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AMPL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HOME|家在何處?

SAMPLE
·
·
培養地方的感覺、累積集體記憶、以傳統凝聚群體、生活共膳、物質交換和建立認可的圈子。這些過程相互關聯,經常共同運作,通過將關係、實踐和意義編織成獨特而有限的整體,來創造社會行動的本地環境。由此,我們稱之為家,一個可以讓我們得到支持、滿足以及發展自我的場所。


(原文刊載於Sample雜誌IG)

一直以來,學者試圖循多個角度,探討「家」的意義:它可以是個物質結構,提供庇護的屋宇,讓人擁有的地方,活動的中心;也可以是個象徵持久、安全與控制的心靈之家,家人及朋友的隱私空間;更可以是一個讓我們反映、表達,甚至發展自我的環境,給予我們安全感,為我們提供穩定的中心,供我們整合經驗、理解世界。

文化歷史學家 Nikos Papastergiadis 曾經提出「理想的家不僅是提供庇護或儲存物質物品的屋宇,也是一個人與社會意義扎根的地方」;文學研究學者 Roberta Rubenstein 也提醒我們,家不僅僅是物理結構或地理位置,它也是一個情感的空間,讓人彼此交流、分享、尊重。

在家庭以外,家同樣會於不同尺度上顯現,可以指一棟建築、一個社區、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也可以指我們與家人、鄰居、本地社區或某個政治、宗教或種族群體的成員之間的感覺。對大多數人來說,家正是由多個重疊的地方和社區所構成。

將社會生活的元素,紮根於本地環境,我們藉此塑建自己的家,這些環境可以是物理的、社會的,更常見的是兩者的結合。我們透過居住於一處,創造出家的環境,以某種方式生活,從而為我們的世界賦予意義。更具體來說,這些舉動包括培養地方的感覺、累積集體記憶、以傳統凝聚群體、生活共膳、物質交換和建立認可的圈子。這些過程相互關聯,經常共同運作,通過將關係、實踐和意義編織成獨特而有限的整體,來創造社會行動的本地環境。由此,我們稱之為家,一個可以讓我們得到支持、滿足以及發展自我的場所。

文字撰寫:@samplemag.hk


WMA 2023/24 的雙年度主題為「家」。「家」文本系列邀請不同的文字工作者,分享涉獵與家的概念相關的文本,以超越時間和物理的視角和框架,回溯對家的各種觀察和疑問,藉此機會與公眾一同重新審視「家」於當下的意義。

We are delighted to introduce “Home” as WMA’s biennial thematic programme for 2023/24. The “Home” reading series invites different authors to contribute readings concerning the concept of home, covering numerous observations and questions about home across time and boundaries that instigate the notion of “home”.

____________________

#Sample樣本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 #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