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 | 書人頌 月樹 老闆
01
从识字到阅读,从查字典到一目十行,那是大概刚步入千禧年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依旧是捧着纸质读物从<知识画报>到<学海>到星洲周日<文艺春秋>,出版的速度跟不上懵懂期对万物的好奇心,我妈索性把我丢在大众书局,一坐可以一整天,旁边也挨着些许同龄朋友,那时也分不清图书馆和书局的差别,有时还懊恼为什么这本书塑料袋没拆封,那我怎么看?!一直幸运地没被赶走,可见阅读至少是件好事情。
如今买书,我会想起自己曾经欠下的无数霸王书。
02
人生第几本课外读物,开始看着文字从横向变成纵向,字体趋向复杂,却还是能辨识它的"简"身。马来西亚正规中文课以简体字练笔 拼音入门,但課堂外 書架上,知識外 人文上,幾乎都是台譯的繁體書籍,誰打包準備賣掉的青春里沒有九把刀藤井樹敷米漿橘子呢?暗湧的少年情懷藏在字間,後 MSN 時代人人把隱晦的句子呢稱,轉移部落格,情緒藏得更深了,但我們都可喜歡猜了,能默默陪伴一個人的文字是當時最浪漫的一件事。我想身邊大多數朋友依舊對繁體字更有親切感(我也不例外,只是電腦打字習慣簡體拼音,因此這段是通過谷歌翻譯,純粹為了讓自己看得更舒服一些)
如今我依然习惯性会打开以前追踪的部落格,更新日期几乎都停留在2001年 中学毕业那年。后来大家亦或不需要再写,或写得更孤独(hide)了吧。
03
大学时期政府开始分发250书券,我总会耗了几周的 kinokuniya , 城邦,像对待得之不易的礼物般反复徘徊,一转身友人早已直接买了一本超厚建筑大全,或兑换成现金(你怎么那么聪明)我默默安慰心愿书单落单的书,明年250再来啊。没想到等到自己能赚钱后,迅速进入一个崭新的群体生活,工作 社交 娱乐,语言的表述从单一文字转向了双向对话,你也不愿做个不被待见的沉默者,即便只是扮演个聆听者。阅读成了时下最奢侈的事情,你若有闲情看书,那你必是个不需向生活妥协 不需打拼的幸运青年。可我们都不是。我依旧喜欢逛书店依旧买书,我有时莞尔更像是为了滋养老年生活而提前的文化投资。
当然生活的节奏,是到了至少学会拒绝开始,对自己一无所有也不沮丧后,才慢慢重拾生活的信心,才慢慢让阅读回到日常。
04
9年前第一次踏入月树,当时并没有独立书店这样的定位认知,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当成普通咖啡馆,经历了果汁变苦咖啡,经历了被老板训斥不是老板娘(老板也可以是女生,没有自带性别含义),我并没有想刻意凸显它对我成长的仪式性,我可能只是正常经历必经之事,它刚好就在那里,室外阳台写过几张明信片,茨厂走街后整理过几份文档。老板和月树从来安静不打扰 伫立在那,在吧台之后,在闹市之上。上周匆忙过去取书,借过 jalan panggung 几家网红店前的大长龙,熟悉楼梯角 脱鞋 轻推开门,里面依旧安静,静得我即开心无人打扰,又担心无人关照。
我和月树始终保持食客和老板简单的关系,我只会因为它还是它而觉得都市放缓了,允许片刻柔软,允许更多寂寞灵魂和自由声音在这里安放自己。后来我才知道可以用人文地标来形容它在城市这么一个存在,于我于大众。
05
仿佛才终于说到了重点。前阵子書人頌放映,采访了马来西亚月树,新加坡城市書房,香港艺鵠三家独立书店,画外音落在一个城市是否需要书店。我想我说了那么多,我就是一个被城市里有书店 有书的空间 有好书的人 有阅读风气 哺育成长的90后青年。我想我内心有份柔软和坚定也源自于此。
我想看一本书的初心很简单,仅是因为你不懂但又好奇。因为好奇一个本来不属于你认知范畴的事,而你愿意尝试让它与自我 碰撞,而这可能是个拖慢的过程,犹如阅读拖慢你的生活节奏,书店拖慢城市的呼吸脉搏。然而快,能真正做到的东西其实也不多,是谁在加快这个社会也加快本来就不属于快的我们。于是在能看完10篇社交帖子的30秒流逝中,我依然还在慢慢地想,我即焦虑又不焦虑。
我还想,如果一个城市能容纳一个独立书店,那它一定能接纳更多独立思考的个体。
*以上片段均截取自由影意志团队独立发行的纪录片 <書人頌> 若有侵害内容版权,愿意隐藏此文章。无意冒犯,纯粹希望让错过电影的人有机会同我们思考独立书店于城市的意义
_
本地中文出版社:有人出版社;大将出版社(众筹中);三三出版社 ;業餘者 ; gerak budaya
本地独立书店/图书馆:亞答屋84號圖書館 ; 學樂書苑 ;学林书局
马来文/英文独立书店: ; Lit Books ; tintabudi ; Silverfish
*不完整清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