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衝突下的台海戰爭 T-DAY

YL初商科技
·
·
IPFS
·
外媒對台灣的衝突報導,不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後一次,可Reuters分析加入循序漸進,中國對台灣入侵,從情境、應對、結果,詳情全部寫出,不論是否正確,這代表兩岸衝突不斷提升,台灣必須謹慎對待,提升國家實力,否則當風險降低,中國會毫不留情地發動戰爭,實現中國理想的中國夢。
圖片來源:Axios
2021年11月05日,Reuters發布【T-Day】,透過滾動動態效果,模擬中國攻台方案,這不是警告,而是透過分析讓國際、台灣有所警覺,具有危機意識,之前發布的【圖解美中台地緣政治引發的國際趨勢】提到,共軍不斷擾台,數量創新高,引發各國重視,台海局勢一直都很險峻,但此時是一觸即發。
  • 由於文字過多,文章適度刪減,只說明重點,詳情可看Reuters
圖片來源:Reuters
中國發展至今,已成為跟美國抗衡的大國,但在美日支持下,台灣發展成具有民主的科技國家,衝突風險一直都在,檯面下的戰役早已開始,軍機擾台、巡邏、監視,不是第一次,數量也直線上升,這是灰色地帶戰爭,戰略專家稱此戰術可消耗台灣抵抗,但也可能達成反效果,中美日台澳都有對此事發表意見及動作。
圖片來源:Twitter PriapuslQ
圖片來源:Reuters
中國可能採取一系列戰術,但會為他們帶來風險,也給美日台帶來不同的挑戰,包括奪外島、全面封鎖、入侵,台灣方面推測最有可能先被搶下東沙群島。
  • T-Day】此報告由台美日澳現役及退役軍事將領產生

中國發言人稱不對【假設性報導】評論,但近期又發布台獨制裁清單,這一裡一外告訴任何人,台灣是中國的,其它假設性不存在。

圖片來源:海峽之声
中美可以抗衡,自然脫離不了中國的政治,若習近平任內可以奪下台灣,可提升極大威望,並透過此舉告訴世界,中國想要的,都可以取得,這也讓第一島鏈圍繞中國沿海的各國更加擔心。
圖片來源:Reuters
台灣至今沒有被攻下來,重大因素絕對是美國,此舉將對美國失去亞洲的權力地位,如無法保衛台灣,亞太其它盟友對中國的經濟與軍事會更加困難,可能會轉效忠北京或透過核武強化自身。
圖片來源:Visualcapitalist

美國一再強調美中的一中政策不同,Biden被問相關問題給出承諾,也讓模糊性更加明朗,對美日來說,台灣絕對包含在重要政策裡面。

圖片來源:Gzero
透過近年選舉及民調來看,大多數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並且支持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當台灣看到香港問題,台灣反而更認同自身國家,儘管蔡英文一再表示台灣將捍衛自由與民主,習近平反而更加強調【統一】,才能實現復興中國夢,奪回稱霸亞洲的強權地位。
圖片來源:新华社

1. 封鎖馬祖

  • 情境:民意對台灣認同逐年升高,且不斷加強與盟友間的關係,習近平及中國決定封鎖馬祖,增加其壓力,逼迫台灣統一。
  • 行動:中國解放軍包圍各島嶼及小島,相關船隻也進駐,開始在台灣領空巡邏,並警告台灣,跨越其領空則直接攻擊,並宣布未經中國允許,不得台灣馬祖往返,將禁止所有交通,以此逼迫統一。
  • 結果:台灣拒絕中國統一要求,但也不採取軍事行動突破中國的軍事優勢,馬祖落入中國之手,各國對中國採取制裁,中國呼籲台灣討論統一時程,並對外國講述這是家務事,緊張局勢全面上升至國際。
圖片來源:Reuters

2.侵略金門

  • 情境:中國不斷利用灰色地帶,增加軍機巡邏,台灣拒絕統一談判,同時增加其國防支出,向美國購買軍事武器,增加國防實力,而此時中國在福建省已集結部隊,並登陸空降兵。
  • 行動:中國決定在無預警下佔領金門,並以直升機奪取戰略陣地,台灣則對解放軍發動導彈,防空系統也向解放軍發動攻擊。
  • 結果:在美國及盟友對台灣做出伸援之前,中國已佔領金門,隨著美日干預,中國稱家務事不可干擾,並將金門傷亡人士帶回中國,已此逼迫統一談判,各國開始對中國抗議及制裁,並在亞洲進駐更多部隊,加速對台軍售。
圖片來源:Reuters

