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估內容平台幣「是否值得買入?」(長文回應 @WXMark 的查詢)
此帖是用來回答 @WXMark 於我另一篇文章的留言「佛系。正能量」擼幣法 $_$ ,因為他問了幾條問題,我覺得不可能用留言回答,故另開新帖,目的是用來「賺 LikeCoin」。
不過,此回應文有點長,因為覺得要回答這三個問題,要先了解不同內容平台,與及我參與不同內容平台的心態及使用方式。故寫了數千字。
请教一些问题,怎样评估Blurt是否值得买入?
Blurt的使用人数比Matters多还是少?
Matters有每月五美元会员制度,Blurt看起来没有这样的制度,那么Blurt的钱从哪里来?
此帖的目的很明確「賺LikeCoin」,內容平台有很多,甚至可以直接發在 facebook 上,看的人更多,為甚麼要在「區塊鏈內容平台呢?」 我不會騙自己,我也不會包裝這目的,我使用區塊鏈內容平台的目的很明確,便是為了「賺區塊鏈貨幣」,而當中最主要的目標,是賺更多的「比特幣」。
現時,若視Steem 模式也是內容平台的話,我除了在 Matters 外,也在我四個 Wordpress網站加上了 LikeCoin Button,此外也在 SteemCN 網站上有 LikeCoin Button,若果不是LikeCoin模式需要「強社交」或「強名氣 / 影響力」,其實我也會去加入「方格子」甚至試更多LikeCoin平台。 而除了LikeCoin 外,也有 Steem 及 Steem 分叉鏈 Hive 及 Blurt。更有輕博客的區塊鏈平台「像素蜜鋒」,與及EOS 推出的 Voice。另外, DLive 從區塊鏈視頻平台,轉變為現時的「區塊鏈電競遊戲直播平台」,而我少玩電競,因而便沒再在 Dlive 發影片,要不然,我也會繼續發影片在 Dlive 上。
說了上面一堆,只想說一說,區塊鏈內容平台其實有很多不同的項目,若真的想將整個人的網絡生活融入至區塊鏈「社交平台」,絕對絕對是「一天24小時也可以用不完」。
在考慮「內容平台貨幣」是否值得買入時,最主要先考慮「買入來做甚麼?」
我的目的很簡單「希望獲得更多比特幣」
我其實可以「真金白銀買入比特幣」,又或者如很多幣圈專家「炒炒賣賣」或「運用槓杆合約」來賺更多比特幣。不過,一來我不懂得股票,二來我持有區塊鏈貨幣三年的經歷下,完全覺得區塊鏈項目不是股票,更不可以用股票形式來判斷。最後一點,我不想因為「幣價起跌」而影響日常工作及心情。
我是抱著「玩遊戲」的態度來參與區塊鏈項目,用很輕鬆的方式來參與區塊鏈項目,大家應該不會因為玩遊戲而影響了日常工作吧。但是,只要持續參與及專心去玩一套遊戲,少則三四個月至半年,長則兩三年,您可以看看自己玩了一年以上的遊戲,人人都會有「用不完的金錢」。我便是抱著這樣的「期望」及「態度」來參與各個區塊鏈內容平台。
我玩遊戲也會投入金錢,也算是一位「長期課金的玩家」,課金的原因是想「玩得更好」,或者「用更短時間到達目標」。在參與區塊鏈項目時,真真正正有投入金錢是首半年,在2017年9月29日,我生日當天,太太允許我買一顆比特幣,當時大約3000-4000美元左右。但我不懂門路,從網上找,找到一個方便的方法「在比特幣ATM機買入」,可惜在那一天我按地圖指示去了「比特幣ATM機」位置,也找不到那一台機。最後,放棄了,之後遇上 Steem,參與了幾個月後,覺得這一個模式很有趣,慢慢便將原本想買比特幣的金錢,改為買Steem。但是,因為我是「會計出身」,從我的專長專業中,當面對一項未知的投資,並且價格波動時,但又「需要 或 想要」買入時,最佳的操作方式是「平均成本法」,而平均成本法最佳的操作方法是「將想投入的資金,分做很多分,並每月定日定時買入」,使用「定時定額」的模式,會慢慢發現最後所購買的金額,就算大幅度下跌或大熊市,其實與最低價的相差並不太遠。(當然,牛市就一定會賺,只是賺得不是最多)。結果,我是在 2018年分了七個月,每月$5000港元買入 Steem。
說了以上部份後,先回答 @WXMark 的第一條問題 「怎样评估Blurt是否值得买入?」
