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化 VS 全球化,經濟為何需要一直成長?
我不是經濟學專家,但也算對於人的經濟活動感到有興趣,畢竟它也涉及到人的心理層面,會去注意相關的訊息。但是我始終有一個困惑,究竟為何經濟需要一直成長?
每次新聞中關於經濟成長的報導,只要經濟成長率下滑,學者官員們就會表示憂心,然後提出一堆刺激經濟成長的想法。世界各國的領導人,沒有人不強調全球化的重要性,認為它對於經濟成長是不可或缺的。後者我可以理解,全球化可以讓資本的流通更順暢,刺激經濟的發展,這應該算是基本常識了。但是為何一定要保持較高的經濟成長率,我還沒有得到令我信服的答案。
自然界裡,任何形式的成長最後都會趨緩,最終達到一個平衡;成長過快的隨後就會有快速的下滑,單一型態的無限擴充是無法成立的。人類的能力再強,有可能突破這個限制嗎?我們運用了強大的知識能力,不斷地為人類活動的成長「續命」,代價就是資源的快速耗竭與近乎失控的污染。我不太能理解,大家幾乎對於控制全球暖化與污染有高度的共識,同時卻還倡導全球化與經濟成長,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這樣無止盡的成長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個人的猜想是,是否目前全球經濟高度的連動性,只要某個區域的成長下滑,就可能會被其他區域的高成長給吞噬掉,造成該區域的經濟危機,於是在無法完全信任與協調的情況下,只能維持恐怖的平衡,全力不讓經濟成長率下降。如果是這樣的話,更高的全球化不是會更惡化這樣的趨勢嗎?還是更徹底的全球化反而可以避開這樣的危險?經濟有可能跳開自然界的模式自成一個穩定的循環嗎?
說真的,就現有實際發生的狀況,我實在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這有點像是各地生態中出現的「外來種」危機。強勢的外來種導致當地多數本土種的毀滅與消失,造成生態的單一化;而單一化的生態會改變當地後續整體環境的狀態,造成當地生態系的脆弱,一旦環境出現突然的改變,整個生態系會無法存活。如何保護本地原始生態系的多樣化,是目前生態環境逐漸被重視的議題。
就我個人的看法,經濟狀況也是如此。強勢的跨國與連鎖企業讓當地的小型企業難以生存,讓經濟活動的多樣性消失;而經濟是目前影響人類行為最強有力的因素,於是跟著教育與文化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大家的思維與行為漸漸變得單一化,每個人都在追求相同的事物與價值,因而導致社會難以因應衝擊。
因此對於川普的經濟政策與英國的脫歐,我個人解讀是:各個區域內的「本土種」,面臨了生存的危機,試圖去抵抗全球化的浪潮,來求取生存與發展的機會;不應該只是單純地批判為一種鎖國與自私的國族主義(雖然川普個人的想法可能真的是如此),而是反應了區域化的需求。
在目前「全球化」與「區域化」的光譜兩端,我們是不是應該往區域化的方向移動一些,讓人類活動的多樣性有機會出現。在經濟發展的思維上,往「平衡」的方向走,而非無止境的「成長」。這樣才有機會保有「永續經營」這個地球的機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