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UglyBull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被壓迫者劇場系列:[譯]關於論壇劇場的20個基礎問題

UglyBull
·
·

原刊於: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646059/

Twenty fundamental topics on Forum Theatre

in Augusto Boal: Games for Actors and Non-actors

譯者:塗尓幹

——譯者注:只是摘譯,經過譯者提煉和概括,僅供參考。



1 是壓迫,還是攻擊?(opression or agression?)


讓我們想象下面的情景:一個人在毒氣室裏,距離同他的死只有幾分鐘時間了。劊子手打開了毒氣閥。另一個地方,另一個人被綁起來,眼睛蒙著,站在噴火部隊前。幾秒鐘後,軍官下令:開火!


我們可以以這樣的情境作為論壇劇場的開始嗎?我認為不可以。


當然,這些都是極端的例子。但事實上很多戲沒有給任何選擇的可能。論壇劇場是想製造缺口,打通解放之路,而不是使人們反抗那不得不屈服的高墻。


以上的例子無法在論壇劇場裏使用,因為它呈現的不是一個可以鬥爭的壓迫,而是無法規避的攻擊。



2 (論壇劇場中的)戲的風格(the style of the model)


當核心問題是具體的,整個戲就會更傾向真實。


最重要的是,超過了其他所有的事,論壇劇場應該首先是個好看的劇場,戲本身帶給人愉悅的美感。我個人的更喜歡戲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形象劇場發展過來的。


在我看來,風格是不重要的——應該視實際內容選擇風格。有三種形式的儀式∶1/ 真實的儀式,2/ 推論的儀式,3/ 隱喻的儀式。



3 劇場裏的問題一定要緊急的麽?要簡單的還是複雜的?


如果問題呈現得清晰 具體 緊急,那麽由討論帶出的結果也會清晰具體和救急。


缺乏精確的問題的情況,只有在論壇只分析情況而不“合成”解決方案時,才會出現。



4 我們一定要達到一個結果嗎?


我相信一場好的辯論比結果 方法更重要。



5 是否需要有未來之行動的戲?


我想,在正在進行的例子,很有必要描述未來行動的部分,因為實際行動中很快就會體驗到這一部分。它可以算作是實際行動的‘預演’。



6 Model or anti-model? 錯誤還是懷疑?


有一段時間,我想model一詞已經包含了“要跟隨的方式、途徑”的內涵,但我使用“反模式”後,我又回到model上,因為我發現model也可以是用來討論的,不是跟隨的。


經常有觀眾會指出某某作為主角的觀演者的做法是“錯”的。這,只會是對觀演者來說,不是對我們。總之,合適的說法是,我們“懷疑”他/她作為被壓迫者的做法。



7 丒客的角色


*丒客必須避免任何可能操縱或影響觀眾的行為。


*丒客不以自己個人的意見做決定。


*丒客必須始終把觀眾的疑惑還給觀眾,他們才是能做決定的人。


*丒客必須時刻關註“不可能”的(magic)方法。


*丒客的肢體立場非常非常重要。


*最後,我已經提過,丒客必須是“蘇格拉底式”的——辯證地,通過提問,通過疑問,他/她必須幫助觀眾提煉他們的想法,準備他們的行動。



8 戲劇性,還是反思性?


我想這決定於演出的目的,和上演的環境。它取決於劇場的人數,和具體條件,如場地,道具等。



9舞台設置(staging)


雖然很多劇團很窮,但設置還是很需要的。越關註劇場的美學,越能刺激觀眾的參與。



10 熱身的功能


熱身練習除了熱身外更能凝聚一群人,一種“共同體”。


但這不是必須的。不管何種情況,真正能讓人們熱起來的,是演出主題和演出本身。



11 演員的功能


演員必須非常非常辯證的。他們要讓上台的觀演者感到反抗壓迫不是那麽容易,但又要鼓勵他/她突破壓迫。即阻擾,又鼓氣。必須知道怎樣接拋球,知道停留和前進,怎樣更有創造力。他們必須對失去自己的角色(在一旁觀看)一點兒都不恐懼。


