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即失業?找到完美的工作?

簡.不簡單
·
·
IPFS
·
如果你沒辦法選擇想去的公司,可以選擇去想去的行業;如果你沒辦法選擇想做的職業,可以先選擇默默累積這個職位需要的技能;如果你沒辦法選擇想做的職位,可以先選擇加入一家公司再選擇轉職。

要在30歲決定自己擅長什麼不見得有意義,適不適合 自己試過才知道。


從求學到出社會就像登月一樣很不容易

  • 工作就像找對象

每個人每個階段都不一樣,曾經交過的都是當下想要的

在關係經營上

兩人在一起不是你找到你最適合的人,而是你如何變成適合對方的那個人

「我還沒有找到我適合的」,那你永遠找不到,你就會越來越受挫,一個點一個氣味一個動作,你就受不了想走了

因為一點點不合你的意,越來越吹毛求疵,時間上面不想再花,不想把它變成一個賭注,你就越不敢賭,越來越縮

當然也有從高中到結婚生了很多孩子的,這也是磨合而來的,可能有共同的價值觀

調整自己是為了讓你更被我愛

你更被我愛之後,你也會調整妳自己

給我我想過要的,就會往上成長


你不可能找到完全適合的,而是你如何變成適合對方的那個人

你一直以為【你是對的人】,而不對的人在一起才會變成更好的人

知道自己不足才有進步的機會,你會發現,原來那個情況我容易易怒

滿點的人要去找滿點的人很容易受挫

人活著就會改變,你可以摸索、認明自己想要成為的樣貌,從工作經驗當中辨別出自己想要的職業或組織文化的價值


  • 找到穩定的發展軌跡,管理好慾望和焦慮

即使不小心入錯行或者選錯了公司,也不見得這輩子就沒希望了。

我們總是太看重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所以才經常再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之間糾結,怕自己「入錯行,淚兩行」。哪有那麼可怕,關鍵還是取決於你的適應和變通的能力,你在當前的領域是否學到了本領,能否為日後發揮所長提供幫助。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區別,有一個恰當的比喻,用橘子來比喻的話,就是一種是大而酸的,另一種就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會抱怨酸,拿到甜的會抱怨小;有些人拿到小的就會慶幸他是甜的,拿到酸的就會感謝它是大的。

最關鍵的永遠是人,考慮問題要避免「如果我如何如何,就能如何如何」的假設思考。大公司裡在內部踏實穩步上升的,有找到機會跳槽後扶搖直上的,也有上班十年拿著布溫布火薪資混日子的;小公司有搭上大公司高速發展的快車、畢業兩年年薪超過百萬的,也有月薪兩萬多還被老闆欠薪的,最後公司倒閉的,還有每天坐著差不多事情,什麼也沒長進的。

真正產生決定性因素的是什麼呢?我們都在為自己打工。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罷,不過是你展示的一個平台罷了。真正的涵金量,來自於你工作的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所學到的每項知識,它會悄無聲息地成為你履歷的一筆一畫。

一個人幸福的價值實現,並不在於進入哪家公司,他取決於一個人為什麼活、怎麼活。如果人生的幸福與意義都只維繫在「進入什麼公司,賺了多少錢」,這樣的人生其實很脆弱,容易崩塌。

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大公司或者創業,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有野心、火熱燃燒、競爭激烈的生活認清自己的個性和能力邊界,坦然接受,不通則變,變則通,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最重要。大路實在走不通,走走小路也不丟人,說不定轉個彎就柳暗花明又一村,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一個人的從容,是找到自己的節奏。在職場上,有自己穩定的發展軌跡,不因外在變化而變,而是根據自身需求而變,這樣才能管理好慾望與焦慮。


人生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改變自己、放過自己。當有一天,你真正有實力了,本錢雄厚的你根本不需要依賴大公司的名氣,也能創造自己的奇蹟。

*執迷不悟非好事

漢朝有位收藏家,本是有錢員外,田產綿延,卻迷上大秦王朝的稀有「五銖錢」,謠言說他價值連城,投資報酬率極高,他便不惜重金收購,最後千金散盡,連當乞丐行乞時也是這樣哼唱:「誰家有秦朝的五株錢,行行好賞我一枚吧?」執著如是,貪念如是,真是無可救藥!

