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故乡的人|七日书
請寫下你在成長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例如你的家庭有沒有說方言?你會說多少方言、語言?到了別的地方有沒有學習新的語言?語言有沒有為你帶來身份的認同或隔膜?又或者分享你在家庭、學校和朋友圈中使用的俚語。你覺得說什麼語言、寫什麼語言的你,是最自信的?
紧锣密鼓地写作,是我作为失败者的本分。写作意味着挤占阅读时间,我被迫暂停阅读海明威的 Death in the Afternoon,我读到第四章了。
可能涉嫌跑题,或者也没跑题,“成长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当然包括阅读语言。我用英文读海明威,为此我很自豪,甚至沾沾自喜。读英文才能真正领略海明威的魅力,放眼 Matters,用英文读海明威的又有几人?(不服来战,请在本文下方留言。)问题是我已经46岁,早过了成长期,所以还是跑题了。
母语的地位不可动摇,英文读得再多,我还是只能用中文写,写中文时我最自信。“自由写”进入第三天,我连续三天没睡好,应该是累了,今天我明显不在状态,思绪凌乱,总担心跑题—总忍不住引用或回应今日的“主题说明”。我不断使用括号,又删除括号,使用括号是软弱的标志,说明写作者没有自信,不能驾驭自己的语言。
Matters 发起“自由写”,本意是让大家放飞自我,无拘无束,享受写作的快乐,可我不幸误入歧途,作茧自缚,越挣扎,越痛苦。
痛苦的根源应该是我的座位,下午五点,购物中心二楼阅读角,我坐在毫无舒适度可言的高脚椅上,双手捧着 iPad 写作,面前的白色长条桌看起来很脏,我不忍心将 iPad 搁在上面。
不行我要中断写作,去一趟洗手间,然后去一楼 KFC 点杯咖啡,在更舒服的位置上接着写。
从前我是大人眼里不爱说话的孩子,现在成了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一天到晚说不了几句话,我担心长期不说话,我的语言能力会退化,就像在荒岛生活20年的鲁滨逊。
我性格内向,对公共演讲感到恐惧,这是我职场遇挫的重要原因。内心狂野也无济于事,我真是昏了头,竟然拿“内心狂野”说事,它并非优点,而是普通人的灾难。内心狂野能干嘛?写作吗?写作没人付费,我快饿死了。这个世界属于那些侃侃而谈的人,在公开场合说谎,面不改色心不跳,才是真正的美德。
从我记事起,父亲便在几百公里外的县城谋生,数月才回家一次,父子相处的时间有限,未能建立亲密关系。母亲几乎独自将我和弟弟带大,她的家庭教育我真不敢恭维,外婆改嫁让母亲失去童年,母亲将童年阴影代际传递给我。
诸多原因导致我从未熟练掌握故乡的语言,上大学以后,我逐渐放弃使用方言,直至彻底失去故乡。
大学毕业后,我在河北呆了两年,羡慕同事标准的普通话,努力模仿,但效果不佳,一开口别人就听出我的南方口音,我多次被误认为是广东人,而我26岁才第一次去广东,至今听不懂粤语。
被困在中国,肉身翻墙无望,我像偏执狂那样苦练英语,将英语带进棺材也不错,至少有海明威作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