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生活正式落幕了
4月30日調劑系統關閉。
所以截至今天,我的考研生活也正式落幕了。
一、
2022年3月15號我發了一條朋友圈,我寫,「就發一條考研博文吧,以此開始。」
煞有其事的挑了九張圖片裏,一張是參與中傳某學長論文數據收集的訪談截屏,兩張是給過我力量的公眾人物,一張是在新疆的我,一張是高三的時候給自己寫下的話,還有一張,是在微博偶遇的研究生學姐寫下的話。
「前些天為了看文獻熬到一點半,早上不到七點起床,迅速洗漱吃早餐趕去圖書館。持續了一周左右狀態明顯焉焉的,好在跑步沒有斷掉,不然怕是要面臨去年這時候『撈不起來自己』的那種境遇。
讓我為之一振的是在圖書館遇到了瀟瀟老師,老師說她很喜歡呆在圖書館,我也是。站在書叢中能清楚地知曉自己的局限,我說我自己。」
3月15日是什麽呢?我其實已經忘記了,但翻看我記下的文字,那天應該是看了小董老師的B站直播,聽他分享跟考研相關的事情。他的故事我已經會背了,英專跨考新傳,每天在圖書館看專業書,對桌是同樣備考的素不相識的女生,有一天看到對方在圖書館哭,遞過去一張紙巾,看她哭完擦幹眼淚繼續背書,無需多言。
那天聽他認真地講「考不考上真的有所謂,那些說『考不上無所謂,考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那都是扯淡,當然要考上,考不考上真的有所謂。」那時候還會開朗的笑,今天再聽一次依舊笑了出來。
是的,考不考上真的有所謂。
去年三月份還在做一份線上實習,彼時的我對於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還沒有想象,只是想考研,單純地想要做學術,也想要再有時間把自己泡在書堆裏,泡在文獻和在地研究裏。想要去遠方,去探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想看看自己能走多遠。
背書真的太痛苦了。我想起來高中選理不選文的一大原因就是,我真的很不擅長很不喜歡背書。於是在擇校的時候挑挑揀揀,把要考新聞史的學校都篩選刪除,再把聚焦傳播學的學校標註高亮,加上喜歡的好幾家公司都在北京,我頭一鐵,說,我想去北京。
去,去就去。
和北京還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羈絆的,高中朋友復讀去了北京,網易雲很久之前認識的同好也在北京,畢業論文的毛毛象參考文獻裏有一位作者來自北京,畢設微博號後臺有一位北京的研究生發來私信。
我想象過無數次北京的天空,冬天的雪。想象自己能夠多逛幾次故宮,或者是去隔壁學校蹭課。與此同時,我又不是很敢去想它,怕它破碎,開裂,融入到我以後某個痛哭的夢中。
事實證明,羈絆也就到此為止了。
二、
備考的時間總是漫長得讓人覺得慵懶的。除開看文獻的時間,其他的背書、背單詞、背政治題、整理筆記的時間,都顯得那樣無趣。
每天上午去圖書館找位置坐下,中午吃飯,回去睡個午覺,下午繼續到圖書館,晚上吃飯,再繼續背背書,十點鐘把電腦包寄存到樓下的櫃子裏,打電話給爸媽一邊往宿舍走。
這就是最後幾個月我的備考日程。
不苦誒,至少彼時的我不覺得很苦,反而從中感受到一種秩序的快樂。能夠讀書寫作,哪怕做題還是一塌糊塗,焦慮又惴惴不安地想象那個結果,但心裏雖然發悶但是是快樂的。十點多回到宿舍甚至還可以看一會遊戲直播,看少年們突突打槍,其他的事情什麽都不想。
一路上遇到的事情還是挺多的,身邊人來來去去,我也在來來去去中穿梭。
五月,住進了毛象,把自己的許多負面情緒都傾倒在那裏,結識了一同考研的象友,每天在裏面怒吼、痛哭、擼貓、散步,隨機挑選象友擁抱。一年前的我怕是要驚嘆一個社交媒體網站竟有如此大的安撫人心的力量,讓我一年不到在裏面發了600多條嘟嘟。
