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Keplr 與 Metamask 的界面比較 Cosmos 與 Ethereum 生態

ckxpress
·
·
IPFS
·
最近 Instagram 推出 Threads 並明言稍後會加入 ActivityPub 聯邦,互聯網上的聯邦概念耕耘多年後,終於在一般用戶的層面稍微獲得關注。除了 ActivityPub,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區塊鏈聯邦,Cosmos 生態。

我以往常比喻成「區塊鏈的歐盟」的 Cosmos,提供底層共識引擎及軟體開發套件,鼓勵其他社群搭建自己的區塊鏈並且成為聯邦的一分子,是 Cosmos 生態跟以太坊生態的最大區別。

單一錢包遊走於多鏈聯邦

隨著以太坊上推出多種 L2(Layer 2)和側鏈並逐漸流行,越來越多用戶以同一條私鑰管理Ethereum 的 L2 和側鏈如 Arbitrum、Optimism 和 Polygon 等,Metamask 的用戶體驗跟 Keplr 逐漸殊途同歸。不過,兩者的底蘊還是有著根本差異,在以太坊生態,L2 及側鏈跟主鏈是層級關係,而在 Cosmos 生態,雖然各聯邦鏈的規模各有不同,但所有鏈都是平起平坐的 L1,就好像在歐盟中人口最多、經濟最強的德國,跟人口只有 40 多萬的馬耳他在歐盟中的憲制地位平等;這種支持小社群獨立自立而同時保持互通的理念,解釋了為甚麼即使以太坊主導了大半個市場,我始終認為 Cosmos 生態有它的存在意義。

相對於 Metamask 要在各條鏈之間跳轉才能操作相應的鏈,由於 Cosmos 的多鏈概念深入到骨子裏,電腦版 Keplr 直接顯示用戶在各條聯邦鏈的資產,無需轉換網絡即可進行轉帳、存入及購買等基本操作。

Keplr 的購買功能是跟 Kado、Moonpay、Transak 合作提供,可直接以信用卡購買支援的幣種,不過當然,首次使用的用戶還是需要 KYC,說不上非常方便,只能說非戰之罪,畢竟撇除 KYC 的部分,整個流程已經相當流暢。

轉帳跟存入都是錢包軟體最基本的功能,大同小異,唯一區別是 Cosmos 成員鏈的錢包地址都使用代表自己的前綴,比如 Cosmos Hub 以 cosmos1 開始、Osmosis 以 osmo1、LikeCoin 則是 like1,如此類推,因此當用戶提供錢包地址予付款人時,需要選擇對應所收幣種的錢包地址。

值得一提的是,Keplr 2.0 加入了一個很貼心的功能 Claim all,用戶如在多條鏈上有質押,領取回報變得超級簡單,有如手機遊戲的「一鍵掃蕩」,爽快又不會漏。

儀表板:每幾秒更新的月結單

除了瀏覽器插件和手機 app,Keplr 另一個主要的界面是儀表板(dashboard)wallet.keplr.app,概念類似 DeBank,不過更像的是 Metamask 的 portfolio view,因為兩者都由錢包軟體附帶,跟插件的界面互補也互動。儀表板清楚顯示各項餘額,功能也是幾個界面中最齊備的,除最常用的轉帳、存入、購買、提領回報,還提供插件沒有的質押(staking)和治理(governance)等功能。

如果你是不認識 DeBank 和 Metamask 的區塊鏈新手,大可以把 Keplr 儀表板理解為銀行多貨幣帳號的月結單,一次過列出所有幣種的餘額、投放於各種投資產品的資產等等,不過這份「月」結單不是每月更新,而是每區塊更新,在 Cosmos 生態一般為 6 秒左右。

年輕讀者不一定使用過銀行存摺,擁有過經典匯豐銀行紅色獅子存摺的就更少;至於更加罕有和老派的綠色獅子存摺,見過的肯定都是舊香港人了,那是八十年代匯豐的美元帳號。以前銀行帳號的概念是一帳號一幣種,是近二三十年才預設多貨幣帳號。稍微扯遠了,我想帶出的是,區塊鏈也大概依從這種發展軌跡,初期的錢包只管理 Bitcoin,後來的 Metamask 支援多幣,除 ETH 外也管理多種 ERC-20 通證,再後來則發展到多鏈兼多幣,即現時 Metamask 和 Keplr。

