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剩女》

Phish
·
·
IPFS
《中国剩女》

“人最快乐的阶段是青少年,可是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中老年度过的。不分男女,到中年以后会慢慢察觉,世界上的秘密你大部分都知道了,没有什么新鲜感,很多事情没办法让你保持热情了。吃吃喝喝,不再那么香,旅游,不再那么有趣。对社会的人性的洞察也让你没有之前那么容易快乐。放眼望去,周围到处都是吃相难看的或者精致的利已主义者。

除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人在乎你,没有人惯着你,没有人真心希望你好。而距离父母永远离开自己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个时候会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失落感。这时如果有自己的家庭和小孩,会觉得生活有盼头,有寄托。”


仅以此短文献给两位以色列女导演


最近被纪录片《中国剩女》刷屏了,就去看了一下,发现是两位以色列女导演历时四年拍摄完成的。

在分析这个纪录片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最最基本的概念。

SMV(Sexual Market Value)说中文就是男女之间性价值

SMV图表

首先我们来看上升阶段,女性的性价值起点就非常的高15岁左右的女性在男性眼里的性价值就已经很高了,当然这个时候还未成年,只有某些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家族可以享用这些未成年女性。然后随着年龄增长,大概在23岁左右达到女性的性价值的巅峰。不明白的可以想象一下,20出头的女性的身材和颜值,根本不需要任何化妆就足以吊打一众“大龄剩女”。这个时间点的女性也是最受欢迎的时间点。那么为什么是23岁?众所周知23岁可能大学还没毕业,在学业上,在事业上都不大可能有什么成就,那为什么?

事实上男性在看待性价值的时候只会关心一个女性是否年轻,是否漂亮,是否忠诚,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好妻子。至于学历,事业,富裕程度等等这些问题,男性并不会关注,你是大律师也好,主刀医生也罢,还是富家千金,对于男性来说这些都不是加分项。

反过来看男性,男性在23岁时性价值几乎是不及格的水平,我想大多数男性应该深有体会吧,在20出头时自己想要追心目中的女神几乎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同年龄的女性却处处吃香,想约就约,想浪就浪。而随着年龄上升直到35岁时,男性的巅峰就到了,这时候的男性事业有成,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在女性眼里就更显有魅力,所以很容易找到年轻女性。

这些都是有原因的,相对于男性看中年轻,漂亮,忠诚,持家。女性看待男性的性价值非常简单,那就是慕强择偶性(Hypergamy)。所有的女性都是有慕强择偶性的,就像男性都喜欢年轻漂亮女性一样。这些都是我们的基因里决定的,几乎无法用个人意志克服。关于慕强择偶性,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女性一个月赚10000,她内心深处是绝对厌恶一个赚不到10000的男性的。另一个例子就是一个165cm的女性,她内心深处是绝对厌恶一个比自己还矮的男性的。注意!这里说的是内心深处,也就是潜意识层面,嘴上可能不会这么去说,但做最终决定时一定会这么做。所以20出头的小姑娘喜欢35,40的大叔是有原因的,大叔在经济上比同龄小鲜肉强的多的多。所以20出头的男性根本追不到20出头的女性,除非这个女性没有见过世面。

所以男性和女性对性价值的取向是完全不同的,简单总结一下

男性:年轻,漂亮,忠诚,持家

女性:身高,出身,学历,事业,经济

知道了这些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所谓的撞墙(hit the wall),也就是下行曲线。所有人的性价值不管男女过了登峰就会开始下行,女性的性价值大概在30左右就会下降到和30左右男性一样的等级。也就是说男性在这个时期的价值已经追上女性了,换句话说,30之前女性可以靠青春颜值混吃混嫖,但30以后就失去了这些青春颜值了,而同时由于不再年轻,和卵子的固定数量特性女性的生育能力已经大幅度下降,女性的年轻,漂亮的价值已经失去了,如果女性依然固执下去很快的她们就会撞墙,一旦撞墙,那些曾经一直约她们出去浪的男性就会对她们失去兴趣,因为你忘了吗?男性追求的是年轻,漂亮。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女性来说30岁就是一堵墙,必撞。但区别在于有些女性在20多的时候就找到了觉得合适的男性成家了,她们在面对墙的时候不是一个人,而是身后有着坚实的后盾。而另一些喜欢放纵的女性沉迷于所谓的女强人的权力游戏当中,直到最终必须独自面对撞墙。