人從教中學(教學相長)。教學,教即是學,否則就不叫教學(pedagogy)。



12 關於戲的重複


當觀演者們活躍於舞台,戲就要不斷地被重複。因此戲有時會顯得沉悶。一個建議是:每重複一次,演員都加快一點節奏。



13 宏觀宇宙和微觀宇宙


有的時候solution是在戲的舞台上無法解決的,怎麼辦?比如一件事,又是叫了警察,又是叫了律師,甚至親朋好友……甚至整個劇場的人都成為了舞台的一份子……


波瓦說這是件好事。



14 怎樣替代一個角色但又不把它換成另一個人


觀演者必須尊重問題本身所帶的東西(the givens):

首先,人不能改變問題所在的社會環境。

其次,人不能改變角色(character)的動機。

最後,能改變的是動機的性質(characteristics):怎樣做那個人必須要做的——問題就在這裡。



15 什麼才是“好”的壓迫?


我的感覺是所有壓迫都是同等的重要。


雖然有人的壓迫在另一些人那裡就是微乎其微,但當壓迫壓在每個人頭上時,都是那麼難受(suffering)。被壓迫者劇場的目的就是幫我們解放我們自己。


所以我覺得不應該給壓迫分門別類。


當然有的壓迫比別的更野蠻。


所以我們應該咨訊觀眾,並盡量把所有壓迫展現在論壇劇場裡,只要這些壓迫是:真的壓迫,是非常想從中得到解放的參與者所親身經歷的。



16 誰可以替換誰?


只有是與那個角色有相同的受壓迫經歷的觀演者,才能替代被壓迫的主角,去尋找新的解放的方法或形式。


如果觀演者沒有相同的經歷,也想去替代被壓迫的主角,我們明顯看出這是一種“忠告”劇場:一個人在“教”另一個人應該怎樣做——像傳福音似的。


論壇劇場有他自己的規則,必須尊重之。但如果,偶爾的,觀眾在特定的時候,因為些特別的原因決定改變這些規則,你可以改之。但是,有兩條最基本的原則不可以改:觀演者必須是戲劇行動的主角,這些觀演者必須以自己生活的自己來演這個“主角”。這是最重要的東西。


朱利安·波瓦問(波瓦的兒子):“在‘慾望的彩虹’,你說我們都有內在的自我,都有內心的聖者和魔鬼,每個人都有全人類的潛能。你又怎麼解釋:只有被壓迫者才能演被壓迫的主角呢,如果他們都有全部人的潛能的話?”


我相信,當我們面對具體情境,壓迫是可辯的,如罷工、工資談判等,只有當中被壓迫的人才知道如何做——我們必須有具體情境的知識。然而,當我們面對沒那麼特定的壓迫時,或使用形象劇場的時候,任何人都可替換任何人,因為我們在面對感受、情感、主體性和模糊。



17 論壇劇場裡的戲(model)應怎樣排演?


排練model的方式有很多。我的方法裡面有著對動機和風格的分析性的練習,然後練過的各種可能性“整合”成一個整體。


排練時要慢慢排出那種分離的、純化的動機,這樣一是可以幫助演員發現原來場景裡不明顯、不易被發現的細微差別,把它們拿到表面,讓人感受,讓人思考;二是,幫助演員去創造體現特定場景的新語句和動作;最後,幫助演員對之後觀演者上台參與演時所需要的反應,做些準備。


此時可經常使用一些小技巧如,“人為暫停”,每個演員在說自己台詞前,都要停幾秒鐘,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衝突裡。


