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生活|再會了 Medium,我將前往新的篇章
這是一篇宣告,不再發佈任何文章在 Medium 的文章,其實在 2019 年的時候我也發表過相似的說法。〈回顧文章:把主站搬離 Medium 的理由以及未來走向〉
2021 年的時候,我重新開始用 Medium,甚至還建立了一個 Publication,想說要好好的使用,但是後來許多 Medium 的政策的宣布,讓我真實感覺到,這不是一個我想要的寫作平台。
今年初的時候,會重新使用 Medium 的平台,主要有幾因素。
其一是,我在發表上面有一個很的瓶頸,就是那時候怎麼感覺也寫不出什麼東西。
剛好,每週 Medium 自動把觀看數據寄送到信箱,忽然發現即使我很久沒有發表文章,還是能夠有幾十個人來看,就好像撿到一塊浮木一樣,想著,這應該就是內容經濟的魔力吧!〈心得紀錄在此:那一些的不完美,卻也隱含了不可取代。〉
再來,Medium 上面的聚眾能力,以及 Publication 能夠提供類似文章收集的功能,都讓我覺得,用起來可以幫助自己更加省力,又能夠達到推廣的效果,一舉數得。
但用了一陣子之後,還是沒有辦法很上手,除了那些我已經看到了原因外,時常更改的政策,成為了我真實想要離開 Medium 的原因。
我簡單重新列出來四個離開的理由。〈延伸閱讀: Medium 很好,「但是」我決定跟他說掰。〉
- 演算法的主控性太強;
- 中文社群的無法推動;
- 強打收費文章;
- 政策變動的絕對專制。
前面三個,之前其實都已經陳述過了,今天來講講其他的事情,
說變就變的政策
其實 Medium 從一開始到現在,作風都是當政策要改變的時候,多數時間是「通知」,對於一個平台的經營以及商業模式的測試,這都無可厚非,但往往他們提出的政策都會對作者有很大的影響。
例如本來是開放式的平台,漸漸的緊縮廣告使用的方法,限制不能連往第三方。甚或是拆帳的連結等共同行銷都不行。
再來,創作有價的模式改變,從原本的拍手獲得贊助,變成以瀏覽行為、時間為計算方式。
這一些,其實對於一個經營內容的人來說,往往需要回頭去看自己的經營模式。例如,很會寫書評的人,能夠帶來買書人氣的人,本來透過博客來的拆帳連結為收入,2018 下半年後就不能這樣做了。
原本有鐵粉會大力拍手的人,要改變粉絲的行為,去找到一群願意花多時間看文章的人。
本來 Medium 所創造的內容有價的模式,卻因為不斷需要測試商業模式的轉變,作者變成了 Medium 的一種資糧,傻傻的只能夠跟 Medium 的政策搖擺,去修正自己的經營概念。
這一篇文章裡面就有提到,Medium 讓作者很難掌握客群,我進一步的說,政策上不斷的修正,會令以 Medium 為自己個人品牌入口的人,無法有效地創造品牌的效益。
SEO 仰賴主觀判斷優質文章
最近,又公布了兩個政策《來自 Medium 的善意提醒,你的 Follower 可能會逐漸減少》、《Medium 文章在 Google 上消失了?關於 Medium 的 SEO 新政策》
第一個是完全沒有公告跟通知的情況下,會預設讓文章不要第一時間進入 SEO。這一點,我自己評估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還記得曾經有朋友跟我說,他剛好要買一本書《覺醒的你》,上網搜尋書籍的相關評價,剛好看到我在 Medium 發表的文章。〈原文在此:覺醒的你:帶著「刺」走來走去,怎麼辦?〉
當時的我,聽的都非常驚訝,也第一次體驗到 Medium 在經營 SEO 上面的努力跟貢獻。深深被這樣的特性吸引,我相信目前還持續有看到我在這平台上面文章的人,可能也是受惠 SEO 而來。
而調整 SEO 政策,優質文章的判斷一定也是主觀的情況下,對作者的影響是大的,尤其是中文的弱勢性更可能會被凸顯出來。
對舊的粉絲可能影響不大,但要有新的流量,就等於不斷地要去測試編輯的口味。
出手砍假帳號
Follower 很多時候是一個指標,但新的公告說明,即將對垃圾帳號(Spam Account)動刀,其實這是一個社群平台很容易遇到的問題,也必須要處理的情況。
我相信也同意,真實的帳號才能維持一個社群健全的成長,也能夠產生讓作者有收穫的互動。但垃圾帳號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這一點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爭論。
什麼意思?
粉絲經濟的重點,有一塊就是粉絲數目。
大家應該熟悉 YouTube 針對十萬訂閱會發送特製的銀牌、百萬訂閱則會獲得金色的。這一些都是一種證明,而且其中必然有一些是沒有貢獻、沒有互動的帳號。
這些帳號到底是不是垃圾帳號,是非常難分辨的。所以 Facebook、YouTube 多數是針對不實的互動做控管,或許 Medium 往這個方向前進。
這一點會讓作者感到受挫,甚至有些被刪除的還是付費帳號,但誰說付費的就不會是垃圾帳號呢?
可是 Medium 本身就不是透過廣告收益的平台,基本上每一個讀者不管是真是假,都對作者是有意義,而且如果是付費帳號,更會有「利益」。
縱使強調不會影響作者的權益,又有誰真的能保證呢?
小結
這是第二次告別 Medium,人生總是就這樣來來往往,覺得好就用,覺得不好就不用,我認為目前 Medium 的吸引力已經非常、非常小了。
vocus 可以提供一個作者為導向的平台,Matters 也能夠補足社交需求的窗口,兩者還都是中文為主的平台,也都開放直接支持作者以及收費的專題。Medium 的先行者優勢,在中文市場上面應該就是邊際效應持續遞減中。
而且最重要的是,好幾次我們都可以看到,在維護平台跟犧牲作者的取捨之間,Medium 選擇了自己的商業策略,而讓作者自行承擔不同的結局。
換個地方,創造新的篇章。
熱門文章標籤索引
個人成長 子彈筆記|Agenda|閱讀筆記|我怎麼選擇APP
曆法與生活 宇宙共時訊息|旅行
身心靈技法 身心康適|EO能量整復|塔羅|療癒者之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