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更衣記
IPFS
是的更衣記一如朝代史書記載,編年體似的把中國近代衣裳的流變史一口氣紀錄下來,流暢似水。
張愛玲女士說,我們不太能夠想像過去的世界,我想也是,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飽滿地塞滿中華人的集體回憶裡,我們對於悠遠的中國往往帶著一點浮華令人暈眩的大觀園造景,亦或是同一時空邊塞的大漠孤煙直 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這些太鮮明,太風格的華夏美學,令人醉心。故而她又云: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
清末大國遺風,殘局,繁華勝景之死。格外令中華民族悲涼。削肩,細腰,平胸,薄而小是那時候標準美女的表徵,美的事物都脆弱的。衣裳的宿命,國家的宿命。
中國傳統衣裳太注重人人注意不到的細節,鑲花滾邊,張說藝術家曾云一個女人到底不是大觀園。太多的堆砌使興趣不能集中。我們的時裝的歷史,一言以蔽之,就是這些點綴品的逐漸減去。
當這個四平八穩幾千年的古國突然歇斯底里了起來,於是元寶領誕生,後來的軍法時代兵荒馬亂,張形容:
「軍閥來來去去,馬蹄後飛沙走石,跟著他們自己的官員,政府,法律,跌跌絆絆趕上去的時裝,也同樣的千變萬化。短襖的下擺忽而圓,忽而尖,忽而六角形。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寶一般,沒有年紀的,隨時可以變賣,然而在民國的當鋪裡不復受歡迎了,因為過了時就一文不值。」
張又娓娓說到一九三零年代,然後再下個年代,她說三零年代那個束縛女人的圓筒高領,是令人絕望的狂笑。我曾在歷史課本裡東方美人茶罐上看到廣告女伶錐子臉頂著一頭波浪髮,就穿著那樣,那麼別緻,那麼一絲不苟,那麼拘謹。少了那麼點靈氣。
我們願意用自由換取一襲華美的袍嗎?而那些花紅柳綠的美艷專屬女人,也是這些衣裳又限制了女人。書中說女人挑衣裳甚至百般猶豫而謹慎勝過挑她的男人。更衣記,張愛玲寫了女人,寫了國家。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