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原本三篇合集的《论道德·上》分为了三个,并且添加了性恶论五条基本定律
论道德·上1: 性善论与性恶论
0、性恶论5条基本定律
第一定律: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服务,所以能够改变人们行为的只有两个方式:得利或止损。
第二定律:除非别人和你是利益共同体,否则别人的标准和要求都只是为了别人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你好。
第三定律:“好”与“坏”是在一个由主体规定的单一标准下,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自己的利益、满足了多少的评判。
第四定律:客体发挥其工具性符合主体的利益,而客体发挥其动物性则是单纯消耗主体的资源。
第五定律:主体在把另一个人当成客体时,会直接忽视客体的利益;除非压榨客体的后果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主体不会在乎客体。
1、性善论与性恶论
性善论和性恶论分别由孟子和荀子提出。性善论的典型叙事基本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现在人表现出来的恶行是被社会风气带歪了,只要经过教诲就可以改过来。
此处就体现出性善论的第一个特点:认为人是理性的。如果人不是理性的,那么就没法通过语言和理智来教化人们。语言是非常理性的东西,性善论者认为,只要人们听到正确的教诲,认为有道理,就会听从并改正自己的“恶习”。
所以经常有这种故事:一个恶人无恶不作,然后有天一个大善人对着他一顿输出,让他感到很羞愧,从此弃恶从善。
西方宗教也有类似的叙事:人们作恶是受了魔鬼的蛊惑,只要信仰上帝或者其他的某种神就可以被“净化”,然后行善。
由此引出性善论的第二个特点:好坏善恶二元对立。就像一条线划出两个面,性善论的一套标准划出两种行为。这个标准要么是来自论语、圣经这种道德手册,要么是人们生活中达成的一种主流共识。
只有在这种二元对立下,才会把人分成“好人”、“坏人”,“好行为”、“坏行为”,认为人性是一成不变的,或者是一个时间段只能是善或者恶,一个行为要么出于善意要么出于恶意,而不能是善恶并存。比如对王莽的评价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王莽一开始是个好人,当皇帝后被权力腐化堕落了;第二种是王莽一直都是坏人,之前的好人形象是装的。这两种评价都是性善论的逻辑。
但如果没有“坏人”,我们如何定义“好人”呢?
例如,遵守交通规则是“好”,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坏”。 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你不能说遵守交通规则是“好”,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因为那时你甚至不需要交通规则。
这就是为什么“遵守交通规则”和“不遵守交通规则”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如果一面消失,硬币就不复存在。就像如果所有坏人和坏行为都消失了,那么道德将不再存在,你也无法再定义它。
而性恶论则完全不同。性恶论中根本没有好坏的概念,而认为人性本私,人的一切行为都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是一元论。也就是说,性恶论没有行为评价标准,人的行为遵循的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认为“人性本恶”依然是性善论。
而这就体现了性恶论的科学性:普遍性。就像1+1=2,必须在任何时候都如此,如果一会儿等于2一会儿等于3,那么数学就是玄学了。性恶论认为任何人的任何行为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如果有例外,要么不是人,要么是新的人类物种。
在此基础上,同样有科学性的唯物主义哲学才能建立。主客体理论作为包括马哲在内众多哲学的重要方法论,必然也要有其科学性和普遍性。
例如,主客体理论认为,主体在把另一个人当成客体时,会直接忽视客体的利益;除非压榨客体的后果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主体不会在乎客体。这个定理能且仅能在性恶论下成立(见后文《主体与客体》);如果是性善论,那么当客体语言谴责主体时,主体就应该停止压榨客体——不过性善论为此打了补丁,即只有孔子这样的圣人语言谴责才百分百管用。
从性恶论的角度,既然人性本私,那么只有两种情况可以让人改变行为:得利或止损。比如我现在让你出去跑十公里,你不跑,那么性善论就认为你懒,品质问题。但性恶论就认为,要么是得利不够,要么是损害不够。如果说跑完就给你100万,把现金放你面前,你立刻就去跑;或者拿枪顶着你脑袋,你为了不被打死也会去跑。
由此,性恶论最大的特点呼之欲出:人是感性的。人所谓的“理性”只是情绪不是特别强烈而已,人的“理性判断”只是一种情绪压倒了另一种情绪。人类无法通过理智来操控自己的行为,一切行为都遵从感性的一元逻辑。
如果秉持性善论,就会出现“实现共产主义要等群众都成为哲学家”这种荒诞的观点,试图用嘴巴说服一切人。而性恶论者深知,辩经是没用的,如果想让别人改变行为,只有帮他们止损、让他们得利。这才是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让人们通过利他行为得利,而不是通过说教让人们道德变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性恶论的三条定律:
因为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服务,所以能够改变人们行为的只有两个方式:得利或止损。
除非别人和你是利益共同体(见后文《论道德·下》),否则别人的标准和要求都只是为了别人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你好。
任何他人对你的评价都仅能从他自身的角度出发,即对我好的就是好人,对我坏的就是坏人。
我希望读者们在阅读后文时能牢记这几条定律,因为后面所有理论的展开都建立在这一节内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