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江上小堂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论语漫读(74):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 孔子为弟子推荐工作

江上小堂
·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长第五)

孟武伯,鲁国的大夫,“武”是他的谥号。属于鲁国三大家族之一孟孙氏家族。可能他打算起用孔子的弟子,就向孔子询问这几位弟子的情况。

他首先问孔子,子路达到仁的境界了吗?孔子答到,“不知也”。孔子当时也没得到鲁国君主和大夫的重用,看到孟武伯打算聘用他的弟子,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但又不好贬低自己的弟子,于是回答不知道。言外之意,我这当老师的才做到了仁。

孟武伯不知趣,没明白孔子的心思,仍然按自己的思路追问,那他到底如何呢?孔子这次无法回避,只好给出具体的答案。自己不被启用,弟子得到启用也好。于是答道,“子路给他个千辆兵车的国家,让他治理军备没问题。但不知道他是否能做到仁”。赋,属民交纳的兵赋。楚国令尹子西评价子路,“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史记·孔子世家》),看来名不虚传。

孟武伯又问:“那冉求如何 ?”孔子说:“冉求的话,给他个千户人家的公邑,或者百辆兵车的采邑,让他当总管没问题。但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做到仁。”

孟武伯又问:“那赤又如何?”孔子说:“赤嘛,让他束带着礼服,立于朝堂,接待应对宾客,但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做到仁。

赤,指公西赤,字子华,又称公西华。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四十二岁。三位弟子中,子路年纪最大,公西赤最小。论才能,三位弟子各有所长。子路长于军事,冉求长于内政,公西赤长于礼仪外交。果然后来,“子华使于齐”(雍也第六)论本领,子路最大,能治理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而冉求就局限于大夫的领地。但对公西赤,孔子只说了他具有接待外交才能,熟悉礼制、善于言辞和交际。可能他就不能独挡一面了吧!

无独有偶,鲁国另一大家族季孙氏的一位大夫也想重用孔子的弟子,也向孔子问起子路和冉求,还有子贡。看来孔子的学生还很抢手。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雍也第六)。

季康子问道:“可使仲由从政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政事何难?”季康子再问:“可使子贡从政吗?”孔子说:“子贡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何难?。”季康子又问:“可使冉求管理从政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对于管理政事何难?”

孔子对四位弟子的推荐评语各有千秋。这四位弟子后来都担任过鲁国的官员。子路和冉求先后当过季氏宰,而子贡当过鲁国的相国。公西赤也曾为鲁国出使齐国。孔子对他们入仕后的表现也有所评论。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弒父与君,亦不从也。”(先进第十一)

季子然,鲁国季氏族人,请孔子来会面,问道:“子路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要问别人呢!原来是问他俩。所谓大臣,是能够以道事国,如果做不到,宁肯不再事奉而去。现在子路和冉求这两人,不能以道事君,只是会执行具体事务的具臣。”子路和冉求能干实事,但孔子看不起这些具体事情,他的理想是说动国君或大夫行礼义之大道,制定大政方针。对子路和冉求只知道执行,不知道建策一肚子意见。孔子曾抱怨冉有不能阻止“季氏旅于泰山”(八佾第三);严厉批评子路和冉求不强烈阻止“季氏将伐颛臾”(季氏第十六)。

季子然似乎对自己家族专权也有不满,于是接着问到,“然而他们对季氏百依百顺?”孔子答到,“我这两学生还是有底线的,绝对不会听从季氏去干杀害父亲和国君之类大逆不道的事”。

但后来冉求为季氏大肆敛财惹怒了孔子,就与冉求决裂,并号召弟子们声讨他。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第十一)。

孔子这个师生团体不仅有教与学的关系,还有利益关系。一方面弟子要交学费,另一方面孔子也要为弟子的出路考虑。孔子除了推销自己之外,也会主动或被动地向诸侯大夫们推荐自己的学生,评价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好让弟子出任其擅长的工作。类似于现在大学导师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研究生。

2020年6月17日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