现在我们来看电影,

首先电影里说的剩女是不是一个伪概念?不是!剩女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甚至在国外也有类似的说法(post-wall women)

那剩男是不是伪概念?也不是,但男性的巅峰比女性要晚16年,同样的男性的墙也会比女性来的更晚,大概是50岁左右。是的,你可以称一个50岁的未婚男人是剩男,但电影里说的那些30岁男性绝不是剩男,人家才刚刚起步而已。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三个主角

1.      邱华梅(Qiu HauMei),山东农村女性,靠着念书来到北京成为了一名律师。35岁,单身未婚。

邱华梅

4/10,这是我非常客气的给她打的见面分,当然任何男性都可以给她打分,有些女权主义者要问了,女性能不能给她打分?当然可以,你甚至可以打100/10,但没有任何意义,她并不想找一个女性。

年轻 × 邱华梅已经35岁了,她大概还有3年左右的安全生育期

漂亮 × 邱华梅很明显的画着很浓的妆,意味着实际的颜值要更低

忠诚 ? 未知

持家 × 邱华梅是一位女权主义者

邱华梅张口就是要求男性有良好的教育(慕强)和尊重女性(女权),很显然这是女权主义者的最明显的表现。为什么?当你在要求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你要表示出你能为对方做什么。而至于“尊重”,尊重是要靠自己努力争取的,邱华梅努力的拼学业拼事业这不假,但这些都是为她自己而拼的,跟男性有什么关系吗?男性不在乎自己另一半的学业事业,更不可能在乎这个不是自己另一半的陌生女性的学业事业。而女权主义者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直接开口要特权,绝口不提自己的责任,邱华梅就是典型范例。

 “首先,你不是美女;第二,你的年龄太大;第三,你不要自欺欺人,把自己的状态想得太好。” -----邱华梅的红娘很明显比邱华梅更了解现实,也更了解男性需要什么,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邱华梅是一个典型的活在女权主义谎言世界里的女性,她很可悲的相信了女权主义鼓吹的坚强自律勤奋上进的女性就能吸引男性,所以她在性价值最高的20+的时候选择了进修,学习,事业。而只谈过2次恋爱。很明显两次恋爱都无疾而终了,原因大概你能猜到,邱华梅是一个极为强势的女性,尤其对男性,她在相亲时面对第一次见面的男性甚至敢主动提起大男子主义这个话题,对于相亲中的男性来说这简直就是最大的危险信号(red flag),毕竟没有任何一个男性(除了SIMP)想要找一个女权主义者做自己的妻子。由此可见邱华梅的Woke程度有多高。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你是不能去随便说教别人的,尤其是陌生人。这是一个有关情商的问题,邱华梅智商高不高我不知道,但情商肯定不高,属于耿直的类型。耿直没有错,错就错在她误以为所有男性都信女权主义那一套,所以她必然会被筛选下来。而女权主义的谎言也直接导致了她撞墙,你可以从她那酷似李小龙的发型里看出她真的是竭尽全力的在相信女权主义的谎言。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有一段她回老家被“批斗”的场景。当然不是真的批斗,只是催婚而已。你可以看到女权教的暴脾气又一次在这个过程中直接爆发出来。但这并不是我关注的地方,我关注的是她的老家,这是一个北京大律师的父母的家,你敢相信吗?

邱华梅老家

中间尤其有一句我听了都感到伤感

邱华梅父亲:“咱当初那么没钱,就算卖血,也要供你上学。谁知道今天是这副样子。别人问起来,我都没法说。”

父亲卖血供女儿去北京读大学,女儿做了律师缺也不知道给父母改善一下生活,这叫不孝!哪怕以西方社会的标准,18岁就成人了,父母义务已尽,老父亲完全可以不管不问,但你可以看到邱华梅父亲是通过卖血的方式供邱华梅上大学的。倘若父母生活水平还过得去那可以暂且不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生活不是一般的糟糕啊。30多年的女权主义洗脑,已经把这个女性洗成了一个自私自利,不懂报恩,脾气暴躁的泼妇。我想请问这样的女性谁想要娶回家?索性在节目最后她揣着父亲塞给她的10000块钱去欧洲留学了,真是苦了她的老父亲啊,这把年纪了还要被35岁做了律师的女儿吸血啃老。


