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別人的學習筆記、演講筆記真的有幫助嗎?
只講學習成效的話,單純的瀏覽次級書面資料,是最低效益的吸收方式。根據記憶曲線的研究,30天內回顧,事後能夠記住的內容只有 10%。
多重方式的吸收可以幫助腦袋更容易吸收資訊,之所以需要「授課」,在於授課活動中,可能包含講師的互動、現場流程的情境、同學之間的討論。
這些課程、活動結構的設計,表面上看起來是圍繞同一個主題不斷的重複刺激,寫在筆記上大概就幾行字吧。
但是隨著案例、學員自主去討論與運用、現場思考的這些過程,就同時完成了輸入與輸出。
對於學習的效益來說,單一方式的刺激容易適應,也就是說腦袋覺得沒有新鮮感之後,對於同樣輸入的方式會開始變鈍,吸收效率會打折。
這在實體場域、教學現場的話,授課講師就有很多方法可以帶領課程,變換不同方式刺激學員,讓課程不無聊,這就是好的講師帶領課程的功力。
這些都是在筆記上看不出來的事情,所以有料的講師不在意課程被抄筆記,因為講師的授課能力無法被筆記取代。
但是講師會對賣筆記行為感到冒犯,因為賣筆記的價值主張中,試圖告訴想學習的人,學習可以有代理人,可以輕鬆不用自己動腦。
但學習這件事情其實是大腦要進行大量勞動。
我就問一個問題吧,你看別人學習騎腳踏車的筆記,就獲得騎腳踏車技能了嗎?
肥宅看完健身筆記,就會變成健美運動員嗎?
如果你的肌肉沒辦法透過閱讀學會事情,你的大腦也是。
大腦跟肌肉一樣都是欠操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