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投資大師的錯誤學習(上)
在學習如何投資的過程裡,免不了要跟隨投資大師的腳步,去了解他們所架構的投資理論與實戰經驗,期許自己也能夠跟這些大師一樣,能夠在投資的世界裡站穩腳步,持續賺取穩定的報酬。而對於這些投資大師,首先會看的是,他們過往的戰績,又是多麼眼光獨到或是洞燭先機,所以才能有著許多的投資成功經驗。月光原本也以為如此,要挑選投資大師,當然先找有名氣的,賺得多的,這樣就算只能學得皮毛,也能有所獲益。即使這些大師有失敗之處,那也是很少發生的事。但自從閱讀他們的書籍之後,才逐漸發現他們自承錯誤的次數就不少,彼得。林區認為,只要十次投資裡有六次是獲利的,那就很不錯了。
華倫。巴菲特也自承錯過許多科技股,例如谷歌和亞馬遜及微軟等公司的投資機會。連購入蘋果股票,都是因為在他的得力手下建議之下才買入的,因為他一向認為科技股超乎他的能力圈範圍,而不去投資。而且他還說道:以前會犯錯,之後也還會繼續犯錯。代表犯錯是不可避免的。這樣說來,犯錯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麼買賣投資標的時,也要時刻謹記此點。以大師的思考方向來說,在最順利的情況下,就是買進一個持續成長的好公司,然後就什麼都不做,等著公司逐漸成長就好,如此無論是價差或股息都有了,只需要耐心等待就好了。
而實際上,事情往往不會如此順利,而是有很多變數存在,畢竟市場競爭是很激烈的。即使是跨時代的產品,例如手機或是電動車,一開始獲利頗豐,也都會慢慢有競爭者出現,瓜分市場利潤大餅。公司有可能競爭優勢不再,或是轉型失敗等,造成成長力道趨緩,甚至衰退,因此才會需要持續有研究新標的之必要。換言之,即使外表看起來按兵不動,沒有變動任何的投資標的,實則卻是在持續找尋新的標的。巴菲特雖然主張集中持有數檔投資標的即為已足,但不代表他不會買入些微零股以觀察企業的動態走向。所以,持續的關注各類股的走向,是必備的功課。
即使如此,仍然會錯過許多值得投入的好標的,這也是常態,不必太過在意。而在這個ETF盛行的時代,投資人可以將ETF投資的標的當作參考。有專家會說,因為可以賺個三四成以上,所以即使有些ETF的內扣費用比較高,也可以忽略不計。意思是小細節可以忽略不計,而有的專家則很注重這些被扣掉的手續費等費用。固然,投資的方向對了,也實際上獲利了,那些小錢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方向錯了呢?是不是反而會很在乎?如果真的在乎的投資人,也可以自己從ETF的成分股中,挑選自己認為值得投資之處。就像0056,依照官網說明,是從台灣50指數及台灣中型100指數所組成的採樣母體為中心,篩選並預測出殖利率最高50檔股票的成分股。
所以投資人可以從這50檔個股中,去挑選自己認為合適的個股並持有之。這道理就像是如果十分看好台積電,就直接購入個股,而非去買入含有台積電的ETF。如果確認自己可以承受持有個股的風險,那就直接持有台積電,去承受較高的波動度,以追求較高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