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的饼、给的瓜、摸的鱼、甩的锅,中国年轻人是职场焦灼or真吃饱了撑的?

林晓康
·
·
IPFS
干的少说你摸鱼、干的多了说你得瑟、干的不好说你能力不行、干的好了说你情商为零。

干的少说你摸鱼、干的多了说你得瑟、干的不好说你能力不行、干的好了说你情商为零。情景喜剧《一起养老吧》开播数日引发了强烈关注。这部由上海官媒东方卫视主打的年轻人喜剧由潘长江、车保罗等主演与三个年轻人的对话,直击当下年轻职场之风,吐露出当下中国年轻人的内心实情,但也带来透露出现代中国年轻职场的思维焦灼。为何我们会由如此的想法?

在今年年初“躺平”开始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广泛流行,不少人对于“躺平”持有不同的看法。想真躺平很难,但是假躺平却比比皆是。学生时代,有时候我们在谈论第一名如何如何,成为别人家孩子眼中的榜样。往往确对倒数第一的看法是放弃、放任、野蛮生长,但是到头来,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这名倒数第一的同学反而在生活中成为“躺平”的赢家。好高骛远、囫囵吞枣都是对于没有底气和没有信心的情绪表现,相反,那些小默平平但是依旧努力的人总是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一起养老吧》

当年轻人走出校园出现就业难时,恰恰是对于那些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一个警示,我们自己总是会把青春中最重要的三年或者四年交给了大学,好像是签了一个无抵押的信用合同,甚至时至今日依然还抱有幻想可以包就业、包分配。这就抛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接受高等教育?

首先,接受高等教育是对于人生无论从提升还是认知都会出现一个新的认识,其次,在以学历型社会模式运转下,学历就成为一个踏入社会大门的敲门砖。中国有一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往往我们对于在应聘时会遭到拒绝,个人能力还是社交水平都是很大的问题。一句话就是“读书读的少,知识储备不够”。

当在互联网上兴起一些年轻人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需要普及的时候,这个问题是不是个人原因?

再来看,走进职场,首先是认同对方,接受老板的思维,适应团队效率。一个人挣钱挣得不如一群人挣得,但是往往在讨论当下对于这句话得语境时都必须加上基本权益有保障时。职场是社会大学的场所,透过实践领会基本技能,从而实现社会化的转变,这是人们对于职场化社交的定义之一。

当一起养老变成一起躺平,从养老院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时,我们只有给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环境。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晓康China correspondent/photographer ~safety-email:tg.moody606@passinbox.com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