我自己覺得區塊鏈項目很難用「股票形式」來判決衡量,因為過往看過太多有名牌公司或富豪參與的項目,幣價也是向著「歸零」方向,甚至手上有大量「空投 Airdrop」而來的貨幣,最後連上交易所也上不了。在數千個區塊鏈項目下,我最熟悉是Steem模式,始終已參與了三年,也投入在其中,並且組成了一些小組,雖然知道Steem模式不是最好,甚至兌比在Steem 最高位時,幣價已下跌了 98%,就算相距我第一次買入Steem的金額也相差 9倍。但是,正正是 Steem 的模式,因著人人都是「審查人員」,每一個點贊除了作者有收入外,自己也會有「審查獎勵」(現時是 50:50)。所以,博主只要持之以恆,幣價雖然下跌,但是手上Steem的貨幣數量也會增加。事隔三年,手上Steem貨幣的確多了很多,而就算兌換為法定貨幣(港幣),也比我原本投入的金錢多幾倍。
最重要是,我在當中完完全全不用理會「炒炒賣賣」的心理不安情緒,只需選對方式,建立「持之以恆」的操作方法,慢慢每天微微的Steem貨幣增長 (現時每天大約 0.2%-0.5% 增長)。累積兩三年後的今天,已經成為了一習慣,並且知道只要繼續這樣的操作,就算明年 Steem 幣價下跌 50%,我也不怕,可以透過貨幣的增加數量,而抗跌。
今年,Steem的開發團隊 Steemit Inc. 被 Tron 的孫宇晨收購,並且因而持有極大量的 Steem,與及有多次原本 Steem 的見證人 (即是如LikeCoin的驗證人) 有衡突。原本的一大批Steem見證人另起項目,從Steem分裂出 Hive 區塊鏈。另外,因著 Steem 及 Hive 存在一些累績下來的項目及歷史問題,又有一批人分裂出另一條區塊鏈 Blurt。而當中舊用戶在這兩個分裂的過程中,錢包會同樣「分裂」一套出來,即時,「無形中多了三倍」的區塊鏈貨幣。
所以,正式來說,我除了首年買入三萬多港元的Steem(原本買比特幣的金額) 外,這些年都沒有真正投入資金在區塊鏈部份,手上的比特幣,LikeCoin 及 其他不同的貨幣,全都是這幾年從Steem 模式下賺的。因為熟悉 Steem 模式運作,所以,當Hive 及 Blurt 兩個區塊鏈平台推出後,我是舊用戶,自自然然手上已有一批 Hive 幣及 Blurt 幣,並且自自然然用「錢生錢」。
說到這裡,我算是幸運的例子,直至今天,我已經不用再以「法定貨幣」買入區塊鏈貨幣,而是用每天新生的區塊鏈貨幣 (如LikeCoin, Steem, Hive, Blurt 等),來買入其他區貨鏈貨幣 (買入最多是 BTC 及 USDT) 。
因此,關於「怎样评估Blurt是否值得买入?」我是取嘗試的態度,我只從手上的 1/10 金額,再連同原本Blurt 分裂時空投的金額。我仍是抱著嘗試的態度,而唯一能令自己看到是否值得,便是參與越多。現時,我們也在 Blurt 建了多個見證人號。
因為Blurt 並不像 Steem 有大財團 (Tron) 及 名人效應的 Voice (EOS項目),故此,只能當作是極高風險投資,並且要視為「全輸」也不會痛的情況。
最重要是,我不是真金白銀投入,故此,並不會太痛。此外,也在Blurt建立了一些項目,令加入的華人博主,也可以在接近「零投入下」,也可以如Matters 一樣,只需開一個帳號便無本生利。
第一條問題回答得太長,再去第二條問題「Blurt的使用人数比Matters多还是少?」
現時最大的區塊鏈內容平台項目是 Dlive 的區塊鏈電競直播,現時應該上衡至一千萬用戶吧,半年前知道每天的使用者50萬人左右。Steem 項目是 150萬項目,分裂的Hive 及 Blurt 都是以分裂模式,故此,有 Steem 帳號,同樣可以登入 Hive 及 Blurt,即是三個平台一樣都有 150萬的帳號。問題時,「想無本生利的人多」 (150萬帳號),但是真正能持之以恆的人少 ,Steem 及 Hive 現時每日使用是 1-2萬,Blurt 分裂了接近兩個月,還未有統計數字,我看平台的人流發帖情況,估計每天在 1000-2000人左右。 但我剛剛數過 Blurt 的華人數量是 37人。
有關使用人數比Matters多還是少,我可以直接大膽說,Matters 可能永遠也追不到上面所有平台的會員人數 (帳戶數量)。但是,我預估 Matters 將會是全球最大的華人區塊鏈內容平台 (大陸的區塊鏈並不能去中心化,故我不視為區塊鏈內容平台)。就算項目有多少人,其實,自己能接觸的人數並不多,另外,在現時的區塊鏈內容平台下,若要有收入,最重要不是「使用者有多少」,而是自己能建立的網絡有多大。