六月,終於把融合新聞課上虛擬偶像的輿情報告做完了,根據數據做了分析,調了好久的配色和排版,還蠻喜歡。
七月,暑假圖書館開放樓層縮減,換了另一個常駐座位。單詞進入第二輪,基礎筆記還沒看完,更別說其他的書目。聽到比我大一屆的學姐沒有考上的消息,心裏五味雜陳。
八月,看到了那場中傳學長論文數據收集的訪談,自己作為編號9號受訪者,以數據身份存在的文章被發表在了新傳C刊上。感嘆一下人生第一次發C刊了,又很想笑。
九月,一同決定考研的朋友們陸陸續續在半途退場了,去奔赴另外的道路,或是決定明年再來。剩下的人不多,莫名有一種還是要一個人走這條路的難過。看到考研群被改成娛樂群,大家發「想睡懶覺」,我也想。
在教師節那天給喜歡的老師發了郵件,寫得很長,意外地也收到了長長的回復。「小事follow your mind,大事follow your heart;選擇都是無所謂對錯的,就看是否是自己真心選擇。在大時代面前,我們能做的很少;或許就是在『結構』之下,發揮自己有限的『能動性』。 」
十一月份我才開始練題,當我知道要在30分鐘寫完800個字的論述題,感覺自己的腦袋瓜子嗡嗡作響。事實上,在考試前我寫過的題也很少很少,幾乎都在練思路、列小標題,忽略掉所有的名人名言和論據。仿佛又回到高三寫作文的時間裏。
三、
「巨變」發生在十一月末。
彼時整個廣州還籠罩在進一步加緊封控措施的陰雨下,先是海珠,然後是白雲,越秀,慢慢的包圍圈縮緊,縮緊到只剩下小半個天河能夠出行。某天中午朋友之間開始瘋傳消息,廣州要封城,要走的快走。
所有人都在慌忙打電話,買車票,計劃逃離。
似乎是上面也搞不清楚上面的上面要怎麽做,個學院的輔導員和老師都在小聲地催促同學們快點走,再不走可能就走不了了。要快,他們說,要快,最好今晚。
那天晚上我的朋友們連夜出逃,在晚上十一點的時候倉皇收拾好行李打車出門,剩下焦慮的我和一地的迷茫。
我問班幹,問學校研招辦老師,學校有說我們這一些考研的學生是走還是留下?
答曰,學校並沒有說明。只說自己行為自己負責,後續研招網是否會統一安排異地考試我們也不清楚。
留在學校必定會在考前陽,離開學校則能否考試前途未蔔。
在糾結,糾結,買了高鐵票又退掉,糾結後又狠下心買了票,爸媽輪流打來電話勸我,我爸說,十分鐘,你做好決定。
於是我在一場崩潰大哭後,坐上了回家的高鐵。
幾乎是檢票進站的一分鐘後,手機收到了新聞推送——「廣州解除所有疫情防控臨時管控區」。所有的核酸點撤離,交通恢復正常,堂食恢復。似乎此前一個月的公共交通停止運行、每日全員核酸、無法走出的校門都是笑話,能在一夜之間被一筆勾銷。
我也走進了我的十二月。
十二月幾乎是流完了前幾個月沒有哭的淚水。我這麽想。
在家的學習效率一落千丈,在那張小桌子下放一個電腦就攤不開任何一本書,每日的情緒支出也讓我分心。最重要是,能否考試、要如何考試、去哪裏考試,這些問題把我腦子裏的空間擠占,而消極得不想做任何事情。
一邊哭一邊背書,覺得自己的前路好像慢慢消失了。
那一陣子每日有效學習時間從在校的9小時跌倒2小時,坐得太久會被家裏人叨叨「每隔一個小時要起來走走」、「不要總坐在那裏看電腦」,回家要七天五檢,每天花一個小時出門、排隊、測核酸。
12月7日做了一套2020年的英語題,估分不到60。而9月份做真題甚至都有過75分。崩潰。
時間來到下半個月,在校備考的同學有已經陽了發高燒的情況,疫情也逐漸蔓延到家鄉的小城。媽媽辦公室有人開始感冒咳嗽,爸爸公司食堂也關掉堂食。我也從學不下去的自暴自棄,轉變為每天擔心陽了的狀態裏。
考前需要測核酸,在廣場上的臨時帳篷外面排長隊,每個人都隔著一兩米的距離,爸爸叮囑我在摘口罩張嘴的時候閉氣,我說好。陽光是好的,照在人身上暖暖的發著光。
四、
成績當然是沒有考上,這其實在考完的那一刻就明白了。只是沒想到英語和政治會考得這樣差,以至於專業課的分數浪費得讓我覺得有些遺憾。
預調劑的時候接到了某院校的電話,對方說,給你五分鐘考慮清楚要不要過來面試。