2.      徐敏,28岁,北京本地人,播音员

徐敏

6/10 这是我给徐敏的第一印象分,不算太差,中等水平,也谈不上好,但有一点是可以加分的,那就是她的声音肯定非常好听。

年轻 --- 徐敏已经28岁了,离撞墙也就差2年,只能说中规中矩

漂亮 × 徐敏并不漂亮

忠诚 ? 未知

持家 ? 未知

徐敏没有邱华梅那么挑剔,所以事实上徐敏确实有好好的谈男朋友。片中她找到了一个黑龙江出身的在北京工作的公务员小伙子,两人互生情愫,讲道理应该水到渠成才对。但问题出现了,徐敏的母亲万般阻挠这桩婚事,使得徐敏剩下来了。

徐敏的母亲的人格是具有很强控制欲的虐待型人格Abusive power and control,她在经济上为徐敏提供了车子、房子、北京户口,同时以亲情作为脐带,控制住了徐敏。她要求徐敏的另一半也必须有车子、房子、北京户口。黑龙江出身的公务员小伙子显然不可能有北京户口,所以被徐敏的母亲一口回绝。而之所以徐敏的母亲会有这种人格,完全是因为徐敏的母亲的母亲就是这也的人格,徐敏的母亲自小也被控制,形成了心理创伤,而这些没有经过治疗的心理创伤,就会使得受虐者徐敏的母亲反过来对自己的女儿进行施虐。另外没有被治愈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一些food addiction也就是暴饮暴食。说着可能有些抽象,你只要看一眼徐敏的母亲照片就知道了。

徐敏母亲

对于徐敏来说,她并不是一个男性热衷追求的类型,她并没有什么颜值可言,基本上应该没有持家能力,因为她虽然28岁了,但她依然没有断奶,她依然依靠着父母,也就说她心理年龄只有8岁。她的母亲固然要负主要责任,但她自己也要承担至少40%的责任,她已经是28的女性了,她需要勇敢的站出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而不是永远处于虐待者的阴影下,一个成熟的人类无论男女都必须懂得脱离父母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幸福。可以说比起邱华梅来说徐敏是有更大的几率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但她必须割裂自己和母亲之间这种强行控制的虐待关系。


3.      蔡琪,36岁,大学讲师

蔡琪

5/10 这是我给蔡琪的第一印象分,讲真我个人认为蔡琪比前面两位都要底子更好一些,但年龄上实在是太大了。

年轻 × 蔡琪已经36岁了,也是纪录片里最年长的一个

漂亮 --- 蔡琪并不漂亮,但底子应该不差,年轻时应该不错

忠诚 ? 未知

持家 ⚪ 蔡琪很明显的懂得如何持家,她为了婚姻也愿意持家

蔡琪是本片三个主角里,唯一一个步入婚姻且在婚后生下孩子的女性。仅仅一年时间,她就完成了相恋、结婚、生子、搬家、换工作等一系列的重大事项。她的老公比她小了好几岁,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小伙。

蔡琪年轻时底子应该不差,从36岁依然有着比前两个更高的颜值就能看出来,但问题就在于,蔡琪年轻时也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们在邱华梅的例子里已经详细论述过了,女权主义者会将自己黄金时段投身于学业,事业,或者在外面浪,而不会想要找一个合适男性来完成自己的婚姻。蔡琪同样是这样,由于慕强择偶性的原因,蔡琪年轻时择偶的要求也一样是极高的。这就使得蔡琪根本无法找到她觉得适合的男性,而他觉得适合的男性也根本看不中她自以为优秀的学历和工作,在加上她是女权主义者,这是男性挑选伴侣的极大禁忌之一,蔡琪最终还是剩下了。

最终蔡琪撞墙了,但好在她及时的放弃了女权主义的虚幻思维,而选择了一个比自己弱的男性,这是一次不情愿妥协,也是一次被迫的赌博。因为她知道如果她放弃了眼前这个男性,她可能就没有下一个男性愿意娶她了,而这个年轻的小伙将来还是有潜力的。她说到:“婚前生活很有趣,婚后变的无趣了,但她感到了幸福。” 可以看出她对婚姻喜忧参半。

