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為什麼要睡覺呢?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動物要有生理時鐘?讓我們累的時候想睡,睡飽醒來呢?你有過睡一覺後,腦中突然迸出解決辦法、獲得靈感嗎?
一直以來都知道睡眠非常重要,但僅止於知道睡眠不足會導致隔天精神不佳,而睡覺其實還有其他作用,睡覺不只是在休息,在睡覺期間大腦仍然在運作,睡眠期間也如同清醒時一樣重要。
這本書結合了神經科學還有生物演化,從頭解釋何謂真正的睡眠、人類與其他動物的睡眠有何不同、缺乏睡眠的利弊得失,有關睡眠的深入研究都被收錄在本書當中,作者也在前言幽默的說著:「如果你在閱讀本書時感到昏昏欲睡,甚至是睡著也沒關係,由於本書的主題和內容,我會鼓勵這樣的行為。」在解釋睡眠機制和人類演化時的確讓我很有睡意。
睡眠缺乏已成為一種流行病,在所有已開發國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無法滿足每晚八小時的睡眠建議量。大家對這個事實大概並不感到意外。
在高工時的職場文化,會認為花愈多時間在工作上,會完成更多工作項目,但其實睡眠不夠時,工作的生產力變差,因而必須花更多的時間才能達成目標。這表示你常常必須工作更久,工作到更晚,更晚睡覺,隔天還需要早起床,造成惡性循環。而且睡眠不足會導致情緒低落,變得沒那麼喜歡自己的工作。
睡眠可分為兩個階段:非快速動眼期與快速動眼期,這兩階段會在每九十分鐘的睡眠周期各出現一次(一次睡覺會大約經歷五到六個週期),在睡覺前期,大部分由深度非快速動眼期所主宰,隨著睡眠的時間拉長,快速動眼期佔據更多時間,作夢也是發生在此階段,所以你會發現越接近早晨時更有可能作夢。當你比平常晚睡時,會剝奪非快速動眼期睡眠,而早起則會損失快速動眼睡眠。而這兩階段的睡眠缺一不可,接下來要來介紹這兩個階段分別在睡眠周期不同作用。
非快速動眼期主要負責訊息的傳輸和記憶的精煉,在白天清醒狀態時我們把新接收到的資訊存入腦中的暫存記憶體當中,在睡覺時,腦中會精選出哪些要放入長期儲存位置,而又有哪些重複、多餘的資訊則必須捨棄。
快速動眼期則是在整合、連結我們腦中的大量資訊,在某個經驗中學到的東西與其他庫存記憶結合應用。也可能把完全不同的知識連結起來,因此激發出我們的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為何很多人在睡前百思不解的問題,睡一覺後會突然迸出想法。
如果以白話的方式總結睡眠的重要性可以用這一句話來說明:
太晚睡記憶力不好,太早起情緒會不穩
此外,「夢」在我們睡眠當中並不是睡眠的副產品,夢是有意義的、是有實質作用的,以下介紹「夢」的功能和與「夢」有關的有趣研究。
撫平傷痛的不是時間,而是花在做夢的睡眠時間
你一定有聽過有人遇到低潮時選擇睡一覺,醒來後心情會好很多。這個方法也得到了科學證實,在快速動眼期的夢提供了夜間治療作用,我們在一天之中經驗到的痛苦,甚至具傷害性的情緒事件,在夜裡作夢時會把其中令人刺痛的部分剔除,於是第二天早上醒來時,情緒得到緩解。
做夢,可以幫助解讀臉部表情訊息
當我們睡眠不足時,腦無法準確解讀臉部表情、失去情緒敏銳度,讓人陷入容易恐懼的預設狀態,連溫和甚至稍微友善的臉部訊息都會看成是危險、有攻擊性的。腦缺乏快速動眼睡眠時,外在的世界變成充滿威脅且令人厭惡的地方。
真的有人可以控制夢境嗎?
有看過電影全面啟動的人,都應該對於控制夢境的過程感到好奇,在看完電影後,對於做「清明夢」這件事抱持著不存在也不可能的想法,但在本書卻證實大約有不到20%的人可以刻意控制夢境。這個實驗結果著實令我難以置信,受試者在實驗之前約定好睡著時的眼球運動方式,讓研究者知道自己正在控制夢境。如果未來證明清明夢有好處,也許就像電影一樣,未來真的會有機器可以自行控制夢中內容,大家都能成為「築夢師」。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夜晚做的夢是白天事件的重播嗎?研究顯示,白天生活事件的明確重播率大約只佔1-2%,那為何我們作夢的場景會有似曾相似的感覺呢?作夢的確與清醒所發生的事件有關,但是與情緒關注焦點相關,你在白天經歷了什麼樣的情緒,在夢中,大約有35-55%會出現相同的情緒主題。
此外,作者也針對一些睡眠上的相關問題提供解答。
延後上學時間可提升學習表現
普遍學生有睡眠不足的情形外,還有被迫在「不合理」的時間睡覺。從出生到老年,每個階段的生理時鐘其實會有所變化。對九歲孩童來說,在晚上左右開始想睡,而青少年時期,到了晚上十一點卻仍還是十分清醒,這些都是褪黑激素和近日節律所致。但我們從小就被父母、學校要求早睡早起,學校也規定七點半遲到,在五、六點起床完全違反了青少年的生理時鐘,要求青少年六點起床,就如同要求大人四點起床一樣,在睡眠不足的情形下更不可能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表現。
別再誤解夜貓子
成年人的作息型態是晨型或是夜型,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遺傳決定。夜貓子並不是自願成為夜貓子,他們的日程表之所以拖延,是因為體內無法改變的DNA,「晨型人」大約佔人口比例40%,晨型人比較喜歡黎明時分就起床,一點也不覺得勉強,在此時工作表現最佳,「夜型人」佔人口比例30%,這些人偏好晚起床,甚至過了中午才醒來,剩下的30%則是介於這兩型之間,稍微往夜型人方向偏,而為何遺傳演化不讓每個人的睡眠時間一致呢?因為人類生存是以家庭或是部落為基礎,當整個團體在同個時間睡眠時,中間會有完全缺乏防禦的時段,為了有效加強安全存活,進而保留睡覺時間的遺傳多樣性。
每個人都需要睡到八小時嗎?
實際上真的有一小群的人擁有少睡基因,但只有少數不到1%的人,能夠只睡六個小時就有恢復精神的效果,而功能退化的現象很少,幾乎每個人都需要有八小時的睡眠。
疲累時特別想亂吃東西
你有注意過自己在疲倦時會想吃更多東西嗎?這不是巧合。睡眠太少時,讓你感到飢餓的激素濃度會提升,而另一種告訴我們已經吃飽的激素會受到抑制。雖然你已經吃飽了,卻還想再吃。除此之外,減肥期間睡得不夠,會讓你的努力白費,因為減掉的大部分體重來自肌肉,而非脂肪。
結語
比起認識到睡眠的益處,本書更具有嚇阻作用,睡眠不足的嚴重性比想像中還大許多,不管是遇到身體出狀況、學習力不佳、心情低落,都有可能是因為不健康的睡眠所造成的。從現在開始,不要再以任何藉口來犧牲睡眠時間了,想要擁有健康睡眠,那就開始「遵守規律的睡眠時間」-同一時間上床、同一時間起床,如果你的新年新希望是在今年變得更健康,那麼這本書就是個不錯的起點。
謝謝大家看到最後,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的創作,喜歡我的閱讀分享可以追蹤我。
拜訪我的另一個家:Yuna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