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專輯解構】葉穎 - 〈活得像自己的名字〉:不管快樂或悲傷,都是成為獨一無二的滋養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關於人生的大哉問總是歸結到這三個問題。古今中外思想家給予人們很多想像與思考脈絡,為的就是讓人在夜深人靜或失意迷茫開始思考「我」這個人時,能有如一盞明燈指引前行。這是「上帝」對保有智慧思想的我們,出了一道需花費一輩子來解答的習題,也是一件必須從做中學的人生試驗。過去我們可以從思想書中或文學小說中尋得脈絡,近代影像聽感世界發達,可以從電影音樂中找到創作者們想透露的觀點,而葉穎,便是用音樂試著回應這些觀點的創作者。經歷人生低谷,她用了一張EP和兩張專輯,並以身心靈三大階段為目標,創作一首首關於心靈的叩問、對世界的景仰。《活得像自己的名字》絕非創作中的偶然,而是在旅行到某個階段時必須要駐足下來設立的里程碑,告訴一同進入心靈世界的聆聽者,接受自己的樣子,才能活得像自己的名字。
本文將就專輯介紹(包括理念、脈絡)、各曲意境兩大部分談起,其中各曲意境中將穿插每首歌的創作過程、音樂、歌詞解析三部分。
專輯介紹
◤ 專輯理念◢
活得像自己的名字
是我的願望
人生花很長的時間去搞定自己的情緒,對抗自己的負面。
後來才領悟,真正的解法,不是要戰勝自己,而是接受自己的樣子。
不想再執著完美,不想再索求認同
跟自己好好相處,好好活著,就足夠有價值。
一次次呼喚自己的名字,我變得完整而有力量。
我相信需要的一切 都已經在我們心中。
從專輯介紹中提到「對抗自己的負面,不是要戰勝自己」,這是在看完這些如夢似幻的風景後,回到內在世界的自我覺察,透過歌曲指引路徑,找尋原本的自己。因此這張專輯十首歌不管以第幾人稱為角度,最終都可以自我為出發作解釋。這是張很容易一聽再聽的專輯,透過歌曲的排序可以很自然地踏上葉穎所描述的世界,在這世界中不管帶來的正面或負面情緒,都將只是能量而一一消融,將常常為了生活抱團求生卻忘了自己的我們,能有段時間真正屬於自己。
專輯封面則請到以專輯《八歌浪Pakelang》獲得第64屆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的其中一位設計師于薇所設計,粉漾的珍珠與背景幾乎交融,代表著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不同的能量光源,同時也象徵著靈魂的某一個部分,經由具體可見的形象讓人看清並試著了解。
◤ 專輯脈絡◢
談完專輯的概念,筆者提出五點幫助讀者在聆聽專輯時可以特別欣賞的地方:
第一、整體脈絡上如同專輯概念,說的是一段領悟並接受自己樣子的過程,因此從一開始在愛裡找尋自己,感謝這段經歷帶給自己的傷痛與成為探詢自己的動力。曲序上來說,一至五首是追尋自己的過程,之後以第六首為分水嶺,開始向外與他人產生連結、發生共感,並在最後迎來勇敢踏出下一段愛的道路。從第一首到第九首完整囊括了整段自我療癒旅途的經過,而最後一首〈只是需要你的陪伴〉則像是結尾的延伸,用真摯的感情再次訴說愛的感受,不管是愛自己或愛別人都能從中得到溫暖。
第二、編曲上鬆緊有致,會發現專輯順序聽下來單數首大部分會放入較多配器進行編曲,將氛圍音效稍微置於歌手演唱之前,這時可以放心地讓情緒隨旋律浮沉,得到心靈淨化。雙數首則大多以鋼琴、吉他等簡單伴奏形式進行,可以明顯感受到葉穎唱歌的特殊之處,體會用語言或吟唱治療自己的心靈。由於曲風上多為世界音樂,透過這樣的穿插,讓人聽了不至疲乏,反而能相當完整地享受整張專輯。
第三到第五點是針對細節處做提點:
第三、可以特別注意葉穎特殊的歌聲詮釋方式,包括她的吟唱聲、氣音及升降音。
