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漢服情緣

eastwalker | 赴東行者
·
(修改过)
·
IPFS
·
要知道,時時刻刻保持頭頂烏紗帽的端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沒有戴過這種烏紗帽,但我好奇/懷疑雙眼的餘光,可以掃視到兩側的長飾條,它就是在提醒這些朝廷命官,為人辦事當要堂堂正正!換個角度來看,把這頂烏紗帽戴得歪歪的,你看得下去嗎?這就是漢服的微妙之處……

去年耶誕前夕,台北故宮睽違新冠疫情停辦的「故宮之夜––今夜嗨翻故宮」,召喚了 3000 民眾,身著各類民族服飾,盛裝出席遊故宮!

我早在活動後就一直想寫一篇報導,但遲遲難以安排時程撰寫,原本的日更文、改雙日更後,又再改為週更,所以今天就來聊聊我跟漢服的情緣。


查了一下過往行事曆和聊天紀錄,才確認我是在 2019 年 6 月,第一次目睹一群人穿著漢服。那天是參觀閩南樂府的南管演出,我才知道台灣有人在推廣「漢服運動」!

在這場南管表演裡,我習得「漢服運動」有別於一般的「Cosplay」,而且穿戴漢服的學問並不亞於當代的西服,《禮記》裡就有一個篇章專門在講「深衣」,走進漢服的世界,才知道有歷代形制的演變,看看現在台灣的喪禮,仍可見到有一些傳統的「孝服」,與漢服的「交領右衽」可說是「一脈相承」。

你若想知道歷代漢服有哪些形制,這些形制都與古墓出土的文物進行過考證。儘管已經接觸漢服多年,我仍然在累積穿漢服的正確知識,迄今我還無法一眼辨識出,到底從哪些剪裁的細節,就可以判斷出哪些衣服是屬於哪個朝代形制。我們在影視戲劇裡看到的古裝,很多都是加上現代的創意及西方的剪裁。

什麼是「交領右衽」?你去看現代的西服,不管是西裝或襯衫,領子多半是左右對稱;漢服的「交領」,意思是衣服前襟的左右相交,向右扣合,這也是和服、韓服共通的特色。你若是佛教徒,有些佛教法會時所穿著的「海青」,也是漢服。

我的志趣與「漢服運動」一拍即合,隨即便加入了台灣的「中華漢服文化創意發展協會」,這個草創於 2007 年七夕的民間團體,原來還是有深具民族情懷的前輩們,在我之前就投入了漢服的推廣。

漢服協會會刊封面

當代的漢服運動興起於 2003 年,根據維基百科記載,當年的 11 月 22 日,鄭州市的電力職工王樂天,身著典型「交領右衽」特徵的「深衣」上街,被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封稱為當代漢服復興第一人!自從王樂天於滿清「剃髮易服」政策實施的幾百年後,重新穿著漢服上街,從此,世界各地的華人漢服界,便認定 11 月 22 日為「漢服節」。

你若是去過日本、或韓國,會發現他們看到有人穿和服、或韓服在街上走時,並不會抱以異樣的眼光。

但是,早年在兩岸三地,你若穿漢服在街上走,路人可能會以為你是參加 Cosplay,所以很容易招引路人特殊目光。這也是為什麼漢服界的同袍們,常常用「炸街」來形容穿漢服走在路上!

某年我參加一場線上的國際漢服活動,參與的漢服同袍來自世界各地,其中,有四川成都的同袍,用著極具驕傲的口吻分享,他們現在穿漢服在成都市區行走,路人已經感覺很日常!

我個人是因為欣賞南管演出,才接觸到漢服運動。近年來,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國樂器演出者,都穿起漢服來演奏樂器。但我也知道,同袍們有些人初聞漢服運動,是始於學習傳統武術。

其實,與國樂圈同屬藝文界的傳統水墨書畫界,理當也非常合適擔任重披漢服的先鋒,鼓吹這波漢服復興運動。但至本文截稿為止,台灣的書畫界前輩在展覽開幕時,很多都還是穿著「唐裝」亮相。現在人們所稱的「唐裝」,並非唐代的通行服飾,你看李小龍穿唐裝搭白色背心在好萊塢拍片,唐裝代表著民國以後,華人自居的「新款」民族服飾。