3. 全面隔離

  • 情境:台灣拒絕統一,輿論持續導向自我認同,增加國防支出,美國加速軍售武器給予台灣,美日進行大量軍演訓練和部署軍隊,中國對此採取全面隔離,逼迫台灣統一談判。
  • 行動:中國告知台灣及國際,除非中國同意,不然海航一律禁止進出台灣,推翻台灣的領土空控制權,24小時內大量中國海軍部屬台灣周圍,台灣拒絕談判要求,部屬軍隊戰鬥,並呼籲國際社會援助,中國雖遭受損失,但持續進行全面隔離。
  • 結果:進出口全面停止,台灣資源、能源供應不足,被完全隔離,美國與其盟友召開會議,中國則稱如台灣進行談判,即期恢復進出口貿易。
圖片來源:Reuters

4.全面封鎖

  • 情境:台灣拒絕統一,並呼籲美國與盟友伸援,全面股市受影響,預期台灣將爆發戰爭,半導體將供不應求,美國警告中國解除軍事干預,中國決定採取更強烈的全面封鎖。
  • 行動:禁止任何船隻、飛機進入台灣,進入中國新界定的ADIZ則直接攻擊,要求台灣軍艦投降,且切斷海底數據電纜,阻止台灣與盟友的聯繫,隨著台灣物資短缺及孤立下,要求台灣上談判台,當美國及盟友來支援,台灣對中國發動攻擊,包括日本及美國幫助突破封鎖,開始新一輪戰爭。
  • 結果:中國的強大軍事實力,持續阻止台灣突破封鎖,並對美日發動攻擊,中國呼籲停戰,提出暫緩衝突,給予台灣緊急物資,與美國進行談判,避免擴大戰爭,美國選擇不擴大戰爭衝突,與各國盟友制裁中國,並對中國採取反封鎖。
圖片來源:Reuters

5. 空襲入侵

  • 情境:美國對中國策略感到威脅,幫助台灣加強防禦能力及軍事,台灣準備對抗這場非對稱戰爭,並部屬上百枚飛彈,美日相繼加強在亞洲火力,中國認為沒有衝突不可能統一台灣,但一次性入侵失敗風險極高,可能威脅到共產黨及習近平的地位,決定對台灣防禦系統發動毀滅性空襲,迫使台灣盟國介入前,先與之談判。
  • 行動:在無預警下,中國對軍事基地發動大規模攻擊,包含機場、港口、軍事基地、通訊設施等,並部屬大量導彈、海軍、空軍,防止美國與其盟國援助台灣,台灣高層及總統則進入指揮中心,以可能全面入侵的結果,調動軍事資源,並利用防空系統對解放軍發動攻擊,襲擊中國的空軍基地為目標。
  • 結果:台灣軍方及基地受到重創,中國呼籲台灣在別國干預前,立即停火並上談判台,台灣則持續拒絕統一,調動剩餘設備武器,阻止中國全面入侵,國際開始對中國產生檢討聲浪,並部屬軍隊,防止中國全面入侵。
圖片來源:Reuters
圖片來源:Reuters

6. 全面入侵

  • 情境:中國認為時間有限,隨著COVID-19及外交影響,形象來到歷史最差,且美國及其盟友持續加強亞洲的武力及聯盟,台灣也開始加強防禦能力,中國將發動最大規模的戰爭,兩棲空降登陸行動,在別國援助到來前,強制佔領台灣。
  • 行動:在無預警下,中國對台灣發動大規模的攻擊,包含經濟、網路、軍事等,同時襲擊美在日的軍事基地,企圖使美國無法做干預,登陸最主要任務為抓捕或擊斃政治&軍事主要領導人,台灣方面則前往地下指揮中心,並呼籲美及其盟友緊急援助,對入侵的艦隊和中國港口發動反擊,攻擊威脅台灣的解放軍飛機,由於美國的亞洲軍隊被襲擊,美日澳加入戰場,並開始攻擊中國解放軍,美日潛艇開往台海,美國額外出動航母及轟炸機,對抗中國。
  • 結果:第三次世界大戰正式展開?
圖片來源:Reuters
圖片來源:Reuters
圖片來源:Reuters


———延伸資訊———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YL初商科技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以事實面切入,理性剖析內容 Crγρto.int | https://portaly.cc/ylxeth
  • Author
  • More

07/09 中英文國際時事摘要總整理

下載正版ChatGPT的方法

04/28 中英文國際時事摘要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