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书日記|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Nishinoaki
·
·
IPFS
·
不老派少女觀後感的非正式觀後感
很喜歡封面

這本書我看很久了,不是說作者寫得有多好或多爛,只是一本寫物傳情的書讀來感到實在太過厚重且精細雕琢。像上海知名地道某家紅燒肉,好吃,但是不能吃多,會膩,所以需要細嚼慢品,每天吃一點點,可能更類似月餅再配點茶,剛剛好。

作者洪愛珠,本名洪於珺,1983年生於新北市,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她是平面設計工作者,業餘時間從事寫作,主要記錄舊時之事、家常吃食與人的故事。這個背景時間卡在這邊,先從時代歷史裡老派起來,但是我覺得老派不是一個貶義詞,更像某種現代人還會恪守的生活方式,且和過去的人事物強關聯綁定,當然我也和大部分讀者一樣,剛開始看標題以為這本書真的是在講「購物」這件事。另外她文字風格的精美程度彷彿有受到一些設計師特質的影響,我覺得文字也算某種視覺呈現,所以會有人讀完覺得太“gin”大概是因為“精益求精”,我覺得這只能算作者的某種個性,其實並不妨礙閱讀體驗,畢竟大眾偶爾也是一邊罵網美風,一邊瘋狂點讚收藏私下還反覆欣賞。你說她太完美也是在說完美。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這本書主要是洪愛珠的散文集,書中以食物為線索,沿著成長軌跡,串起了作者對家庭、親情以及過往時光的深情回憶。書中主要記錄了作者與母親及外婆共同度過的時光,圍繞著她小時候關於食物的記憶,例如說她和母親過去一起購物的路線,再到飲茶喝粥那些更具體的生活事物。作者用洗練風趣的文風,將廚房的煙火氣,家族情感以及台北過去的風土人情細膩地描繪了出來,除了這些,她也直言不諱女性在生活中面臨的辛苦和挑戰。每個章節從目錄來看就是從吃到飲茶的「事」、「物」在慢慢展開敘述,閱讀的過程像看她的人生連續劇。而且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因為有共通的閩南生活和相似的食物體驗讓我更加容易產生共鳴,也為容易襲擊心靈的親情文字而落淚,就好像在看不太狗血的「意難忘」一樣。當然我並不想在書評裡加入我小時候吃過、做過的食物故事,那恐怕又是另一個購物路線了(?)

說到老派少女的飲食,作者說「回想我母女二人最多的相處都在廚房裡。我媽徑自湮去,我還前路茫茫,然而憑藉這批黃銅不銹鋼木製陶燒的堅固遺產,至少在嶄新的廚房裡,將回憶溫熱,將從前日子反复記得。來等去人已餓穿。居家工作者獨自午餐,難免懷念可愛同儕間的笑鬧,但不懷念當時的用餐品質。的烹飪法則。這些做食做事的方法,就是在教她做人。在這樣的環境一路走到成人,連選對像都必須吃到一起,「話說回來,早先那位約我一起吃麵的男人,後來如何?是這樣。我倆現在還一起吃切仔麵,三天兩頭去。就是一家人,也因為是一家人,才能擁有美好的共食記憶,再往後人生走到某個節點:「隔話筒聽她講話,幾乎看見,祖屋的飯廳沒亮燈,一室不動聲色的黑黝。發涼。但無色無味的生活不會是永遠,可能只過一個夏天,過去流淌在血液裡,推著人更有底氣面對明天。 「當年的許多人已經走遠,就我和茶留下。憑一脈可循,成人獨立後的孫女及女兒,從一個島,到另一個島去找茶,或說找一點時間遺跡。往後多麼思念,也要將自己收拾好,專心泡茶,然後生活下去。作者透過對過去回憶的書寫,講述長輩們傳授給她的生活經驗與智慧是如何滋養她,在前衛新潮的新世代中,如何傳承一種老派生活方式。那些外婆和母親在廚房中忙碌的背影,以及她們對食物製作的專注和熱愛,這些都是她所珍惜並希望保留的老派時刻。書裡所說的老派不是老古板,而是一種沉穩、傳統的生活態度,是對過去價值的尊重與傳承,更是一種生存之道,它代表了教養、人情和不急不躁。

說起來,看完這本書,雖然作者的敘述是濃鬱遣詞造句,而故事是平淡的日日溫情,照理怎麼說也會對那麼一兩道菜有點印象,但是最讓我在記憶深刻的,卻是書結尾寫的那句:「最後感謝先生。我一直以為婚姻可畏,但原來遇上合適的人,就不擔心。」本以為對這些家庭故事早已了然於心失去興趣,但是當歲月漸長,意識到日復一日的細碎日常才最打動人心,那些平淡普通而又真切的日子,可能才是最令人嚮往的幸福。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