(夠用就好,別被慾望蒙蔽了雙眼)

神仙讓年輕人許願,允諾他日常之前跑回原地,畫出來的圓周,以內的土地權歸屬他,年輕人開心不已,天光未亮便出門,不停地跑,土地越跑越大,日落要折返回來,卻又捨不得多跑一里路,直到不得不回頭才快步急衝回來,日落前一刻終於氣喘吁吁回來,滿足望著自己的一大片土地狂笑三聲,一口氣上不來撒手人寰了。

家人難過幫他收屍,收屍人語帶輕蔑:「才五尺之軀,要那麼大的地幹嘛?」

這些故事應驗了老子在【道德經】裡的說法,禍莫大於不知足,的確如是,我們多半只需要五尺地,但卻卯起來追求數千畝。

(執著要找高薪幹嘛呢?執著於找到你那最完美的工作?)

(貪念呢,總是想要更多 跟吃到飽一樣、限時拿好拿滿的促銷活動 一個容器任你裝,這時你就會腦波弱的下單)

----

選科系或求職時,不要只看自己喜歡的,要搞清楚自己的能力與擅長之處,一定要客觀地了解自己的程度到那裡,尤其是職場,真的不是只要喜歡就夠了。很有可能你喜歡的,與你擅長的其實天差地別,但分辨喜歡的和擅長的能力不會從天而降。如果你還是個無法分辨的人,你覺得待在原地什麼也不做就能分辨嗎?

  • 你必須採取行動,找到自己擅長的事!鼓起勇氣多多嘗試吧

那和坐在家裡,等著天上掉下錢一樣地徒勞無功。去不同產業、不同職位試試看,至少不要留在原地,才有機會找到適合你發揮的舞台。


如果你找到屬於你的舞台,也發現自己在某些領域有特殊天份,你一定會奮不顧身投入,越做越有興趣,就很容易變得比別人出色!

「再高的高跟鞋,穿久就走得順了, 再深的專業,堅持努力一萬小時就變拿手了!」


新鮮人的第一份工作,常常不確定是自己還沒上手,或是真的是不擅長、入錯行。

所謂的擅長,只需要被點醒,而不需要不斷的砍掉重練。擅長是指你其實有點天份,只要打通任督二脈,你可能會突然開竅,而不斷苦練卻還是一直做不好的事情,就可能不是你擅長的領域。努力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因為那才是屬於你的舞台,進步速度會很快,也會超有成就感!


所以千萬記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要先選擇在對的地方努力!不要以為什麼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達成。努力當然可以改變一些事情,但並不足以讓你超越那些「先天擅長,同時也很努力」的人。

—-

不急著被看見

你要悄悄地越來越好,然後讓所有人看見

面對人生至暗時刻最該做兩件事:

1.別出局,活著比什麼都強,無論你想要什麼,你得先活得長

2.別旁觀,不要浪費了你遭遇的危機,參與其中,為未來謀劃

  • 成長不難,只是你得獨自面對

每天會經歷多少重金屬打擊樂敲打心房的時刻?很多人的答案是:無數次。那種手足無措,拘束不自然的感覺,那種「伸手怕犯錯,縮手怕錯過」的掙扎,那種「什麼都不會,馬上又學不會,立刻就要上手」的絕望,讓每個職場新人都會瑟瑟發抖。

在周圍全是過來人和菁英的環境裡,手足無措,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當初準備大幹一場的傲氣早已隨風飄散了,現在連「被需要」的感覺都找不到,孤獨感、疏離感也油然而生。

工作的「結束」是遙遠的,沒有人會馬上退休,更不知道自己十幾年所學到底能成就怎樣的自己。儘管會受到來自同學的幫助、主管的提攜,但真正能幫你站住腳的,永遠是自己。

在一無所有時,你一定會經歷一段默默無聞的冷板凳時光,此時最需要的是沉住氣,別小看自己,去默默耕耘,經受歷練。

如果你不肯獨自面對,總指望別人施以援手的話,是沒有辦法真正成長的。


  • 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 你要先做功課

「工作」和「事業」不一定是一樣的,你的第一份工作可能不會成為你的事業。

很少有人一開始就備受重視,當菜鳥是必經的一個階段。

沒有人會在第一天就把企業機密交給你,你必須先展現出最基本的責任感,證明你可以堅持到底,這樣才能夠取得他人的信任。記住,你必須努力工作,才能讓雇主知道你有能力並且能夠勝任。

推薦文章:《認識世界,選擇自己的興趣和職業》、《我想離職但我不知道之後要幹嘛》  

首先,問問自己對什麼有興趣?賺錢是一定會排在第一位,但讓你真正有熱情的是什麼呢?那些產業或行業會讓你變得有活力?