第四、歌詞多以主副歌模糊的方式呈現,它的功用包括:增加重點辨識度、打破原先聽感,讓不熟悉的歌曲編排能有新一層的體驗。我們可以從〈謝謝妳總是讓我傷心〉及〈原來是寂寞〉兩首歌做為主要例子,在後面的單曲解析中介紹。
第五、音樂和歌詞總分飾著正向與負向情緒,因為正負向無關乎好壞,因此可以看到:音樂歡快,但歌詞總是需要有人陪伴;音樂沉重,但歌詞講述的卻是要讓人笑著面對。
各曲意境
〈謝謝妳總是讓我傷心〉-上天從不吝嗇讓我們學習擁有與失去,所以,謝謝你讓我傷心
葉穎:「很多人會覺得分開好像是不好的,但其實回頭看會發現仍是有值得感謝的地方,所以我覺得我只是把感情上會有的快樂和痛苦真實呈現出來,不管是美好或傷心,它們都是值得被留下跟被記住的事情。」
歌名上可以看出第一個亮點,那便是葉穎把看似悲傷的歌名,轉化為輕巧曼妙的聲音,就如她在專訪上說的,負面和正面情緒都是一種能量的湧現,而這樣的情緒都不應該被正負面所否定。
◤音樂部分◢
葉穎:「這首歌創作開始是先有中間的吟唱,之後才有了副歌。編曲使用了較多的打擊樂器,因為當天錄音時樂手老師帶了非常多的小樂器,於是製作人請他嘗試各種不同的聲音,最後選出所有人都喜歡的樣子。另外電吉他手大偉也從中加入了很多飄渺的音色…」
這首歌由於無明顯主副歌分段,反倒凸顯了Bridge段落上的氛圍烘托與情緒高點,而整首歌最hook的地方也當屬該段中「你是我變好的目的,也是我的恐懼」這句,主要來自於前面音樂的情緒堆積,到此便直接走向高音並關掉了所有配器聲,直至「我們」一句的衝出,也是進鼓的瞬間,帶動了整體情緒與律動,這樣的聽感落差會讓人不自覺舒服到起雞皮疙瘩。
另外,葉穎提過這首歌的開始來自於中段的吟唱,其實該段也正是靈魂所在,在功能上它是整首歌轉換調性與旋律的重要所在,而在整體氛圍上成為一段情緒紓緩、改變前面四段副歌帶來既定節奏的轉換。
◤歌詞部分◢
葉穎:「關於Bridge段上的歌詞『你是我變好的目的,也是我的恐懼』,我覺得當放在親密關係裡面,你就會不自覺想要成為一個『對方喜歡的人』,但這樣到底最後是成長還是可能一起沉淪?這件事情變得很難判斷,有時候這之間僅一線之隔。」
筆者也相當喜愛這首歌在Bridge之後的用詞,除了創作者的想法之外,筆者也試著這麼解釋這段話:
「你是曾拯救過我的人,卻也是傷害我最深的那個。」
情感中的不純熟來自於那時相愛的的兩人只想著對方愛不愛我,並想從對方身上獲得自我滿足、肯定或甚至安撫,而這些都歸於對自己的不認識。生命中的第一段感情往往會那麼痛且無果,是因為我們總不是先愛自己,便去愛別人,在交往的過程才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在愛自己。雙方這樣下去才會彼此消磨,直至殆盡為止。
恐懼一詞用的非常打中痛點,筆者認為很像心理學中提到的「社會比較過程說」,因為自身無法找出對某件事情的評價時,就會開始與對方相比,從自卑中找尋比自己更自卑的他人,進而產生優越感。但如果對方並沒有如此,或更多時候會是旗鼓相當時,那種因為自卑而找不到依憑的自己就會對對方感到恐懼。但我們知道這首歌並非聚焦恐懼,而是打從心底的感謝曾經對這段感情付出的彼此,唯有放下才能真正的釋懷,得到真正的解脫。
〈就是愛著如此奇怪的你〉-人哪!總是煩惱想與他人相同,卻又是獨一無二
葉穎:「就是愛著如此奇怪的你,其實說的也是自己,鼓勵自己不管過得如何仍然要愛著這樣的自己。」
尋求著他人的認同是多數人形塑自身成就的重要一環,如同這首歌的第一層理解,也是看似為了支持對方的想法所給予的一連串溫柔話語。但其實最優解答還是應該放在「愛著如此的自己」身上,符合專輯脈絡及主題。當以「自己看待自己」的角度回去看歌詞時,便像是到達另一種境地,以全然不同的感受去體會道理。
◤音樂部分◢
這首歌的音樂亮點在於開頭及結尾都能聽到的羊角樂器,葉穎說這個聲音其實一直在自己的心裡,聽起來相當遼闊,而且羊角這樣的樂器也因為每支角都各不相同,無法擁有一模一樣的聲音,因此具有它的獨特性,而這樣的獨一無二也正符合那個孤獨又特別的自己。