重複的排演還可以幫助發展不同的風格,試試各種不同的風格,如喜劇的、悲劇的、默劇的、恐怖片的等等,最後的時候取捨出合適的部分。


排演就像畫家的調色板,讓演員把各種可能的性格(角色)都裝備上,再一點一點把性格描繪出來。



在2001年。。。


我們的巴西的被壓迫者劇場發展了以下的準備論壇劇場的簡易方式:


1 整個組選擇一個“主題”,或中心idea,或事情,然後分成小組。


2 每個小組都為這個主題做一個“形象”(image),是一個概括的、抽象的形象。然後其他人給予評價。


3 造型裡的每個演員(可以在指揮下),展現這個形象的符合邏輯的動作——即形象裡的各個性格可能會如何動。評論之。


4 每個小組決定他們要演的故事,並即興演之。然後回到大組,show之。


5 物之形象(image of the things)——舞台上的所有的物開始表達。表達不一定是從口而出,肢體一開始就已經在表達。很值得注意的是,舞台上無論什麼物件都必須有他的意義,而一般在台上的物體都不表達它在生活中的意義,舞台上的東西不會是它原本所代表的。如果我們要用一個真實的手機代表舞台上的手機,我們必須發明創造一個更大的,或更小的,材料也不一樣的來。要展現一個能反映意識形態的物體,那要能體現出是誰在用它,它是用來幹什麼的,何時、怎樣和為什麼用等等。沒有東西在舞台上沒有意義的,它們都必須有內涵、思想、情緒。團隊需要感受這些東西並對對它們的感情給予評價,再表達出這些物品在劇中(它們自己不能表達的)所要說的話。


6 動力形象(kinetic image)——每個演員,單獨地,在組員面前演他/她的角色在真實場景中可能的所作所為。組員就所看所感給予評價。


7 整個組必須做一個“中國式危機的形象”(image of Chinese crisis),就是說,這個形象是關於主角到了要做不可逆轉的行動或說了不可逆轉的話的關鍵性時刻,這時將決定整個劇的結局。


8 形象裡的演員應該在一個人領導下,同時說出“他們的慾望獨白”——在具體情形下每一個人的需要。


9 “行動中的慾望形象”——演員應該以很慢的動作展現他們在行動(即劇中,action)中的慾望。


做完了這些所有步驟後,整個劇團要做一次整體的即興創作。




18 論壇劇場能改變主題嗎?


有時可以的。(舉例,略)例子想說明,如果一場辯論很混亂的話,那首要要討論的,是否應是“如何組織一場討論呢?”




19 論壇劇場裡可以有人只當“觀眾”嗎?


不可以!



20 一場論壇劇場何時結束?


永不。


論壇劇場不是要得出一個解決方案、或宣洩情緒,相反,它是要鼓勵自主的行動,激發的轉變的創造力,是要被壓迫者(主角,觀演者)有機會有能力為將來的行動做練習。即使未來的(劇場)情景是想像出來的,但他們要面對的壓迫(不管是本身being,還是那形象image)都是真實而存在的。


劇場也不應該結束。被壓迫者劇場就是精確地位於虛構和真實之間,並且這個邊界肯定是交錯的。


如果一齣戲在虛構中開始,它的目的也是要把它的故事整合在現實中、在生活中。


現在,當很多“確定”都變成了“疑惑”,當很多夢都暴露在日光下枯萎,當很多希望都變成了假象——當今我們生活在迷惘的時代,滿是困擾和不確定。同時我比以前更堅信,對劇場來說,最好的話,它要在合適的年代問出對的問題。讓我們更民主一點,讓我們的觀眾告訴我們他們的慾望,讓我們為他們展現別樣的東西。讓我們期望有一天——拜託,是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能夠說服和驅使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領導,做(跟劇場同樣的)事情:問他們的觀眾——我們——他們應該做什麼,以使這個世界是個宜居和快樂的地方——是的,這是可能的——而不是建一個碩大的市場:在那裡我們只是在賣我們的商品,還有我們的靈魂。


期待吧!

一起努力吧!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