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用 USDT 支持,你到底授權了什麼?
USDT 的最大好處是「提領」更容易了,麻煩之處則是需要學習下 Web3 錢包(若用手機)、切換到 Polygon 區塊鏈、與 gas fee 手續費的運作方式。
倘若你用 USDT 支持之後,有去查看鏈上紀錄,會發現交易方法名為「Curate」,而「Curator」即是馬特市下一個重大建設的基石。
前述兩項特點,我已在《Web3Matters 馬特週報》第 4 期裡分析,在此不再贅述,歡迎大家去查看(和訂閱)!
在此想提出其他一些思考:
你簽了什麼合約?
你是否注意到,首次啟用 USDT 支持時,你可能授權了一個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來「無上限」使用你的 USDT 資產?
因此,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針對這種合約,去手動設定合約能取用的資產「上限」;假若合約被駭客發現漏洞時,可能減少受損害的資產規模:
這份合約,正是每次支持一篇文章時,所使用的合約 —— 既然稱為「合約」,那在簽署授權前應該仔細一讀的吧,就像你在社會上跑跳,不應隨意簽合約一樣。但,你看得懂這份合約內容嗎?
所謂的「智慧合約」其實一點也不「智慧」也不是「合約」。一般法律合約儘管可能複雜難懂,但至少還是用人們看得懂的語言文字。智慧合約就只是「應用軟體的程式碼」,若無任何軟體開發的經驗,恐怕是完全看不懂的。那麼,為何你會敢於簽署這種看不懂的合約呢?
對 Matters 平台的信任。
儘管我們在 Web3 經常講求去中心化、無需信任的精神,譬如:只要保護好自己錢包的機密助記詞與私鑰,就能守護自己的資產。但基於分工專業化後,我們還是需要「信任」各種平台,來更容易地操作各種工具。
你信任 USDT 與 Polygon 嗎?
儘管 Matters Lab 未來是希望廣泛支援 ERC20 代幣,首波支援代幣是 USDT 穩定幣,為甚麼?
你或許曾聽說 USDT 剛發行時曾謊稱有 1:1 儲備資產,而後在接受腦哥採訪時,公開宣示會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最近也公告完全移除商業票據的資產了。
又或許你只需打開 coinmarketcap.com 看到 USDT 市值高居第三名(僅次於比特幣與以太幣),便相信它「大到不會倒」?
至於區塊鏈的選擇,若是在以太坊主鏈,恐怕會讓 gas fee 手續費跟小額支持金額差不多了。那麼,為何是選用 Polygon,而非其他方案?
本文尚未能深入探討此問題,而僅想起我曾在推特上看過一個有趣的比喻:
- 以太坊(自由市場經濟)
- BSC(計劃經濟)
- Solana(財閥資本主義)
- Fantom(家族企業)
- Cosmos (浪漫資本主義)
- Polygon (印度市場經濟)
- Polkadot (貴族政體)
終須適應的 gas fee 問題?
首先,目前初入 Web3 用戶仍須學習 gas fee 的運作方式。儘管你轉帳的是 USDT,在不同區塊鏈上需要支付的 gas fee 手續費,則是用各自的原生貨幣,在以太坊上用的是以太幣,在 Polygon 上用的是 MATIC。這使得你以 USDT 支持時,還得先備足另一種加密貨幣 MATIC。
或許有些人還會遇到,以 USDT 支持可能需要等上數十秒、甚至數分鐘以上之久,尤其當你倒霉遇上 gas fee war,或是刻意調低 gas fee 手續費上限值時。
這恐怕是用戶直接在區塊鏈上交易,終有機會遇上的問題。我早在 2018 年,就親身見過一次這樣的尷尬狀況。
結語
這篇文章提出的疑問,可能遠比解答還多。所謂去中心化的理想,最終仍建立在中心化的信任之上嗎?我有時會想起《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當我們已經太習慣專業化服務的社會時,是否也將自己去瞭解事物本質的好奇心,逐漸轉化為他人的責任?
P.S. 本文為「作者保留所有權利」,無視 Matters 版權聲明版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