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屈原

茴香豆
·
·
IPFS
成人童话

我从小就对屈原(前342年2月17日[1]—前278年6月6日)这个人很好奇,主因是,小时候有段很长时间上学天天路过他的雕像,衣襟飘飘,胡子拉碴,蓬头散发的样子,居然比同是糟老头子的孔老夫子中规中矩的雕像看着要顺眼很多。

后来端午节过了很多次,屈原的故事也听了很多版本,于是更疑惑,他都那么老了(终年64岁),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非要自杀,是不是旁人弄错了?

但是划龙舟的传说倒是很有逻辑。据说他被发现溺水以后,热爱他的乡邻怕汨罗江里的鱼损坏他的尸体,捞尸之前把糯米用粽叶包了,扔水里来围魏救赵。即便这样,他被打捞上来以后,脸半边还是被鱼啃了,乡人集资用金子雕了一个面具,给他戴上了安葬。据传后来这个面具,有神力,二十四小时之内可以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戴着超过一天,不摘下来,就会长在脸上。

洞庭前龙君的小闺女,泾阳龙君的前遗孀,钱塘龙君的侄女儿,嫁给给传书有功,得娶龙女的白面书生柳毅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哥哥弟弟姐姐姐夫们都不要祖宗家业了,只好继承了洞庭龙宫,而后女婿柳毅天上掉馅饼,被封了洞庭龙君。可是一个白面书生,虽然龙女喜欢,虾兵蟹将们是不买账的,于是柳毅办公务的时候会找屈原借了面具,变个龙头吓唬湖里的小喽啰们。时间久了,四海升平,一次办完公务,柳毅累得戴着面具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超过了二十四小时,龙头面具就长在了脸上,所以洞庭湖边的龙王庙里,龙王是龙头人身的样子。

屈原出身是楚国王族,成长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生在荆州,长在一百五十公里之外的秭归,可是也没耽误他读书习字,30岁不到官就升到离宰相只有一步之差。他38岁的时候被没脑子的楚怀王第一次流放到汉北地区的时候,不到一年就被起复封为三闾大夫。后来这个过于不知道是善良还是愚蠢的楚怀王被秦国违反武德骗杀。接着楚国军队被那个屠夫白起打败,屈原在49岁高龄第二次被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流放到江南,纵情山水,著作无数。直到15年之后,楚国国都荆州被秦国攻破,楚顷襄王不得不“迁都“的时候才”自杀“,并留遗言”怀沙“。因为”怀沙“这篇文章,他被后世尊为”爱国“的典范,推崇至今,连金庸都不能免俗的让郭靖在襄阳城破的时候”自杀“来延续这个传统。

战国时期,普通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按照屈原自己描述的生活方式,第二次被流放15年之后不会是身强力壮的64岁。我怀疑荆州城破以后,那个和他爹一样脑子不好使的楚顷襄王可能回过神来,想请屈原出山帮忙,但是屈原已经对楚国王室的破事完全没有了掺乎的兴致,但是又不想拒绝对不住楚国父老,所以作“怀沙”回应,然后一“死“了之。

其实我觉“死遁”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能写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旷世之才,对生命的热爱应该超过哪个君王;而且汨罗离荆州有三,四百公里的距离,走水路都要很长时间,楚国的江河湖泊多得很,不想活的人没必要跑那么远的路;再说屈原溺水以后被打捞起来的“尸体“半边脸都没了,多半只能靠衣冠认定,而汨罗江里,可没听说过有食人鱼。

屈原去世大约70年之后,居鄛人范增托词无名无姓无来路的”楚南公“,和项梁说的那句千古名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没准就是屈原给秦国挖的坑。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