也許你夢想開一間自己的餐廳,那就先找一份洗碗工的工作,爭取機會替補生病的服務生,當轉職成服務生之後,再努力幾年,或許能接任經理一職,再來,你有可能成為另一間餐廳的經理。有發現嗎?你正在往上爬,你可能會先做過幾份工作,甚至嘗試不同產業,才會找到完美的工作。


求職是需要事先準備的

比起優秀 企業更想要適合的人才

15-29歲的失業率是整體國人的2-3倍

就職環境對青年不是那麼友善 面試需要經過累積經驗的

不要喪氣 而是要知道檢討改進 認識產業 


求職準備三步驟 : 1.職涯探索、2.自我分析、3.企業研究

不要急忙寫履歷或是投履歷表

由於學校比較注重對個人的訓練,「我會努力的學習做自我成長」 其實這說法太聯想到自己了 

企業不是學校,也不是職訓中心 沒必要也沒義務教你

不像你付錢給學校,公司是付薪資給你的

表示有學習態度 是很好的 但不能當作重點,只能列為第2-3順序

應該要設身處地 想清楚你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價值

企業會栽培它想要栽培的人,而不是一開始就要求公司要栽培你


事業上不存在有趣的工作 不如讓工作變有趣

做到了不起 而不是找一份了不起的工作

推薦文章:《生涯規劃 職涯諮詢》、《你很棒!看見過程中的價值=努力  不被現實屈服》  

  • 畢業即失業?千挑萬選、工作怎麼和我想的不一樣呢?

學校時間拆散,一堂50分鐘,學很多但又學不精,畢業後馬上遇到的關卡:就業市場,感受到找不到工作的慌張、徬徨、茫然,讓人感覺畢業即失業?


畢業也許不意味著失業,但畢業一定會面臨不知所措。

很多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心累」,就是剛開始工作時。工作中的迷茫不像上學那麼簡單、直接又粗暴,零分就是零分,沒有什麼可說的。雖然考試也是面對未知的結果,但是有許多人會一起努力。

看個例子:

小凱畢業後,千挑萬選了一份工作。沒過多久發現,這份工作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好像沒什麼發展前途。

從此以後,別人的工作好像都自動貼了金,每天閃閃發光向他招手:「來這裡工作。」因為未曾接觸,所以對未知的一切充滿莫名的期待,期待又變成了憧憬,總覺得他們都比現在的工作好。

諷刺的是,當初為第一份工作各種糾結和權衡,好像要為此奮鬥一輩子,結果還不到半年,就恨不得丟進垃圾桶。

以上,是第一次打臉,而人生就是斷打臉的過程。因為對現在的工作產生了工作也不那麼美好了。結果當然是再次換工作。

爸爸為此發愁,問他:「你到底想做什麼工作?」

小凱回答不上來,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

上學時,以為工作之後賺錢太美妙了,一旦幻想變成現實,大部分的人都會經歷一個疑惑的階段:工作怎麼和我想的不一樣呢?

不喜歡>沒辦法真心實意投入>越發不喜歡>越做不好,形成了一個「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所引起的完美循環。

剛畢業的你,覺得自己渾身是勁,一進入公司就想大展鴻圖,想搞個大新聞,這很好。但是你要明白,那些成功的人,靠的不是激情,而是恰到好處的喜歡和日復一日的堅持

激情不是開啟工作的唯一條件,因為激情和熱情是消耗品,極容易在早期消耗掉大量能量,然後就跌入對「喜歡」和「不喜歡」的頭腦判斷循環,變得不勤懇、不誠懇、不認真,最後找個藉口說:其實是因為自己不喜歡。

事實上,迷茫是一種自然狀態,不知道喜歡什麼工作,完全可以先做著。「自我」這個東西不是空想出來的,是和外界碰撞出來的。在沒有深入任何一份工作之前,你的了解是膚淺的,你對個人喜歡與否的判斷,也是膚淺的。

有時候,壞就壞在選擇權太多,反而讓人舉棋不定:哎呀,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這個不錯,哎呀,那邊好像有更好的,永遠處於「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的」的狀態。時間長了,履歷上全是各種跳槽的痕跡,卻沒在任何一間公司裡創造價值。

多數時候,你都被「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所以乾脆不做了」給困住了,但你沒見到這個想法的B面,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也意味著你什麼都可以做。

猜不透的叫命運,捉摸不透的叫生活,人不知道在什麼時後碰上什麼工作,稀裡糊塗做了,也許就愛上了。

任何一份工作,只要你深入下去,都會經歷困難、挫折、磨難。沒錯,即使是看上去最快樂的那一面,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艱難。最快樂、最有激情的人不是那些僅靠激情驅動的人,而是做得足夠久,從而擅長自己做事情的人。