〈吹眠〉-生命的脆弱與堅強,在於適時表現被需要,不濫用勇氣
這是首筆者認為最貼近流行線,能迅速進入聽眾耳裡的作品,不管是多樣交錯的編曲、道出生老病死經歷的歌詞以及充滿神性氛圍的畫面,都各有讓人驚豔的地方。
葉穎:「其實這首歌幾乎遵循著自己編的demo版作改良,但其中後面一段像是進入黑洞般沉下去的背景則是方宜正老師加入了比較不規則長度的聲音,做出較幽微、詭譎的音效。而因為這首歌講得和催眠有關,所以也放入了17赫茲的頻率音,雖然人耳聽不到,但意識卻會不自覺轉變。」
◤音樂部分◢
編曲部分最讓人著迷的地方在於多重的合聲、融入西方管絃、打擊、印加傳統樂器等音樂,讓人置身於半夢半醒的潛意識張狂的階段,這正能將被生活束縛、筋疲力盡的人們,從迷途中導引出來。
在聆聽時可以注意在這幾個地方:
第一、壯美的聲響,包括鐘、和聲、吟唱,在開頭時所營造出的宏闊畫面。
第二、吟唱分兩種,一為遞進而短促的聲響、二為第一段副歌完後長而舒緩的聲音,兩者交融在歌曲不同部,距離感的同時也增加了耐聽度。
第三、二段副歌後如黑洞般的殘響,好似讓聽者掉入時光隧道,探索全知的境域。
第四、印第安長笛及如唸咒吟唱是為歌曲的靈魂,更是塑造神性氛圍的關鍵。
◤歌詞部分◢
在歌詞上的巧妙安排,包括埋在主副歌當中化用神明或生命中重要的人,給予出生到老年一段話,透過信仰,步步讓自己從恐懼生命到接受生命的過程,像是一條流水洗滌生命,也洗鍊出邁向神性的道路。
〈自己的房間〉-所有的負面都可以在這個小小的房間裡消化
走過生命最低潮的時刻,才發現應該要好好疼惜自己,唯有自己知道努力過了什麼,受到什麼樣的傷害和委屈。就像坐在床上,雙手擁抱自己,告訴自己,你很棒,你很努力了。
◤音樂部分◢
手碟其實相當適合在房間營造小卻充滿延伸性的想像空間,加上開頭的雨聲、貓叫聲及關門聲,畫出了讓人擁有安全感的界線,讓後面的歌聲成為心中或是這個空間唯一的喃喃細語,就像主歌中唱道「哼哼心中的旋律 丟掉幾句明天就會失憶的自言自語」拋卻今天的不愉快,陪著你等待陽光灑落。
而最後的Bridge段融入更多混聲,成就整首的情緒釋放。
葉穎:「Bridge段就是情緒的轉折,就像睡前總是會多想一下,那時的自己反而情緒波動會比較多,所以聽起來會比較『暴力』一點,但之後又回到平靜。」
◤歌詞部分◢
一個人的房間,產生屬於自己的生活步調,歌詞便以生活點切入,從瑣碎的細節記錄到深層意識的竄動,好像一個晚上、一個人的房間擁有世界般大的事情發生,隨即又迅速墜落。其中Bridge段的情緒在接觸深層意識後引發的躁動又到平靜,唯有自己才懂得自己經歷了什麼,也同時懂得照顧自己的方式,別為難自己。這是一首在自我意識中爆炸又救贖了自己的歌曲,想來非常適合迷失自我時聆聽。
〈愛咿 Aye〉-歌頌生命美好的同時,也感嘆著它的無常
葉穎:「先有了基本的旋律想法後,才有意識地找她們(泰武古搖)來配唱,為的是要表達一種輪迴、生生不息的樣子,透過聲音做出對生命的呼喚,同時表達任何人都曾對生命有某種追尋或是疑問。」
葉穎分享了這首歌的創作經歷,她說:「當初在音樂祭上聽到她們的表演時,就很確定要找她們來配唱這首歌,於是我直接到屏東泰武國小找她們。在與她們的合作過程中也讓自己學習如何帶領她們,並找到大家都喜歡的方式進行配唱。」
◤音樂部分◢
這首歌我們再次聽到以宏壯的聲音開頭,但特別的是,這樣的宏大並非正向,而是對生命無常、未知的讚嘆,開頭運用大提琴與彈舌聲切入,緩慢的音律塑造整體情緒壓抑的氛圍。而中間我們能聽到明顯的彈舌聲與彈指聲,引領聽眾秩序性地進入音樂所要營造的環境當中。最後我們可以放心地將所有的情緒投入在泰武古搖們所經營的氛圍當中,並隨之搖擺,感受大自然的餽贈,同時也體會生命帶給聽者最真實的碰撞。
◤歌詞部分◢
