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日常:城市的溫柔?
晚上六點十分,我走在和平東路上。
轉角的一位街賣者叫賣著,我從旁邊經過。
起初,我並沒有在意,直到我因為紅燈而停下。
隨後我注意到他了,身穿著黃色背心,以不清晰的聲音叫賣著。手上的籃子放著六包餅乾,貼著一張護貝過的紙「一包 100 元」。
第一個瞬間,我想到博恩的段子,「愛心手工餅乾」的聲音在我腦海中浮現,我不經笑了一下。
第二個瞬間,我想到去年十月時,去看了〈貧窮人的台北〉,其中新巨輪協會的部分浮現在我腦海中。
他們有一個困擾,由於台灣社會不明因素,讓許多人認為這些街賣者是騙子,利用別人的愛心維生,因此購買意願並不高。
確實,在我心中,見到他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騙子,這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教育,而我們家庭又很大程度的受到媒體影響。
即便在後來,我知道許多街賣者並非騙子,而是實實在在的有困難,但每當我經過時,騙子的想法還是搶占了我的心智,直到我走遠後才想起。
正好,這一次的紅燈,讓我從慣性思考中抽離。
我摸了一下錢包,檢查一下是否有百鈔,確認有,我轉過身,走到他面前,拿給他。
他說了「謝謝」,從手上的一疊發票中抽出一張交給我,並問我「你要選哪包?」我並沒有想好,看到了似曾相識的包裝,就拿起,回道一聲謝謝。
我不知道其他人心裏想什麼,或許認為又是個凱子,或許在心中興起了波瀾,有了了解或購買的想法。
綠燈了,我通過人行道,他就在我背後,我不知道他後來怎樣,或許佇立街頭幾小時,或著賣完回家。
在〈貧窮人的台北〉中,有句話我印象深刻:「人蓋起城市,城市應待人溫柔」。
這個城市待人夠溫柔嗎?建構起城市的我們,又有使用我們的溫柔嗎?
如果不是這次紅燈,我的冰冷還會繼續。即便有了這次紅燈,溫柔或許也僅此一次。
綠燈了,我通過人行道,走進了麥當勞,點了一份麥香雞套餐,找了個位置坐下。
我看了一下包裝,是我在某次活動吃到的威化捲,還滿喜歡的,難怪我有印象。如果我沒記錯,一支應該是三元左右,換算下來,同樣數量的零售價是六十元。
想到這裡,我又發覺自己以功利主義的角度思考。
曾有人說「消費,是在對我們理想的世界投票。」如果我選擇到電商買,我確實可以得到更好的性價比。
但這是我理想的世界嗎?我寧願投給虐待動物、危害健康的全球連鎖速食,卻不願投給這座城市的居民?
人蓋起城市,人為了什麼蓋起城市呢?
如果說城市因為他的居民而存在,那城市是否該對這些居民溫柔呢?
作為城市的一員,能否多付出一些溫柔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