我所參與民間社團,除了前述的漢服協會,還有「中國標準草書學會」與「中華書道學會」。私底下,我打探過書法界的前輩與同好,他們許多人並不知道有這波漢服復興運動,自然理當也不知道「漢服」本身的剪裁,蘊含著老祖宗的「做人處世」哲學……

前面提到過,穿戴漢服的學問並不亞於當代的西服,每一件漢服的剪裁,中間都會有一條中縫線,這條線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在沒有鏡子可以正衣冠的時候,便能用這條中縫線來檢視自己衣服有沒有端正。

無獨有偶,你看宋朝官服的烏紗帽,帽緣兩側各有一根裝飾長條,我自己在穿戴漢服衣冠時,才領悟(自己腦補)到這烏紗帽設計的哲理:要知道,時時刻刻保持頭頂烏紗帽的端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沒有戴過這種烏紗帽,但我好奇/懷疑雙眼的餘光,可以掃視到兩側的長飾條,它就是在提醒這些朝廷命官,為人辦事當要堂堂正正!換個角度來看,把這頂烏紗帽戴得歪歪的,你看得下去嗎?這就是漢服的微妙之處……

《清平樂》劇照

《詩經 • 秦風》有一篇〈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聽了怎不讓人感動?白話意思是,怎麼說你沒衣服穿呢?我和你共穿一件戰袍!或許因為此一典故,漢服復興運動的同好們,彼此都以同袍相稱。

所謂的漢服復興,並不是要拘於復古,百年的民族屈辱,讓孫中山斷髮革命,向西方學習新文明,望能與西方看齊;歷經百年的休養生息,中國富了!重披漢服,代表著民族自信的展現。「毋自暴自棄,毋固步自封」,每每想起這段國旗歌的歌詞,我總覺得,這兩句最適合來解釋漢服的未來該何去何從––「漢洋折衷」!


去年(2023)的「台灣漢服節」,是台灣此活動的第四屆,地點在台北古城區的西門町紅樓,連續兩天的活動,吸引了全台灣漢服界的上千人參與活動,我個人也報名參加活動志工,聽主辦人說,活動當晚西門町的旅館客滿,房價飆升,這非常有利於來年活動的企劃!

在這兩天的活動裡,有古風市集、漢服穿搭比賽、歌舞表演、武術表演、以及上千人身穿歷代漢服,依朝代形制類別,編伍在紅樓附近的街道上遊行,向民眾們宣揚這個漢服復興的運動。

這其中,欣賞漢服穿搭比賽時,讓我最為有感,怎麼說呢?當天的評審,有兩位漢服的專家,一位是每月都開課講授漢服知識的老師,另一位是活動主辦人,本身也是一位服裝設計師,她們都是推廣漢服的先驅。

聽她們講評比賽過程時,印象中(如果我沒記錯),每位參賽者都會被問到,為什麼穿哪個形制?為什麼要搭配什麼紋樣?為什麼是挑選哪個顏色?為什麼手上要拿什麼道具?參賽者必須要能夠在裝扮上、表演中,綻放出她們想要展現的「個性」,要能解釋出個所以然!

我看見很多的參賽者,都是年輕人。許多人是被漢服的仙氣造型吸引,才開始把漢服運動當 Cosplay 玩,殊不知,漢服的穿搭蘊藏著豐富的穿衣哲理,這跟時裝的個性穿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想當初清朝在實施「剃髮易服」政策時,唯有僧人、和道士可以免除奉行,所以,在民國以後,我們所看到的僧侶和道士,都還是穿著袈裟和道袍。


「台灣漢服節」後的一個月,時間來到 2023年 12 月 23 日傍晚,天色微暗,細雨飄零,仍擋不住一群漢服運動和 Cosplay 愛好者的熱情,齊聚一堂在台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才步入「天下為公」的大門,就已經看見身著漢服的同袍,在門前留影紀念。

走到故宮主樓入口前,大夥兒們撐著傘,在場外靜靜地排隊,等待入場。參加這場活動需要事先購票,我在買票時,票券的序號已經排到 2500 左右,我是當天在場內聽主辦單位的聲明,才知道此活動的參加總人次在 3000 人上下。

當天晚上,這場 3000 人的封館活動,主辦單位費盡巧思,在故宮的不同樓層及展室裡,規劃了一系列的小活動,供參與活動的民眾「闖關集章」,例如:

  • B1 明仇英漢宮春曉畫師王昭君

  • 105 無界之涯展區

  • 102 古畫動漫 - 明仇英漢宮春曉

  • 212 國寶進行式展區

  • 304 祀與戎展區

基本上說來,身著漢服遊故宮,就好像吃一盤芒果爽一樣,有芒果果肉搭配在芒果冰上,一樣的風味,不同的口感;望著故宮裡歷朝古畫裡的服飾,對應著畫外的漢服衣著,畫裡畫外,相互呼應。

這場「今夜嗨翻故宮」,可以看到有人身穿著中國歷史上,衣型風格極具「個人」特色(辨識度)的諸葛亮造型;因為我自己有練書法的背景,特別注意到一個女生,下半身的百摺馬面裙上,有著王羲之《蘭亭序》的毛筆字,顯眼的「永和九年」;更有人裝扮成觀世音菩薩,招來一群人與他合影,這場盛會也有老外穿上各自鍾意的服飾,有旗袍、大清官服、也有英國維多莉亞時代的西服,讓一整座故宮錯雜著中西古今的服飾,非常有不亞於國外萬聖節變裝的氣氛。

活動當晚,除了上述的「闖關集章」活動,也有皇媂樂團的現代國樂表演、實踐大學的時尚走秀、復興美工的人物畫速寫、攝影寫真,各樓層都有各自的規劃,讓人感到目不暇給,處處皆可留下特別的回憶。

看我當天,頭上也戴著一頂和蘇東坡畫像,一模一樣的帽子,不太一樣的是,我的衣著是漢服搭配時裝的「漢洋折衷」:穿在最外層的漢服,交領不繫衣扣,乍看像時裝的長身披風,寒冷的冬天,裡頭一層是常見的羽絨背心,這也不扣拉鍊,再裡面一層是件傳統唐裝,而且是仿 Polog 衫只有半身鈕釦,這唐裝還有個特殊的名字叫「五四衫」,仿 Polo 衫的半身布扣,有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新式樣專利設計,於是如此,我把漢服跟唐裝都穿在身上;下半身的褲子也有故事,你如果熟悉《道德經》,褲子的正面就可以清楚地讀到「欲以觀其徼」的書法經文,我就是這樣把自己鍛鍊書法十年的背景給穿搭出來……

© 2003 eastwalker | 赴東行者,攝於台北故宮

(照片 caption 更正:© 2023 eastwalker | 赴東行者,攝於台北故宮)

誠如前述的漢服老師所言,她自己平日的穿著就是「漢洋折衷」,對此課題,我感到日本人「和洋折衷」的風氣跟功力,仍然深值國人借鏡,他們在動漫人物造型的創作,常常可以見到和服的融入,但我在撰文的一時之間,遲遲想不起日前才看到哪個確切的範例……

但我卻又突然想起,2022 年有一則漢服相關的新聞,那是法國奢侈品牌 Dior 迪奧,被爆料出售一款逼近三萬元人民幣、約合四千多美元的中長半身裙,其造型幾乎是抄襲漢服馬面裙,隨即就被中國網友出征下架。你看連法國人都把漢服拿來當自己的時尚設計,我感嘆當代的華人們,怎麼還漠視著自己的傳統文化?!

固然,跟許多講究「功能性」的當代服飾相比,例如專業自行車、機車騎士服、各類運動服等等,有些漢服穿起來會感到行動不便,但這應該是對漢服的認識不足所致。或許有人會問,漢服有短袖嗎?當然有,不然明末鄭成功在台灣,台南炎熱的夏天,這些漢人先祖們日常穿的是什麼衣裝?且讓我引述《禮記 • 深衣篇》:「故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可以擯相,可以治軍旅,完且弗費,善衣之次也。」作為今日的收尾。¶


2024 台灣漢服節【第五屆】文宣出爐

後記:昨天剛好看到 2024 台灣漢服節的招商文宣出爐,順便在此廣為宣傳,有興趣的馬特市民,也歡迎參加年底的漢服出行!你可以關注臉書的「台灣漢服節」官方專頁,追蹤最新的活動動態……


Get to know more about me?!【相逢此遇拓交誼】:https://linktr.ee/eastwalker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eastwalker | 赴東行者養生 | 書法 | 音樂 | 文學 | 影音 | 影響力 | 漢服 健康第一 | 熱愛中西合璧事物 | ☮️ Chi-Hippie ❤️ 識繁書行草––大中華文字統合芻議 INFJ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守靜應萬變AKA日常與無常

扭曲真相的精神疾病「研發商」

「常想一二」–– 最想回到過去那一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