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文明之眼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大政治家】上篇

文明之眼
·
·
中國為什麼有這麼多不願漢化的民族?盛世明君隋文帝,晚年裁盡學校酷法暴政,為何如此反常?早年的劉邦拿儒生的帽冠當尿盆,為何晚年卻尊儒學拜孔廟?

對現代中國人而言,各朝代的最大貢獻,功莫過於疆域開闢,德莫過於民族融合。

《淮南子》禹治洪水... 化為熊。

許多傳說都變成神話,故禹化為熊不入正史。其實『熊』是荊楚首領古姓,大禹為了治水而順隨土俗,口說蠻語身著蠻服,也因此深得荊楚人心,方才使治水順利進行。

華夏文明不是自古而然,而是不斷分享與融合而成。三代的改朝換代屬於道德代興,對華夏文明則是傳承與發揚,因此東夷滅夏后而建立殷商,東夷就徹底融入華夏民族,之後西戎興起周朝代商,西戎就徹底融入華夏民族。

因為文化傳播沒有障礙,所以融合傳承沒有隔閡。

但到了周朝天下宗周,周禮讓周人虛尊自大,於是在北邊築起長城,以隔絕狄胡遊牧之豺狼,甚至也在西邊築長城,以隔絕戎秦粗野之惡虎,於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遂成笑談。

在中國這塊大地上,繼夏而興的趨勢順序,應該是東、西、南、北,東夷興則商代夏,西戎興則周代商,南蠻興則楚代周,北狄興則胡代楚,若沒有周朝的畫地自限,中國可能早在兩千年前,就已達到今日的疆域,而且全都是同個民族。

周公旦用禮教畫地自限,秦始皇用禮法中央集權,妄想以暴政統治中國萬世,所幸秦朝短促二世而亡,但三代典籍也因此消亡,好在周守藏室之史李耳,意外保留了一小部分黃老思想。

到了漢武帝則獨尊儒術開設州牧,將臣視為犬,將民視為羊,將胡視為狼,只有皇族才是人,犬、羊、狼、人,是中國兩千多年來不可言傳的意境。兩千年來,受儒教洗腦的中國百姓真當自己是羊,任憑官吏貪婪恣意狂吠,直到活不下去才起義造反。

專制保守的儒法思想,使漢人與胡人勢不兩立,一旦漢族勢衰,胡人便趁勢南下,中原飽經戰亂蹂躪,終於胡漢揉合成一團,代秦、漢而起的,是更強大的隋、唐,此時的民族融合程度已達到很高水平。

但是好景不長,獨尊儒術的科舉制度,也在隋文帝手中誕生,於是隋朝開始快速腐化。到了隋文帝晚年,他幾乎裁盡學校,以暴政懲治貪腐,這位盛世明君的反常行為,可能令人不解,但卻也可惜沒有人認真瞭解。

隋文帝是個非常勤儉樸素的人,對儒學其實也不是很了解,科舉制度的提議與興辦,估計是楊廣與南朝遺臣的穿鑿。在推行科舉不過十餘年後,貪腐之風便瀰漫於朝野,而這是隋文帝無法容忍的事情。

其實由隋文帝的反常舉動,反而能說明貪腐風氣在隋文帝眼中,才是如同瘟疫擴散般的人禍反常,因為在北朝、隋初貪腐都只是個案,但到了文帝末年,貪腐卻成為風氣瀰漫朝野。這誤國害民的貪腐風氣,並不是中國人所特有,更不是人類與生俱來,而是思想專制腐化的結果。

到了隋煬帝上台,科舉制度就算板上釘釘了,於是中國人愈來愈迂腐、貪腐、陳腐,當然這是漸進,久而不覺其臭,畢竟儒學是維持秩序的好學問,科舉是選拔人才的好制度,只是儒教科舉一結合,就使得中國由盛轉衰千年不止。

中國內部族群的不斷鬥爭,是中國衰變的一項重要因素。隨著儒子滿佈朝野深入民間,專制腐化程度就算爛到根上了。一個虛尊自大的傲慢天朝,輕蔑鄙視文化習俗落後的民族,那麼其他民族還能夠與天朝一心嗎?

由於受專制腐化的影響,漢人的地位反而愈來愈低,宋向遼納貢對金稱臣,元朝將『人』分為四等,受儒教腐化最深的南(宋)人,當然屬第四等,也將『民』分為十等,第八等為娼妓、第九等為儒生、第十等為乞丐。

其實腐臭通常只有外人聞得出來,身在其中往往難以察覺。蒙古人對儒子的態度,就頗似於早年的劉邦,他甚至把儒生的帽冠當尿盆使,對儒生的態度可謂極其輕慢污辱,但晚年的劉邦,卻尊儒教拜孔廟,是不是很有趣?

其實這才是儒教的可怕之處,所有皇帝都無法抗拒其誘惑,這誘惑就是『尊皇權』,利用儒教禮制讓皇權高高在上,上行下效以此類推,在官吏之間「官大一級如父母」、在官與民之間也有所謂「父母官」,這種極不合理的政治生態,竟宰制了中國人千年之久。

就如同劉邦尊儒教,元朝最終還是儒教科舉,到了元朝末年,朝政徹底腐敗人民水深火熱,逼得人民只得起義造反,於是驅逐韃虜建立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平民皇帝,不但重啟儒教科舉,而且還變本加厲八股取士。

如此一來,官吏不但貪腐、陳腐,而且還明顯地更加迂腐,因為以管窺天見解狹隘,於是君昏臣庸每況愈下,相較於之前的朝代,明朝才真的是『天朝』,不僅國天臣天,皇帝更是天,有修神仙的,有攢私錢的,有做木工的,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受不了天朝壓迫的女真人,終於以七大恨起兵造反,於是清朝與明朝分庭抗禮,最後的明朝皇帝崇禎,雖然勤政卻是少年意氣志大才疏,百官則是腐敗貪婪見識淺陋,於是內外交困的明朝就此倒下。

清聖祖康熙可謂千古一帝,這倒不是什麼恭維之詞,就好比豋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不是最高卻相對最高,它位於廣大的平原之上,所以看起來就特別地高。因為清朝仍沿用明朝的儒教科舉八股取士制度,所以中國普遍的文化水平可想而知。

康熙、雍正、乾隆是清代最英明的皇帝,創造了足與漢唐媲美的盛世,此三人的漢學修養最高,卻也是文教興獄最猖狂的年代,理由很簡單,皇族學漢學卻不必科舉,他們是做通才而不用當奴才,所以清朝皇帝個個「聖明」,直到外國人打進家門。

儒教對民族融合的貢獻,並不是同化而是腐化,遼、金、元、清其實都不願意被同化,但卻又無法抗拒誘惑而不得不被腐化,這種融合可說是最卑劣的融合。時至今日,中國仍存在族群問題,就是因為腐化而不同化的結果。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