蔡琪的幸福

好了,三个主角都说完了,总结一下

第一个主角邱华梅犯下的2个重大错误。首先她接受了女权主义的谎言,误以为自己喜欢高学历,事业好的男人,男人也一样喜欢高学历,事业好的女人,认知的偏差使得她错过了最黄金的5年,虽然她是一个律师,但她完全没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情商极低。其次她接受长期的女权主义洗脑使得她傲慢,易怒,听不进任何意见和建议,就好比看似是家庭催婚,事实上也只有这个家庭里的人真正关心她,她孤独终老和你我陌生人有何干?你我就是一吃瓜的看客,看看笑笑就罢了。当然故事的最后邱华梅去了政治更加正确的欧洲,这当然对于她来说是更适合的环境,在那边她至少还可以浪一阵子,毕竟亚裔女可是SMV最高的存在,但当一切趋于平静,她是否还能够坚持自己的单身呢?只有她自己知道。

第二个主角徐敏的错误在于她甘愿被虐待者控制,她已经28了,不是8岁,小孩子被大人控制是没办法,而大人不应该被控制,但徐敏内心很显然就是个孩子。问题是内心幼稚并无法吸引男性,男性要找的女性是可以成为自己妻子的成年女性,而不是找一个女儿。徐敏最佳的选择就是放弃手头的房子车子,搬离目前的住所,和男友住在一起。因为当你面对一个施虐者的时候,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离开她。

第三个主角蔡琪的情况和邱华梅非常类似,区别在于蔡琪并没有在女权主义的路上一条路走到黑,她看清了现实,她退让了。但我想说的是,她如果早些年就退让的话,确实可以找到更好的,可惜的是她这个举动太迟了。当然有总比没有好,至少她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有了新的目标,她是一个当代女性的婚姻失败的典型范例,但却又是从女权主义里自我救赎的典型代表。


在这里我要分享一个残酷的事实,片中不断提到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这确实不假。但比谣言更致命的是部分的真相。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是全年龄人口,从婴孩,到幼童,到学生,到中老年。有结婚的,有离婚丧偶的。而适婚人口的话,男性比女性多了也就二百多万而已。放到全国那么多省市里一平均,差距更是微乎其微的。

片子还提到了社会给单身女性的压力,我看到这些我都忍不住要笑了呀。社会给单身女性的压力?到底谁在意你单身还是结婚?除了你自己还有你父母,你的亲人。就这些,难道说你+你父母+你亲人=整个社会? 我从来没有料到这个社会竟然如此渺小。

最令人捧腹大笑的是:号称公平的片子,其中仅仅强调了女性而对男性视而不见。这难道不是一种正大光明的对男性的歧视吗?强调平等的权利之前,请先强调婚恋的选择是平等的,女性可以否定男性,男性也可以否定女性。说到标签“剩女”带来的压力,不仅仅是女性在承受,男性同样在承受。“老光棍儿”这一自古以来对未婚男性的赤裸裸的侮辱一直都客观存在,而这些客观现象被轻易的视而不见。而片中,三个女性是真的不能结婚么?不是,她们在选择,选择符合她们条件的男性。这里爱情不是重要因素,相反,符合条件才是决定性因素。无论是律师的“高学历、尊重女性、做家务”还是第二位播音员的“北京户口”或是第三位“结婚但不开心”,她们都是在强调自己,强调“我想要的”。整部片子都在强调“女性的条件天然合理”,却暗戳戳的否定男性追求的“漂亮的外表”和“年轻的年纪”,女权的双重标准特权逻辑表达无疑。



最后我很喜欢希拉里克林顿的一句名言women have always been the primary victims of war 女人一直都是战争的主要受害者,因为女人在战争中失去她们的丈夫、父亲和儿子。


这句话真的非常好的概括了女权的根本理论“男性原罪论”,不管什么先责怪男性就可以了。

男性都战死了,女性才是主要受害者。

男性受教育的普遍程度比女性高,女性得不到同等的教育,女性才是主要受害者。

男性受教育的普遍程度比女性低,女性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女性才是主要受害者。

任何问题出现,怪男性就对了,简直就是生活小妙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