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所欲

一夫
·
·
IPFS
·
想非所想,所能想到的,跟心看到的,事實有了差距,想像是種感受,表現出來是個情狀,這份情有了自我的展現,我的想像和感受,心中確實有個我,認知的隨心所欲真的是所想的那樣嗎?自我與心的關係分清楚了,才能用心看到,否則都是自我之見。
孫悟空是心,金箍棒是自我,心為主體才能隨心所欲。

想要什麼有什麼,那是得到了!誰在想?誰在得?當然是我想我在得,得到了慾望的滿足而滿心歡喜,但是心如海,寬廣的心海,有著無限的慾望,自我面對著心海,望塵莫及的感歎著,我到底要得到什麼?心才能完全滿足。


自我與心,是個不存在的實體,但卻有存在的事實,它就是個抽象物,存在什麼事實?自我有了感受,心發展出情,感受的情懷,表現出個人的特色,某某人有如此的個性,所說的就是這個人,人性的自我存在了事實。心的事實已存在心字,三點一撇,訴說人的眼耳口三點,會影響腦部的運作判定,一撇有了動作,心有了決定的動作,但決定是源於想要,那就是慾望。當自我的感受停留在情狀上,意思正在想著別的事,就會發現此人心不在焉,此現像說明了,心是個支配體,自我才是主體,是自我在決定心的走向,為何一直無法用心?因為自我已決定了一切。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心領神會此句話,決心跟毅力壓制了羣雄,超越了許多人,將我帶向另一個高峰,高處不勝寒,站在高崗上,除了寒意冷颼,並沒有發現盡如人意的慾望滿足感,時過境遷人事已非,人生總是在自我中下足了功夫,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我們是如此被教育長大的,功夫下足了,慾望得到了滿足,在尋找下個目標,一直如此下去,都在填滿著慾望,被教育的我們,時感到不幸褔,因為我們的慾望總是有衝突,衝突來自競爭,競爭中的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不是大家所樂見到,為了慾望滿足,才出此下策,得到了卻傷害了別人,幸褔感會長存嗎?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自我的慾望總是製造著衝突,過於自我的發展,社會永遠都不平靜,幸福永遠都是個追求的目標。


得到可以是有褔氣、很努力、很幸運、很霸道、很敢騙等種種,得到了滿足感,慾望的滿足,自我有了幸褔感,但幸褔卻只是個過客,因為慾望總是與人有衝突,衝突發生幸褔感就不在,幸與不幸褔,總誤以為得到就是道,得不到就不上道,慾望總是分不清幸褔的真諦,私心造就短暫的幸褔感,別人跟自我的慾望衝突總不斷,有衝突幸褔感就消失,心靈原本是個支配體,不是慾望的發啟者,本身就不存在衝突,都是自我的主體在咎由自取,假如自我能隨心,意思是心靈成為主體,自我變成配屬,便是無我的狀態,此時慾望不在是慾望,因為寬廣的心,不是自我所能理解,隨心所能感受到的,就是自我變的渺小而心虛,虛而忘我,無慾無衝突,幸福不在是自我得到,而是隨心所得,才有長久的幸褔感,人心就是被自我給鎖住了,而人心變的盲目,無法隨心所欲,人生欠缺的就是幸褔感。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