有時候,你的不知道和不喜歡,不是因為對當下的工作沒有熱情,只是你沒有能力駕馭這份工作,所以才找了一個藉口,說自己不喜歡。

你茫然,因為你一邊主動意識到自己擁有改變人生的可能性,一邊又被動意識到自己並沒有改變人生的實力。

人一旦陷入困頓,首先想的就是逃避和退縮。你以為換一份工作會更好,殘酷的是沒能力的人,到哪兒都沒能力。

「喜歡」這個詞用在工作上特別不可靠,過分放大喜歡的前提,會忽略了態度的問題。「我不喜歡這份工作」的深層心理表達,也可能是在說「我都說了我不喜歡了,所以即使我做不好也可以免受責難」。

(推卸責任的 是別人要我做的 又不是我的事,但事實上只要你經手了你就有責任)

如果你連當下的工作都無法勝任,又憑什麼認為可以解決新工作中的問題?

  • 養成正確心態,正確地對待當下的工作,勝過去找一個正確的工作

確定一個人職場資本的,不是佔據職位的時間,不是履歷上那些花俏的東西,而是在工作中歷練、克服困難所帶來的品質。這種品質會帶來精緻而專業的品格,有了這份品格,別說換一份工作了,換一百份又如何。

  • 要付出才有收穫

當你只談喜歡而不談付出時,喜歡本身就會貶值

也許你又在胡思亂想了,沒辦法保持對一份工作的喜歡,可能是因為那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

潛意識裡,我們會認為,「喜歡」和「興趣」意味著沒有痛苦,沒有代價。但恰好相反,他們往往意味著更高的代價。工作和興趣,完全是兩碼事,興趣就是一個小習慣,花了時間和精力並有了感情的短暫迷戀。

再看個例子:

一個妹妹畢業時,說自己想做設計師,迷之自信地覺得自己充滿創意,還報了設計班,也沒學出什麼所以然,最後靠關係去做了人事工作。

一開始以為人事工作就是負責面試徵才,結果不是。覺得這樣不行,這工作太無趣了。某天突發奇想:會計工作看著蠻有趣的,而且越老越吃香。沒相關經驗,面試一問三不知。「這工作也不行,還有什麼意思、體面、薪資不低的穩定工作呢?」

採購不錯,將之前人事工作中買水買紙的經歷誇大,真找到了一份採購助理的工作。他以為會講價就能當好採購,其實裡面學問很深,平時還得替部門訂購文具和辦公耗材,這不是當初人事工作的老路嗎?看來採購也不是好工作。

此時妹妹已經畢業三年,下一步如何走,做什麼工作呢?太迷茫了!

一個人的興趣變化如此之快,根本不適用在工作上。興趣是你的生活追求,用來滿足私人快感,而工作是提供服務,兩者的動機格格不入。

我知道「喜歡一件事自然會堅持」所以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答案是我是真的喜歡,但也是真的吃了不少苦。

為什麼明明那麼喜歡,卻又那麼痛苦?因為喜歡是有代價的,越喜歡,代價越高。

如果單純的只想把興趣愛好燈成興趣愛好,那怎麼樣都無所謂,如果想變成事業和職業,就不能一直用玩的心態。喜歡寫作,就要寫到能賺稿費;喜歡畫畫,就要畫到能賣錢,還不是論斤賣那種。

既然是工作,不就是要有個回報嗎?不然,你每天早出晚歸地去上班難道是為了消磨時間?工作已經很辛苦了,還要花那麼多精力澆灌愛好,不該期盼他有個產出嗎?這個產出也不一定非要變現,但一定要有個結果。

我們總是太多談喜歡、太少談代價;太多談興趣,太少談服務。當你只談喜歡而不談付出時,喜歡本身就會貶值。

你對面式官說:「我真的對這份工作非常有興趣,很想嘗試。」

面試官會笑著說:「好啊,那你回去等消息」然後你發現杳無音訊。因為表面上傳達的喜歡、熱情,那怕再真誠,都沒有任何意義。

喜歡不是捷徑,喜歡的那一刻,是真實地發生在你願意接受它高代價的那一刻。正是因為喜歡。它的代價才更高。

  • 理想工作,完美工作

那麼到底什麼是喜歡的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公司氛圍好、同事關係和諧、能發揮天賦、有前途...這種工作,哪能叫喜歡,簡直就是理想工作。

正因為理想,才更難找。然後你發現,每一份工作都有你不喜歡的點。有的錢少、有的主管壞、有的同事關係複雜...