那個時候我在網吧——因為畢業設計的視頻需要剪輯,電腦又不是很能撐住,我們於是帶著U盤集體到網吧「開黑」剪輯。我在網吧走廊上打開地圖看兩千公裏之外的另一座城市,我問我自己,要去嗎?不去會不會後悔。
說實話在往後的日子我無數次想要歸因於精神狀態、忙不過來的畢設、自己沒準備好的面試復習、還有其他調劑機會的僥幸心理,但沒有辦法回溯的事實是,我在那五分鐘內做出了「拒絕」的決定。
戲劇性的是,在拒絕的第二天,學校就下達了畢設和畢業論文延期的通知。
或許是它給了我「如果放棄它,去調劑沿海雙非應該是沒問題」的錯覺,那時候我想著,再不濟就去x大吧,直到在正式調劑時由於卡總分被多次拒絕,我才明白我放棄的是什麽。
我幾乎沒有跟誰提起過這次徹徹底底錯誤的調劑,可以想象到聽聞此事的朋友們,會訝異、不解、想說點什麽安慰,但我知道這完全是自己做下的選擇,所有的也需要自己去承擔。後來想起來,我差的可能不僅是成績,更是差在了那一些「沒有足夠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規劃」和「不敢勇敢去嘗試,哪怕需要付出代價」的現實上。
也是我今後要努力克服的地方。
有朋友問我會不會二戰,我也在猶豫。有時候在想自己真的需要這個學歷嗎?但看著自己沒有多少含金量的實習、錯過的秋招,以及青睞崗位「研究生及以上」的學歷要求,我在想,好像又挺需要的。
在畢業論文被評閱老師說,有本科生做關註到這樣前沿的題目很欣慰,或許可以嘗試發表,的時候,我在想,好像又挺需要的。
或許我還是喜歡讀書的,喜歡心無旁騖的心流狀態,哪裏有校園生活這樣幸福的日子,不需要想今日kpi和如何賺錢。人這一輩子能夠遇到喜歡的事情是不容易的,所以也很幸運了,我體會過一段路程。
五、
剛看完《四疊半神話大系》的一二集,男主人公在京都大學念書,卻發現自己的大學經歷和所期待的「玫瑰色校園生活」不同,失敗的戀愛,稀少往來的朋友,他覺得,是自己最初選擇了網球社團,才導致了自己大學生活的失敗。
但是在平行時空裏,他加入到了其他的社團,事情也並未如他所想的變得絢爛,而是依舊那樣猶豫、懊悔、小心翼翼。
我想,如果再來一次,我依舊會做下哪些選擇。當下發生的時候我們無法體會到,發生的事情意味著什麽。
寫完論文獲得的滿足感。兩百多個為了理想不能說很努力但至少有在努力的日夜。私密朋友圈裏一百條關於考研的記錄。朋友們的掛念。
他們都替我銘記著。
所以我也一點都不後悔。
並不是今年不能再見就永遠不能再見,讀不到的書以後再讀,找不到的工作也終究會找到。摒棄掉「好學生思維」帶來的虛假安全感,下一次有機會一定一定要攥在手中。
並且好消息是,不讀書的話,養貓的計劃就要提前啦。
喵嗚~🐱
今天推荐一些教育相关的内容吧:
都在鼓励毕业生“脱下长衫”,可他们要怎么上大学才有出路? | 界面文化
「我們可以把上大學理解為一個迷宮探險遊戲,參賽者的兩種模式是直覺依賴和目標掌控。直覺依賴模式的參賽者不是很了解迷宮的情況,但他們非常仰慕迷宮,他們被告訴從興趣出發自由探索,但沒有意識到迷宮盡頭有考核,迷宮有不同的出口通往不同的前程,通過出口有競爭且競爭內容不同。他們沒有迷宮的介紹攻略,因為所有人都默認了你了解它。另一類參賽者仿佛就有一張地圖,知道未來面臨的是什麽,每一個關口要的東西是什麽,他們心中有明確的目標,直奔出口而去。」
OpenAI创始人说教育一定会适应ChatGPT,他说对了吗?| 科技早知道
「學習的本質是什麽?ChatGPT 以及其他的生成式 AI 工具,將如何改變人類傳授知識的方式,乃至影響未來的社會分工?本期是「科技早知道」與「聲東擊西」的串臺節目,聊聊 ChatGPT 當下給教育行業帶來的震動,以及思考這種變化的角度。」
如果你觉得喜欢,欢迎把文章分享给朋友们。
可以在这里 给我的牛奶箱投递信件。
假期愉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