前面提及 Metamask 與 Keplr 長得越來越像,除了因為以太坊有了 L2,PoS 的更新也是另一因素,比如 Metamask 的 portfolio 界面現在也可以質押 ETH,讓用戶從 Lido 和 Rocket 裡面二選一。相對於以太坊從 PoW「空中換引擎」進化到 PoS,Cosmos 從 2019 年推出之初已使用 PoS,對於 ATOM 和其他 Cosmos 生態幣種的持分者,質押、提領回報等操作都是家常便飯,這麼說來,儀表板可說是 Cosmos 持分者的飯桌,除了質押、提領回報、領回(unstake)、轉換驗證人(restake),還能查看所有驗證人的各種數據,作出明智選擇。

聯邦政府議事廳

至於治理界面,Keplr 則非常獨特。

以太坊生態各條鏈都採用鏈外治理,討論、表決等流程各有不同,但都跟資產管理不相關;Cosmos 則採用鏈上治理,每條鏈無論更新、修改參數、動用社群基金池都必須投票通過,代碼才會按著執行,順理成章,整個投票流程也整合於錢包內。

至於社群甚麼層面的決策會透過鏈上投票決定則因鏈而異,頻繁的如 Osmosis,平均不到 2 天就會有一個議案付諸表決,鐵粉才能全部跟上;另一個極端如 Band,幾年下來只有 12 個議案;LikeCoin 則處於中間,2019 年 11 月推出至今,三年半共 66 個議案,平均每月 1-2 個。

必須一讚 Keplr 的治理界面,做得非常貼心,提供用戶有持分的聯邦鏈所有處於投票期的議案總覽,標明投票結束時間、用戶有否投票等,一覽無遺;點進議案除了顯示條文的細節,還有驗證人投票取向和理據等,儼如聯邦政府議事廳。除此以外,當然也提供聯邦鏈所有歷史議案,了解一路走來的來龍去脈。

以往介紹 Cosmos 生態上的驗證人,會把其類比為鏈上的銀行及立委,分別對應記帳及代議的角色。Cosmos 把兩者綑綁的設計有好有壞,由於附帶經濟誘因,Cosmos 聯邦鏈的質押比率普遍在 2/3 左右,而質押量跟投票權合一的設計,讓代議身分的驗證人總共收集到同樣 2/3 左右投票權;相對而言,以太坊生態上的一些項目就算強調治理,但直接民主難度太高、效率太低,委託給代議士沒有經濟誘因不特已,搞不好手續費還超高。幾項因素加起來,讓 Cosmos 生態的議案投票率遠高於以太坊和其他生態。

敗也蕭何,記帳所需的是技術能力和資源,最重要是伺服器可靠、存儲足夠、連線迅速;治理則需要對生態和發展有一定認識,就著各項議案作出判斷。有些驗證人可能是優秀的很好記帳人,得到很多質押因而手持很大投票權,卻在代議方面毫無作為,Cosmos Hub 上的 Coinbase、Binance、Kraken 就是最佳例子,三間交易所都是名列前茅的驗證人,過去 79 項議案卻從未投票,這個怪現象輕則影響治理質素,重則拖累議案無法收集到足夠票數通過,令發展停滯不前。

針對 Cosmos 的流動民主,Keplr 提供了專供驗證人使用的投票界面,使用 Cosmos 獨有的 Authz 功能讓驗證人把投票權委託給個別錢包,方便日常頻繁操作,另外讓驗證人投票時留言闡明理據,也讓持分者回應。當持分者跟驗證人取向相左,積極的可以說服驗證人,或者在過程中反過來被說服,不然的話,用戶亦可履行直接民主,親手投下自己的一票去凌駕代議士的選項。再者,用戶也可以馬上轉移委託到更能代表自己意見的驗證人,體現民主的「流動性」。

Keplr 簡便清晰的治理界面,讓 Cosmos 的流動民主如虎添翼,把參與鏈上治理的操作門檻拉得很低。不過,工具歸工具,即使 Keplr 做得再好,操作簡便只是鏈上治理必要而非充分條件,不關注的用戶一樣不會關注。注意力是當前最稀缺的資源,要持分者關注社群發展,才是每一個專案最難走出的一步,也是最有價值的一步。

👉 訂閱《區塊鏈社會學》週報,獲得本文及每週文章的 Writing NFT 👈

延伸閱讀

  1. Keplr:為你作宇宙導航的天文學家克卜勒

  2. 民主路上跌碰:LikeCoin 創作基金停擺 11 天

  3. DHK dao-mocracy:驗證人議政工作的「making of」

  4. 民主的試煉:Juno 議案 16 的當頭棒喝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ckxpress地球人。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創業者。LikeCoin、DHK dao 發起人。 創作者。逢週四刊出《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文章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固定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kin@ckxpress.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跟事前孔明對話 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升級版

四年來第五次寫「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讓歷史見證,用數字說話

拷問 ChatCKX:說好了的 LikeCoin 3.0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