實際上喜歡的工作是這樣的:有喜歡某一方面,就叫喜歡的工作。你喜歡他的穩定,這就是喜歡的工作;你喜歡他的清閒,這就是喜歡的工作;你喜歡他的工資高、有面子、有前途,這都是你喜歡的工作。

說喜歡,並不影響你表達自己的討厭,你討厭一份工作的枯燥乏味,討厭他的沒有前途和上升空間,討厭複雜的人際關係,討厭總是加班的制度...

工作總有它的缺點,錢多則累,穩定則窮,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是為你量身訂製的,即使有,因為人是善變的,但工作不是變形金剛,隨時改變型態來適應你。

你選了一個工作,就要接受它的缺點。大多深刻的關係都是如此:愛恨交織。既恨,又喜歡。

(要做取捨、排出優先順序《推薦文章》:不要只再想「離家近 薪資 福利」排出時間、價值上的順序)


在職業規劃中,你得明確自己最想要什麼,得到了,就應該滿足,並接受其不利因素。想通這一點,抱怨就少,心會安定。

如果你總是痛苦於沒找到喜歡的工作,問自己:你為什麼這麼艱難跟「不喜歡」相處呢?大概是你不太相信自己經營的能力,所以才幻想讓外界來適應你吧。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難,難的是保持這份喜歡。你不是找不到喜歡的工作,你是找不到百分百和你預期當中相配的工作。


因為你投入了太多 脫離實際的預設 在一份工作上,反而很難落地。對工作抱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期待,就好比抱著吃法式大餐的心情走進小吃店,那麼僅有的那一點高雅也不高雅了。

你每次既完成不好 當下的工作,又想著那裡有一分場得特別可愛的工作等著你的樣子

放棄對光鮮亮麗的工作幻想,警惕那些浪費你經歷的其他工作誘惑,做事要有定力,每一個行業都可以賺到錢,但問題是你不可能去做每一個行業。

去做喜歡的事沒問題,問題是喜歡的事情不是一開始找到之後去執行的,它是結果不是原因。愛一行做一行,不如做一行愛一行。比起找到喜歡的工作,找到一份工作並做到擅長更重要。

選擇「高薪不喜歡」很少有人在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人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一定要去做最喜歡的一件事,但是要去做能夠學到東西的一件事,因為學習是快樂的。

喜歡和興趣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要付出道擅長。不管你是喜歡寫作,喜歡唱歌,喜歡設計,喜歡直播,還是喜歡攝影..都是如此。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堅持在一個領域深挖是回報率最高的做法。十年前你看到電腦事業很熱門,你從機械轉到電腦;五年前你看到土木工程熱門,又從電腦轉到土木工程;今年電腦又熱門了,但是你再也轉不回去了。

專業這東西,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沒有足夠的前瞻眼光,就認定一個方向踏踏實實地做,這是回報率最高的辦法。

你不要僅僅看到當前,更重要的看到未來,你會實現什麼?很多事你不可能預先計畫,有時你盡全力做了,蛋糕就是發不起來;有時候這蛋糕又會好到連作夢都想不到。

如果你現在做的事,是你必須要做的,先別管喜不喜歡,既然要做,就全心全意投入,努力讓自己進步,做到比多數人擅長,等擅長到它給了你別的東西無法給你的安全感、成就感和優越感,你很難不喜歡。

「人不能剛邁出第一步,就站在原地等待。」

你有不出發的權利,可是一旦決定上路,就帶著十足的上進心和行動力全力以赴吧,這樣才能收穫一個不後悔的人生。


*欣賞不完美,意識到你是用多高的標準來看待你自己,才對自己總是不滿意

你以為你的義大利麵醬 可以獲得所有人喜歡 

但事實上【完美的義大利醬不存在】有人喜歡濃的、有人喜歡稀的

你無法滿足所有人

不是讓所有人普通滿意,而是讓一些人非常滿意

打磨你的優勢 找到你的戰場

被誰喜歡才重要 被誰討厭不重要


有耐心意味著什麼?你心無旁鶩,相信價值,你不焦慮、不急躁、不盲目跟別人比較,你有自己的節奏,願意投入精力,做讓自己驕傲的事情。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簡.不簡單職場新人 致課業壓力摧殘下沒什麼想法的人 擺脫迷惘 掌握自己的人生 社會創新|永續發展|翻轉教育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388927196&mibextid=LQQJ4d 合作/讀者通信請洽:1in10learnsth@gmail.com
  • Author
  • More

5-[COP綠區]借鏡-人人可參與的校外教學場域

2024秋-北海道9日自由行~札幌、星野TOMAMU、美瑛、旭川

了解經濟、金錢教育
1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