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悲痛的社會事件,若留下更多誤解才是遺憾

WesleyChu
·
·
IPFS
·

四月的第一個日子,在台灣的新聞中,意外的有「非疫情的新聞」在各家電視台輪流播演。原因卻不是什麼令人雀躍的消息,而是台灣再度執行了死刑,一段人倫悲劇,也導致整個家庭支離破碎。


透過相關報導裡,我搜尋了高等法院發布的新聞稿,看到了以下文字:

被告之人格形成與發展,呈現部分自閉症類群特質和自戀型人格特質,主觀窄化的生命經驗,使其活在自己建構的世界當中,採取簡化、固著、僵化的扭曲認知模式,過著單調的生活,拒絕接受任何新的訊息與建議,長年在扭曲認知引發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中,使其對環境及他人採取負向與敵意的觀點;又挫折忍受度低,衝動控制力不佳,壓力因應模式僵化,自認係受害者的心態,習慣將挫折轉向為具有敵意的攻擊,包括對他人言語或肢體上的侵犯。被告於本案之前並無任何刑事犯罪之前科紀錄。

雖然我知道討論這樣的話題非常沉重,或許跟這裡的基調會有點衝突,但我就是有一種感覺,覺得我該說些甚麼。是的!因此這篇文章只代表抒發我個人角度的看法。

首先,我強調我不討論死刑的執行與否,對於死刑的立場我個人目前還是未定論。我想要討論的在於兩個時間點

「在事情發生之前」

翁仁賢從小就有許多跟一般人不一樣的想法與興趣,尤其對於農業與畜牧業相關的事物更是情有獨鍾,甚至他還能對於他有興趣的事物表現出過人的研究精神與耐力,這部分也符合高等法院新聞稿中「部分自閉症類群特質」的敘述。

但是,這些事物正好不屬於社會的主流期待,因此他選擇轉向去讀他自己無法全心投入的科別。這對他而言自認為是一種犧牲,因為無法投入、不擅長,這也引領他每走一步,就持續朝向失敗與挫折。

對於人與人之間感情與想法的理解也一直是翁仁賢的弱項,這可能跟自閉症相關特質有關,他無法理解為甚麼別人為甚麼會對他有些負面的看法,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的一些行為不被接受。

有些人會說「他如果真的有自閉症,那怎麼會有自己不斷犧牲的想法,因此他不算是有疾病,他就是非常邪惡的人。」這裡我想說明一下,社交障礙不代表這個人就完全沒有社交能力,每一個人的每一項能力都會受到先天與後天因素(環境與經歷過的人事物)影響,然後有不同程度的進展。用比喻的方式來說,就像我們認識的人中,總會有人的粗大動作(體育能力)數值高達98分非常突出,而也會有人精細動作(靈巧能力)可能只有50分略低平均。


就翁仁賢的狀態很有可能他的社交能力就只是發展至某個程度,只能理解一些非常簡化的社交概念,而且都只從自己作為出發點,這也是為甚麼擁有社交障礙的人,通常容易有先入為主或者比較偏激的想法,主因也在於他們的社交發展低落導致無法推敲複雜的人物動態關係。

註:其它高階社交能力包含推敲抽象語言、理解背後意義、人際關係思考、幽默感、理解與消化情緒、同理心

家人一開始絕對是有耐心的,因為是自己的家人,在相關資料中也看到家人願意提供很多支持,幫忙其開店,但是「始終不瞭解」這個家中最小的弟弟為什麼總是無法完成「應該做的事」,為什麼就不能「單單純純」的把工作做好,長期的失望養成負面的應對方式。漸漸地,生活對彼此來說變成了一種折磨,而且又是一個大家庭,其中複雜的程度只會以倍數成長。

因為不理解,所以傷害你,因為被你傷害,所以不想理解,
因為不理解,所以傷害你,因為被你傷害,所以不想理解……

「事情發生之後」

翻閱了幾篇新聞以及相關對於這件事的評論,也是令人最難受的部分,多數人在討論的是死刑執行與廢死的立場,甚至在網路上互相攻訐。多數人對於「瞭解」這一家人沒有太大的意願,只想在「處罰的方式」選擇立場,好像世界就只有善與惡,好或不好的二元論,然而

在未來,死刑持續,這一家人會瞭解嗎?
在未來,死刑廢除,這一家人會瞭解嗎?

我看過許多孩子,他們身上也都帶有這樣的特質,這些孩子若處在一個二元論的對立社會中,往往會非常痛苦,不僅僅他個人,也導致身邊的至親、朋友生活煩惱不斷,若要期待這樣特質的人能自我發展出高階的社交思考能力更是天方夜譚,我只能期待這個社會能用【多元思考的】方式試著理解,或許才能幫助到他們(孩子或家人都是),才能夠逐步達到共融的社會,也是我的理想。

以上皆為個人觀點分享,若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文章後回復討論交流喔!資訊若有誤也歡迎指正。

相關連結:
沈政男/除夕夜燒死父母的翁仁賢 沒遇到能了解他的人

除夕縱火弒6親 判決書揭翁仁賢背後「只想讓家人痛苦、生不如死」人生

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矚上重訴字第4號被告翁仁賢家暴殺人案件之新聞稿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