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圣君情结
这大概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对中华民族潜移默化的最深影响,也在深刻的塑造着今天许多人的政治观念。
“君主都是好的只有手下人是坏的”“只要有个好的君主我们就能生活得好”“Local Gov做尽了坏事但是君主是好的”等等。
只需要把君主换一个词就知道这在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次的话语在今天的生命力了。
第一个问题:这种情结从哪里来?
我自己的答案是从历史和地理中来。
有人做过一个很有趣的思想实验:如果十三殖民地并不诞生于北美而在欧洲,那么是否还会生成今天看来的美国民主制度?
答案是否定的。
他的说法是这样:美国民主制度的诞生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历史地理条件:远离欧陆的纷争。如果十三殖民地存在于欧洲,那么他们被迫于欧陆不断的国战而将远离民主这种扯皮的制度,倾向于建立一个“强大如法国一样的政府”以期维护国家利益。
这种说法在历史上不无印证: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一项政治制度是独裁官制度,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大型灾难或其他紧急时刻,虽然每年经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选举产生了两名执政官,但在上述时刻元老院有权任命一位独裁官,独裁官拥有今天看来的一切“皇权”,包括统帅军队、制定或废除法律、授予或剥夺公民权利等。
这项制度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时,汉尼拔以奇兵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元老院紧急任命费边为独裁官,打击了汉尼拔补给线,为罗马扭转了前期败局。
说那么多要表明的有两点:
1.地理上与热点地区的隔绝是产生民主制度的重要因素。
2.处于战争时刻的民族很容易追求强有力的统治。
回到中国。
自黄河流域兴起文明以来,东至东海,西至青藏高原,南至南岭,北达太行山的天然地理屏障使得中华民族在诞生之初就与世界其他地方隔绝,形成了“东亚房”的格局。
这种格局挡住了别人,但是也把自己文明跟许多其他民族关在了一起。
于是就产生了战争。
黄帝蚩尤涿鹿之战,黄帝炎帝阪泉之战,中华民族从一开始睁眼的记忆便是战争。
后来更不用说了,商灭夏,武王伐纣,犬戎入侵,春秋战国直到秦朝统一天下,中华民族的幼年期充满了战争,甚至可以说是战争塑造了中华民族。
如此长时间都处于战争,让我们回头看看刚才说的第二点。
而第二点还内含了一个自我强化的逻辑:处于战争时刻的民族很容易追求强有力的统治;强有力的统治使得发动战争的代价变小,进而使得统治者发动战争的意愿增强。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母体是政治。
查尔斯蒂利认为:是战争缔造了国家。
马基雅维利认为:战争造就了君主,而战乱使得人民呼唤君主,期待来自君主的保护。
这就是圣君情结的产生。
其次,我们要说这个情结在今天的存在是否合理。
不合理。
帝制都已经结束多少年了,与帝制伴生的情结在今天还存在怎么可能合理。
圣君情结的本质,是在自身缺乏保护自己的条件下,为了生存而诞生的一种必然选择,这听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那我们回头想一想,帝制为什么被推翻了?
甚至更深一层,为什么民主制度伴随着工业革命传播到了全世界,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公认?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是这样的: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不仅在于生产领域,对于个人来说第一次拥有了“自己改变自己生活的能力”和“自己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文艺复兴以来对“人自身的价值”的认可第一次有了来自生产力的支持,人真正拥有了成为自己的主人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我都已经是我自己的主人了,那我还要一个骑在我头上作威作福的皇帝干什么呢?
于是巴士底狱一声炮响,愤怒的法国人冲进了凡尔赛宫,给全世界送上了《人权宣言》。
为什么叫《人权宣言》,因为人拥有了维护自己权利的权力。
自文艺复兴以降的对人的价值的追求终于在蒸汽机的轰鸣中拥有了向高居于全世界的王座之上的帝王们挑战的权力。
听出问题了吗?
在人的自我价值和能力得到肯定的今天,一部分人仍然保持着来自上一个时代的圣君情结,这不是跪久了站不起来了又是什么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