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成功:除了懂得面對挫折,我們該如何管理成功?
作為現代職場的一份子,我們都追求成功。成功不僅僅代表著我們在工作中取得了優秀的成果,更意味著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得到自我認可和滿足感
然而,與此同時,成功也帶來了壓力、焦慮和自我懷疑。我們的言行受到更多的關注與檢視,不只他人在看,我們自己更是會斤斤計較,上個月拿冠軍,這個月就不能第二。面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懂得管理成功,以實現長期的職業和個人成長
區分清楚「成就」與「成功」
成就通常是指在某個特定領域中取得目標的過程和結果,被認為是一種外部的評估標準,取決於一個人是否達到了某個具體的目標或者是否被別人認可和讚賞。成就通常是基於比較的,因為一個人的成就通常是與其他人相比較
成功則更加注重內在的成長和進步。成功通常不僅僅關注結果,而更加強調個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和學習。成功通常是基於個人價值觀和內在動機的,因為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他對自己的標準和目標是否達到了滿意的程度
簡而言之,成就通常是關注結果,而成功則更注重過程和自我發展。成就通常基於外部標準和比較,而成功則基於個人內在的價值觀
所以常會有人取得了眾多的成就,但卻無法感受到成功,當我們不斷追逐外界的評價時,常會忘了自己努力的初衷,那是個能夠感召自己及身邊人的動機。而在實際上,成就跟成功是可以並行的,只要我們的「為什麼」夠明確且能夠實際執行
建立正確指標
以財務指標來檢視支出、收入及投資績效固然是合理正當的,但無法表現出這些事件對你生命的價值。一個人的收入多,並不代表他所提供的價值也同樣多
滿足感:你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滿意嗎?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在自己有熱情及興趣的事物上?晚上睡前對自己的一天是否感到踏實?會對明天必須起床工作感到煩躁嗎?
個人成長:你是否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持續成長和進步?相比過去一年,是否有意識地學習新知識和技能?是否有意願不斷挑戰自己?
影響力:你是否對身邊的人或社區產生積極影響?是否幫助和激勵他人共同走向願景?
自我認知:你如何定義自己?你對未來是否有清晰的目標和計劃?是否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點?是否有清晰的人生價值觀和信念?
在評估以上指標時,可以用適當的量化分數來表現,而不一定是非黑即白的「YES」or「NO」。例如在對自己生活方式的滿足感程度上,你可以訂定「非常不滿意(0分)」、「不太滿意(2.5分)」、「普通(5分)」、「還算滿意(7.5分)」及「非常滿意(10分)」等量化階級
當某項指標對我們的生命帶來極大價值時,我們會用「愛」或強烈的情緒來形容這樣的狀態。例如「我熱愛目前的生活方式」、「我愛不斷挑戰極限的自己」、「我迫不及待要開始執行這項計畫」
失敗也是一個過程,能夠幫助你進步的過程
成功管理的另一個關鍵是對挫折和失敗抱持積極的認知
就我自身的經驗,在持續數年,日復一日的撲克牌局中,不可能每次的結果都令人滿意,甚至很多時候讓我感到絕望。縱使你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在牌桌上也做了最佳決定,事情還是往預期的反方向發展
此時就需要提醒自己,這些困難是一個長期賽局中的微小過程,它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給我們有慢下來、謙卑檢討的機會,當我們被眼前的立即結果蒙蔽時,常常無法看到事情的全貌。而事實上,我們永遠有進步的空間,無論當下的狀態是好是壞
在職場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這是職業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需要誠實地接受這些挑戰,並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學會積極思考、關注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技巧、尋找支持和幫助的途徑,我們就走在進步的路上
積極尋求反饋
接受反饋是一個關鍵的能力。當我們接受反饋時,我們需要保持開放和透明的態度,聽取反饋者的意見,並感謝他們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建議。我們也需要學會問問題,以便更好地理解反饋者的想法和建議
尋求反饋不僅意味著聽取任何人的意見。我們需要確保我們聽取的反饋來自有資格和經驗的人,他們能夠為我們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建議。這些人可能包括我們的主管、同事、導師或專業顧問等。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不要太過依賴反饋,而是同時需要自己獨立思考和分析
不僅需要接受反饋,也需要學會給予反饋。我們可以幫助他人改善和雙向發展,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影響力。在給予反饋時,我們需要關注反饋內容的方式和時間,以便讓受到反饋的人能夠接受和理解我們的意見
成功才是最大的考驗
成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同。對於某些人來說,成功可能是得到更多收入;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成功可能是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或更大的影響力;對於其他人來說,成功可能是擁有一個幸福家庭或健康的身體
如同文中所述,無論成功對你而言代表了什麼,它是過程而不是單一節點,人生不會因為到了某個讓你「感到成功的時間點」就此完美落幕,我們必須理解到未來仍會不斷挑戰著現況
許多人無法接受自己從神壇跌落,無法接受自己不再是最優秀的那位,自己的企業不再具備過去的獲利能力。究其原因,其實不複雜,只是因為那個能夠讓你起床時充滿期待的動機不再清晰,我們失焦了
所以,相較著努力保持成功,我們更應關注在「自己是誰?我們的信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