进程由自己的力量来启动。
如果积极人士不能使门槛的分布更加平滑,使每个新的抗议者的行动都能吸引下一个门槛更高的抗议者,那么 “先锋队” 就会失败 — — 例如,积极人士未能穿越边际效用增加的曲线的初始阶段,或者发现效用函数整体上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而且过于平坦。
下面我来举一个现实世界的例子,可以更详细地看一下边际效用的不同变化模式。
6、S型效用曲线和实例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白俄罗斯抗议活动中维稳部队的快闪,他们拒绝对独裁者效忠。以下根据记忆来描述这个故事。
当第一位前维稳警官决定放弃官职录制一段视频以支持抗议活动时,他并不知道抗议活动会如何结束。当局会把他抓起来吗?也许他们正在计划一场攻击?观众会注意到这个视频吗?也许抗议者会谴责他,然后他会被陷入两面夹击的火力(在统治者与抗议者之间里外不是人)?…… 这个人当时并不知道该战术的有效性将是怎样的。这可能令人沮丧,但同时也是最具诱惑力的。
第一个行动就是该战术回报的第一个例子。一些确定性出现了:是的,观众热烈欢迎这种形式 — — 权力支柱背叛了他的主人,这是伟大的;是的,没有严厉的惩罚。第一个拒绝向暴君效忠的人赢得了一定的结果,并为这一做法设定了一个起点。但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接下来的类似行动会增加多少收益 — — 这就是在那一时刻模仿者的想法。
不出所料,开始有几个人跟随先驱者的步伐了。事实证明,新的行动确实有一个额外的成效。上面曲线的第一个红圈部分开始了。但仍然是最困难的部分。每一次接力行动的成效都会增加,因为它增加了受众的范围和安全感。但一开始它的增长速度是很慢的。在消息从狭小的活动家群体中传出来、到中立的媒体,再到被抹黑曲解之前,活动家有一些工作要做。一次又一次地引起媒体的注意。携带着剩余的不确定性和增加的风险。
有这样一种东西叫 “媒体关注周期”。也就是说,在第一条新闻已经发生的地方,同一消息的下一个事件几乎自动跟上。每一次连续行动都会聚集所有的注意力。艰难的红线部分逐渐变成了向上攀升的成效曲线。此外,主观风险也在下降。虽然政府的反应行为很单调,但不确定性会随着新行动的出现而减少,每个人的风险份额也会随着新加入者而减少。这个时期是最容易参与快闪活动的时期,参与的回报也最大,于是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然后,曲线的上升再次开始放缓。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快闪行动已经变成了习惯性的东西。它完成了它的象征性作用,并使以前无法想象的事情成为现实。现在,抗议者和维稳部队都知道:维稳部队的人也可以加入抗议活动;就如在中国,人们知道只要表达不同意就有可能得到 “解封”(哪怕只是暂时的)。
好的,但接下来呢?
起初它令人陶醉,而现在,这只是一个已知的事实。
在此,这个信息本身并没有带来胜利;胜利需要更多的东西。新加入的行动者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发生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
现在您明白这个规律了。
📌 综上,以下是对活动家有用的几点建议。
1、关于评估:对于个别行动来说,绝对成本/效用比更重要;对于一系列的行动来说,曲线的形状更重要。边际效用的不同功能最终决定了集体行为的性质 — — 它是会扩大,还是会减弱。不同的收益变化模式给活动家带来了若干挑战。
2、关于调试:活动家需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和决策 — — 当一个新的战术没有能引起预期中的连锁反应时,是应该坚持下去呢,还是应该选择另一个?
如果新的战术没有立即产生压倒性的效果,那么抗议者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领域。最初,您无法知道效用曲线接下来会如何发展。也许是在起飞前的艰难拉伸,也或许只是一连串荒芜的开端。在这里,有积极性的活动家的 “先锋队” 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押注于这是一个有前途的递增函数,甚至有可能实现爆发式增长,然后,人们应该通过简单地积累越来越多的行动来坚持渡过这段困难时期;或者,假设曲线永远不会上升到足以引起连锁反应的程度,不会抵达实现变革的程度。那么就必须放弃当前的战术,重新塑造自己。
别怕,需要彻底重塑的情况在战术开发困境中不是常见的。通常情况下,第一个本地结果就能给该战术的有效性一个明确的提示。虽然许多获胜的战术并不会立即为人所知,但它们通常具有当地可接受的结果。之后,活动家们就会寻找方法来扩大这一成果。只需在新的环境中重复或稍作修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 “没有绝对狭隘” 的战略,只有深度的不同 — — 只要对手妥协一点点,哪怕是假装的,就可以利用这点快速深化,扩大成效。取决于行动者的敏锐。
3、虽然第一段红圈区域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但几乎可以肯定地预测在波浪后期将出现的第二段红圈区域。到那时,最积极的抗议者的行动也只会减少其他人行动的可能性。
届时,只有创造力能取胜。
4、活动家的第二选择:升级/创新。衡量维持(或升级)战术的成本,或发明一个新的战术。
当每一个新的行动使下一个行动对潜在的参与者来说越来越无利可图时,抗议者就达到了该过程的第二个困难阶段。先锋队可以找到额外的内部资源,并支付越来越多的成本来维持战术。比如破坏性越来越大的行动。但问题是,其他人的参与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而且可能性越来越低,这一决定将延长抗议的时间,但同时会减少级联的机会。或者,先锋队可以尝试创造性的方法,努力寻找新的抗议策略,希望它们能带来急剧上升的效用。这与曲线的第一部分的选择基本相同,但情况不同。如果活动家选择了新的战术,火种得以延续,同时他们也将再次面对第一阶段的状态。
这就是关于抗议的非线性边际收益。当然您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讨论同样的问题,所有这些讨论都非常重要。有时,一种新的表述方式比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能够把抗议活动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将不仅能方便您调整具体的战术,而且能帮您看到全局,从而更好地进行规划、更好地创造新的方法;把个人经验放在一个具有反直觉行为的巨大环境中。
这些议题的讨论都类似于模拟合作,零风险,并对真正的实战合作非常有帮助。您可以在亲密团队中/在信任的朋友中探讨。
这部分同样是中国积极人士社区中相对缺乏的。
之后才能谈论实践。
Q:该怎么选择战术或者目标呢?
iyp
:如果您要选择新的战术/目标,有一个简单的分析工具。
……
📱 预告下集话题:
如何才能挑选出最佳反抗策略?反抗者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
—— 未完待续 ——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