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暴政》實踐於生活
此時此刻看《暴政》很自虐。
畢竟2017年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是因為特朗普(Trump)上台,媲美二戰德國納粹的獨裁時代即將重臨,他想警惕美國人別要不自覺地被操控;但活在2020年的香港,卻深深感受到「暴政」已經來臨,因為書中20個提醒幾乎已經發生了。
既然如此絕望,為什麼還要看這本書呢?《暴政》全名為《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的,裡面提到歷史隨時可以開倒車,發生過的暴政可以再次發生,因為人們太過習慣民主生活,就開始卸下心房,重蹈上個世紀30年代的覆轍。
書中就如標題所示,有20堂課,每一個標題都是切身的觸目驚心:
- 切莫盲從權威(Do not obey in advance)
- 捍衛制度(Defend institutions)
- 小心一黨專政(Beware the one-party state)
- 為世界的面貌負責(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ace of the world)
- 勿忘專業倫理(Remember professional ethics)
- 小心那些準軍事組織(Be wary of paramilitaries)
- 若你是軍警人員,請時時反思(Be reflective if you must be armed)
- 勇於挺身而出(Stand out)
- 珍惜我們的語言(Be kind to our language)
- 相信事實(Believe in truth)
- 當個追求真相的調查者(Investigate)
- 望進你我的眼,彼此閒話家常(Make eye contact and small talk)
- 親身實踐政治(Practice corporeal politics)
- 維護私人生活(Establish a private life)
- 為好事盡一分力(Contribute to good causes)
- 學取他國經驗(Learn from peers in other countries)
- 注意危險的政治用語(Listen for dangerous words)
- 在難以想像的事發生時保持冷靜(Be calm when the unthinkable arrives)
- 當個愛國者(Be a patriot)
- 盡你所能保持勇氣(Be as courageous as you can)
如果想看雞精式撮要,可以參考區家麟這篇〈極權臨近,再讀二十個歷史教訓〉,有他的個人理解,字眼亦稍為不同。不過這篇並不是為大家提供速讀筆記,而是對部份題目的一些省思。
學取他國經驗(Learn from peers in other countries)
這一年來我們很喜歡談「國際戰線」,無論是人在外地也好,留在香港靠鍵盤盡力輸出也好,相信加深了不少人對世界各地抗爭的認識,衍生了「國際思維」,只是大家對國際戰線的「禁忌」仍然懵懂,甚至不少觸碰到地雷而不自知。
例如當某些人興奮地使用Chinazi(赤納粹)作為文宣口號,認為這是更有效地向世界傳達正確的抗爭比喻,可以號召更多國際「同路人」的認同之時,就有海外港人提醒,因為法律上反卍字會觸犯德國條例,傳媒普遍避免使用之餘,德國人亦因為有「在傷口上灑鹽」,而抗拒這個字眼,就連近在韓國亦有人提醒不要隨便亂用。
雖然有人認為「互惠互利」「把同樣邪惡的放在一起更有宣傳效果」,無視其他國家的普通人未必有共鳴,當然後來有關爭論不了了之,可是不能否認,對向來只懂吃喝玩樂的香港人而言,「國際戰線」是一道博大精深的課題。
本身是個鍵盤哈日族,所以這一年主要混在日本戰線,相信喜歡日本文化的香港人都有類似的沮喪——無論怎樣解釋宣傳,對於擁有權威性人格的日本人來說,「總之『搞亂社會』是不對的!」;無論心底裡再抗拒中國,行為上很誠實地要賺錢而各種親近,因此政府官員的發言永遠不痛不癢,有時還會忍不住譏諷日本人只有「藍絲深藍深深藍」。
所以周庭被捕在日本網路引起的波瀾,的確是日本戰線的「突破口」,不敢說日本人終於「覺醒」,而是稍微向「抗暴政」的方向移其玉步,身為哈日族,不得不說大吃一驚。
不少哈日族曾經「不屑」周庭——因為她的日文「不夠流利」;因為她在香港明明不是在前線抗爭(曾經在「雨傘革命」期間辭任「學民思潮」發言人一職而引起雨傘革命支持者不滿),卻莫名被日媒封為「民主女神」,一直賺取光環;因為她在日本受訪時跟敏感團體(如日本左翼、幸福科學黨)走得太近,有政治潔癖的抗爭人士不喜歡…
更可能是因為她在抗爭時期不忘追星、追動漫,在日媒面前毫不掩飾她喜歡偶像(嵐及二宮和也)、女團及動漫,經常談及自己的興趣,與一般認為抗爭必需要「苦行」的印象不同。
望進你我的眼,彼此閒話家常(Make eye contact and small talk)/維護私人生活(Establish a private life)
這一年的抗爭運動,掀起的族群撕裂是前所未有,其中對活躍於國際舞台的抗爭者的批評,就是指他們只是中產溫室小花,空有抗爭理論及口號,卻經不起考驗,說服不了反對抗爭、接受自己已經是「溫水煮蛙」的「藍絲」,亦說服不了堅持「吃苦才是抗爭」的「黃絲」。
事實上,就算經過大圍捕,不認同周庭、黃之鋒等「中產抗爭路線」的「黃絲」大有人在,早前因為黃之鋒就「百忙同亂世之中享受生活」當中,提到被捕的李宗澤平時「每個月都至少坐一次飛機」,就引來批評,指相對為生活捱苦的基層人士,這群抗爭者是另一種「離地」。
老實說,如果要抗爭者活得像苦行者,或者只會重蹈60年代日本的覆轍——有看過〈新左運動與公民社會〉的話,都知道日本社運抗爭長期不振,就是源於參與運動者和一般大眾之間的鴻溝,前者過度強調「自我反省」,忽視後者對娛樂與消費欲求,令到他們失去大眾支持。
所以近十幾年日本社運抗爭當中,比起運動本身的號召,更強調個人「日常」,參與運動者有著普通人的興趣,例如看動漫、吃甜點,有個人嗜好及追求的普通人,藉此希望大眾不再以「危險份子」的有色眼鏡看待運動者。
就算面對大圍捕,他們仍要過正常的私人生活,就像黃之鋒會自嘲因為「日本社會果然還是偏愛樣子可愛的女生」,所以經常被日本媒體無視,甚至被網民稱為「眼鏡男」或「芝士牛肉飯」,仍然不介意,拿這些梗開自己玩笑,就是過正常私人生活,與其他人繼續「閒話家常」的最佳例子。
民主從來不是天賜,多年來我們太過習慣民主生活,的確忽視原本享有的權利,正在一點一滴被蠶食。《暴政》的20堂課標題看似空泛,其實都是溫馨提示,面對暴政歷史可能會重來的時刻,我們能夠做的,應該是不要自以為是、固步自封,細心留意身邊的細節,培養獨立思考,盡力沉著應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