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inal Space 似曾相識之地
最近頗有人間一天,幣圈一年之感,NFT 收藏圈可能一瞬十載。不是因為比特幣 ATH(All the high)創新歷史新高,拮据的我早早換出來當生活費了,而是在區塊鏈世界的學習曲線既陡峭又過癮,正可謂精神時光屋。
作為球探(或伯樂、或策展人、技術支援?),我會用後設的觀點,將參與陳德叡的夾娃娃機錄像作品發行過程盡可能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或許會帶來一點幫助。
一句話回顧《Lock-in Vending Machine》,德叡一天發行 1 張台灣夾娃娃機錄像 NFT,直到 100 張,每張版次不定,今天是第 17 天。這個系列在第 14 天忽然爆紅了,爆紅指的是一分鐘左右銷售一空。
我的概念很簡單,對年輕創作者來說,發行 NFT 成本很低(幾乎與在臉書分享圖片一樣簡單),人生的機會成本很低(起碼比我低很多),失敗並不會要命但能夠成長。不論成敗對未來都有助益,特別是提早認識這個很可能席捲數位世界的新浪潮。
感謝王教授邀請,這週二早上(錄像系列第 14 天),我將以上想法分享給亞洲大學師生。當時我花了不少時間提到德叡的這個嘗試,身為一個大學生與夾娃娃機錄像,在台灣藝術收藏市場我想是蠻艱困的,特別是對沒有脈絡的我們而言。那為何不嘗試新興市場呢?
結果巧合的是,當晚德國的 AI 演算藝術先驅 Mario Klingemann 從網站上看到德叡的作品,很喜歡,於是收藏且快樂的在 Twitter 上面分享這些夾娃娃機錄像。這個舉動引起了市場轟動,作品單價漲了二十倍有餘,雖然初始價格很低啦。
這絕不是業配能夠產生的威力,試想,走傳統營銷路線,到底是要怎麼把夾娃娃機讓大家看到(或賣出去?),補助計畫?獲獎?個展?更別提與藝廊經紀人抽頭分潤。
這讓我有一種回到網路初生的時代,注意力戰爭還沒有進展到資本巨頭壟斷的地步,搜尋引擎不夠發達、演算法還沒鬼遮眼,創作者或可更扁平去面對收藏家、喜歡作品的人、同行,中間甚至可以產生一點經濟流動。
再來是社群,台灣有一群很棒的藝術家與藏家,每天會一起鑽研 know-how 與藝術風格呈現,大家都很友善且不吝分享,這真的很令人感動。說真的這群人真的非常厲害,就像阿亂王新仁藝術家說的,這是一群從鋼筋水泥底下爬出來的人們,千錘百鍊,讓我想到楊逵的壓不扁的玫瑰花。與實體藝術品市場互相比較,當然實體社群也是互動頻繁,但 NFT 藝術市場由於數位原生,你可以即時的接收市場反應,評估每天的手法與作品內容,去迭代修正自己的策略。
這是可以快速成長的機會,同時還有收入創造動機循環。創作者因此認真做作品,因為努力會有回報;策展人(雖然國外常這樣用但我覺得不太精準)專心評估市場策略是否有效。
學成以後,管它區塊鏈世界樓起樓塌,經驗已打包帶走,如露如電。
夾娃娃機無形之中也促成了許多數位公民文化外交,除了讓海外的朋友們看見台灣的尋常地景,許多 NFT 社群也很歡迎創作者加入討論,這是一個蠻有趣的藏家/藝術家關係,因為在 Tezos 的世界,許多藏家同時也是藝術家,彼此之間或有嚴厲的批判討論,也有互相收藏打氣支持,甚至是協同創作活動,蠻不可思議。
比如說,昨天嘗試新的拍賣手法慘遭滑鐵盧,但大多數喜愛作品的藏家是打氣鼓舞德叡,說勇敢嘗試面對套利機器人是很好的事,大家都曾失敗過,鼓舞他繼續努力。
這到底是多良善的社群呀?
當然,一般的網路世界也有許多無國界的虛擬社群,你也可以輕易進入互動。但區塊鏈世界出現代幣流動的基本公理,讓一切互動進入了特殊形式。你可以在各種世界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以太坊的潮流社群、精緻高冷、Solana的快節奏派對、Tezos的互利共生、LikeCoin的烏托邦共治。
有人問,加密貨幣是否最終一場泡沫?我認為這只答對一半,這就好比有人問網際網路是否是一場泡沫一樣,泡沫是一定有的,但這些新科技的出現有重寫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讓臭味相投者,更有效率地聚集在一起。滿足這個命題的服務,歷久彌新。
信件、雜誌、網路、APP、社群平台、區塊鏈、DAO。
後續還有許多值得談論的事物,比如套利機器人大戰、NFT 的量價關係、藝術家/藏家 CRM 與互信關係、燒毀 NFT 的市場意義等等,但都偏向技術層次,我們有緣再來討論。
對於德叡的百日專案而言,其實在 Mario 進場前幾天,作品都在兩分鐘內銷售完畢,但 Mario 讓整個瘋狂的程度進入讀秒之間。不論市場興衰,德叡還是會專心做作品直到完結,我也會盡力觀察這個有趣的市場,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
(To be continued)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