使用者越多,最重要是貨幣交易量會增多,同樣會有更多的交易所上架,大家更容易「買賣」手上的貨幣。
承接第一條,我的目標是「賺更多比特幣」,所以,我每一段時間(大約一至兩週一次),便會將一部份的貨幣轉至比特幣。
區塊鏈內容平台雖然有「永恆性」的觀念,但是「手還是在自己手上最安全」。我自己覺得,不同區塊鏈平台的起起跌跌,不論是創業或倒閉,最後也是會淨下「比特幣」。因為,覺得「比特幣」應該會「活得較長久」,所以我便將「比特幣」視為「我的區塊鏈戶口的現金 或 黃金」。
最後的第三條問題:「Matters有每月五美元会员制度,Blurt看起来没有这样的制度,那么Blurt的钱从哪里来?」
Matters其實沒有會員制度,5美元是LikeCoin的讚賞公民,「讚賞公民」其實是與Matters毫無關係。因為加入讚賞公民的用戶,可以只去點贊一些博主的 Wordpress 網站。
「讚賞公民」的運作,可以看LikeCoin網站的各項解說,但是在我的觀念,「讚賞公民」不是為了「營運資金」,而是團隊在教大家用「LikeCoin」。只需用最簡單的方法「拍手 / 打Like / 點贊」,已經直接將 LikeCoin 送給作者。我自己觀察,團隊正慢慢教大家怎樣用區塊鏈貨幣LikeCoin 於「拍手」,進而有LikerLand知道自己有一個「區塊鏈錢包」,之後並且可以「贊助 / 支持作者」發送金錢,再慢慢至「LikePay」的支付,或者未來的 API 項目,人人也可以在LikeCoin區塊鏈上建項目。
讚賞公民的每月五美元,其實是從市場價買入LikeCoin至自己的戶口,當然這樣的買入是建立了「交易量」,不過,實際交易量其實少之又少。現時可能已有 2000位讚賞公民,每月5美元,實際一個月的買入交易量只是 1萬美元的交易金額,對一個區塊鏈貨幣項目,這一個交易額實在太少了,對幣價影響極少。
「錢」其實不是從「區塊鏈貨幣」而來,若用「貨幣」的觀念,區塊鏈貨幣的幣價價值其實不是這一個貨幣本身,而是「交易叫價」。「錢」是從「因為有人想買入這一個貨幣,並達成交易而來」。
而當中的區塊鏈貨幣,在LikeCoin 可看白皮書的產幣量,現時每天大約是五萬多LikeCoin;而Blurt 更簡單,起始的幣是從Steem 分裂而來,而這些幣實際只是「數值」,而有沒有價值,便是看有沒有人「出價去買」。
現時Blurt 幣只上了一個交易所 「Ionomy」,金額是 1 Blurt 等於75聰 (BTC).
綜合回上面的三個問題,我的目標是「賺更多比特幣」,故此,每一段時間賺到區塊鏈貨幣便會「賣出」兌換為「比特幣」。
而參與上面這些內容平台的原因,是因為「比特幣」除挖礦外,便只有買賣賺差幣 或 賭博 來為「比特幣」增加數量。但是,我不想被這樣起跌而影響日常工作,因而選了「內容平台」來將手上的區塊鏈貨幣增值,(即是透過發帖,獲得帖子上的獎勵),並將這些獎勵的 Steem / Hive / Blurt / LikeCoin等等,其中一部份兌為比特幣。如此,手上持有的「比特幣」便變相持續增加。
最後,金錢的價值是否長久或高低,甚至錢從何而來,其實我也不太理會,只要交易所上有人掛單買入該種區塊鏈貨幣,只要有成交,便代表有「錢」。而當中的錢不是平台,也不一定是開發團隊,而是有用戶「想買入」該貨幣。正正上面的各項內容平台,都是建基在「使用者」身上,所以,項目方「只要讓參與者懂得使用該貨幣」,慢慢便會有人去「買入」該貨幣,只要不斷令到「想買入的人增加」,慢慢價值便來。
有平台用「賭博」來創造「用幣」;有平台用「區塊鏈遊戲」;Steem模式是「點贊審查收入」,手上的Steem越多,每次點贊別人時,點讚者所得的「審查收入越高」。
這是我其中一個戶口,透過點贊別人 (即是打Like / 拍手),當中所收到的「審查收入」(Curation),因為手上的幣越多,收入便越高,所以這一類平台的使用者便會持續買入更多的 Steem / Hive 或 Blurt。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