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6 月 4 日) 「家」的物件。
小時候的照片不多,起因是我的媽媽跟別人很不一樣,她會丟關於回憶的物品,像是照片,反而留下很多不會用到的東西,比如不合身的衣服。然而,爸爸年輕時是一個喜歡拍照的人,現在有存留的照片都是Ricoh相機拍攝留下來的,這是台1980年製造的相機,在我出生前三年製造的,卻沒有拍下我跟爸爸的合照。
猶記得幼稚園的童年回憶,爸爸還有一台黑膠唱盤播放器,有個透明蓋子可以打開的那種,我會躺在地上看著那台播放器,不敢去動它。爸爸拍了很多哥哥、姊姊小時候的照片,從中發現以前家裡的擺設,泛黃的壁紙,我還沒有出生時,帶著一家共五個人出去遊玩的照片,那時候的我可能還在宇宙飄浮,有時候想藉由照片來挖掘爸爸怎麼看待我的,在當時推行「兩個恰恰好」的生育政策,有三個小孩已經算多,根據媽媽的說法,24歲的媽媽已經決定沒有要再生小孩,五年後我的出生,可以說是個意外。
小時候一直有種「我是多餘的」惆悵感,媽媽有時候會抱怨沒有我跟弟弟她會比較輕鬆,對的,我後面還有一個差兩歲的弟弟,但弟弟對媽媽來說是個寶貝。
爸爸離世至今已經五年,遺留下來的這台相機不知道還能不能拍攝?想透過一樣的觀景窗來想像爸爸當初看出去的世界,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浪漫,現實是鏡頭跟觀景窗都已經發霉,然而,我無法想像的是,爸爸第一眼看到我的時候,是如何抱著這個小嬰兒?如何抱一個自己的小孩,也成為我永遠無法理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