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我心目中的那尊佛

阿崇
·
·
IPFS
我認識並學習佛法以來,一直很著重「回到自己」,認為大道之行,不責於人。反求諸己或能從自省中解脫,但能做到真正成就智慧的自省談何容易。於是,我開始想,塑我心中的那尊佛。

早已久仰敦煌石窟的盛名,在見寂法師的介紹中,猶如走入敦煌悠悠歷史的時間長河,窺探東西方文化在一沙一世界裡交織出大千世界,見證古人們取經傳播佛法的無遠弗屆,見到人類文明孕育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瑰寶。尤其,把一部經畫成一幅壁畫的經變圖,讓不懂文字的人也能望圖讀經接觸佛法,令人讚嘆古人傳播佛法的用心與藝術形式。

敦煌石窟彷若就是尊佛,穿越時間也跨越空間,在滾滾黃沙裡屹立不搖。法師介紹道,從佛像的坐姿可以看出是哪個朝代的塑像,又從畫風可以看到畫師受到什麼國家、民族的文化影響。畫師不可能見過佛陀在世時的光景,但仍可從各國來到敦煌的商人中,掌握不同國家、民族的相貌穿著、人文風情,畫出佛陀入滅後,前來弔念的各國王子的形象。

又尤其,敦煌近千個石窟裡,成千上萬的佛像、壁畫,畫的、塑的都是佛與各佛教人物,在畫師、雕塑師的巧手下,呈現出不同人物的精神樣貌,各有各的精神與風采。這芸芸眾生的畫師、雕塑師心裡,有著各自不同的佛的樣貌,又或者,心中尚且還沒有佛,但也觀摩著歷史傳承下來的、他人呈現出來的佛。

那我心中有沒有佛呢?幾個月前看到一段話:「你眼中的你,不是真的你;別人眼中的你,也不是真的你;你眼中的別人才是真的你。」初聽到時難以理解,反覆思考有些感受。我眼中的別人由我內心所映,因此我怎麼看人,反映出我內心的樣子。由此就能理解,在眾生眼裡,佛是眾生;在佛的眼裡,眾生都是佛。

但這是境界,我不求能看眾生是佛,只求有智慧、有自在。因此,我認識並學習佛法以來,一直很著重「回到自己」,認為大道之行,不責於人。但最近開始感受到「回到自己」的侷限性,見識到自己的習性造成的輪迴,反求諸己或能從自省中解脫,但能做到真正成就智慧的自省談何容易。

於是,我開始想,塑我心中的那尊佛。就好像在敦煌石窟那時間的無涯的黃沙裡,也有些畫師、雕塑師們,在觀摩他人的佛後,心中有了佛的形象,再畫出佛、塑出佛,但也在這過程中,塑出心目中的那尊佛。我想道理可能是一樣的,回到自己,但也觀摩佛,然後塑出我心目中的那尊佛。

法師批改:回到自己,就是體悟自己本來就是佛。在那之前,不疲不厭地觀摩佛,是很好的方法。不斷修正自己的知見,和佛法的正見相應,佛的形象就會越來越清晰。塑佛並且要有好的技巧和工具,戒、定的修持是重要的根基,否則便會隨順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空有形象了。

(文為2024年9月11日的佛學班作業,經法師授權補上法師批改。)


印儀佛學研讀班 招生中
reurl.cc/7dQ43b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崇阿崇,1986年生,現為網路主編。在工作與生活中,透過書寫探索「為什麼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在自己身上體驗到的業習

搜尋網路關於業力的文章:佛法如何看待死刑與廢死

爸爸四周年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