「愛咿」其實是排灣族平常唱歌裡面常有的感歎詞,透過排灣族語、英語、中文多語言穿插,營造另一種世界音樂的氛圍,用詞上逃不出對生命的思索、生死實虛的擺盪,如:「枯榮相偎 生死並列」、「鏡花水月 滄海桑田」是對生命流逝的感嘆,英語是描述探索生命後的一無所有,排灣族語則是對生命的關懷。
〈給一點溫暖〉-溫暖在無形之中回流,滋養著受傷的心
葉穎:「這首歌非常安靜,卻又溫暖無比,它的創作背景在疫情期間,看到大家都戴著口罩,好像世界充滿著距離,希望互相給一點溫暖。」
從〈自己的房間〉走出了世界,〈給一點溫暖〉也許是下意識為了得到認同,而對外給予能量,但放在專輯中卻讓筆者認為是分水嶺,劃分前段的自我追尋、認識自己,與後段的將能量分與他人。〈給一點溫暖〉中的能量,是源自於自我完整的形塑,也就是自己已成為較為完整的人,而後才慢慢分力量給其他人的過程。
◤音樂部分◢
最後是關於歌曲的編排,這首歌採用主副歌對調,將重點自開頭處便展現出來,前面的「我想多給別人一點溫暖」到後面「我想多給自己一點溫暖」再次回到與自己對話的主題。
〈原來是寂寞〉-眾人共有的寂寞,是彼此取暖的必要
葉穎:「疫情之下很多人都會感到寂寞,但對我來說寂寞並非不好,他可以是件很中性的事情。這首歌也是在疫情期間,大家不能旅行的時候創作,後段的有許多不同語言的聲音是我在過去旅行中遇到認識的朋友,請他們錄製一段和寂寞有關的事情!」
每個人生來寂寞,與孤獨不同的是,孤獨是種選擇,而寂寞則是被動接受,人不管生來死去都要面對寂寞,所以學會透過獨處才顯得更為重要。葉穎在過去專訪中曾提到,自己對死亡相當懼怕,但這幾年的經歷中讓她學習了與自我相處,透過孤獨,學習寂寞最後蛻變成這首歌,筆者認為相當可貴,縱使現在仍需要一些溫暖,期待能從群像之中找尋共通點,但人不就如此?在蹣跚步履中找尋同伴,然後再踏向屬於只有自己能走的道路。
◤歌詞部分◢
透過歌詞能理解,這是葉穎在專輯內所使用主副歌模糊的中的另一種形式-不斷重複重要字句「原來我們都…」,而不感到單調的原因,則要歸功於編曲及唱法的不同。這首歌主題「寂寞」,利用多種比喻、對待寂寞的方式做描述,我們發現,葉穎在每段落的最後總是提到較為負面的情緒結果,但在音樂上卻選擇以能量流動的形式,化解其中的悲傷。因此單看歌詞真能體會寂寞,但寂寞宣洩的出口還是需要透過音樂來化解。
◤音樂部分◢
就歌詞部分有兩點可分析,第一、關於一樣的字詞因編曲和唱法的不同而產生多樣性,雖然在歌詞上沒有明顯的主副歌區別,但在編曲上我們還是可以依稀分辨不同,包括較高昂的唱法與較多的音樂變化,而每一層次(第一段主副歌、第二段主副歌)仍會有編曲較強的氛圍。第二、音樂上選擇以能量流動的形式,化解其中悲傷的效果,關於這點主要仰賴葉穎那充滿神性的吟唱與和聲,不斷提高的爬升音階也順勢帶動歌曲走向不那麼負面的情緒當中。
最後,也必須提到歌曲末尾的亮點,透過人與人之間共通性的寂寞,在經由一段長時間行進的吟唱過後,背景音給到了許多人以不同語言的方式訴說寂寞,而在此期間會發現正能量源源不絕地湧現,正是這首歌所要傳達的訊息。
〈Spark !〉-幸福不在於得到的多與寡,而是選擇的難與易
葉穎:「我覺得Spark比較像是一種心理狀態,在那裡會感覺比較容易滿足,而歌詞當中所要講的事是『你永遠都還有選擇』,還有Spark可以去。」
透過葉穎的邀請,展開一段前往《Spark!心球》的奇幻旅行,那裡可以放下平時混亂的心理,一同走向光明。Spark(火花),我們在古今資料中都能找得到對於該詞彙的解釋,從過去典籍中提到它是柏拉圖主義中的心智(Nous),源自從生活中體會到超越生活之美,亦即從「自然」中通過「美」,感受到了超越自然的神性。而在最近幾年皮克斯電影《靈魂急轉彎》中也能看到Spark的化用。兩者都是都是在精神大於物慾之下,驅使了對生命產生細微感動的情緒。而葉穎所說的「選擇」則是屏除外在束縛後,我們所擁有的精神資產、人心的歸因。
◤音樂部分◢
這首歌前半段給予的音樂與編曲其實不多,主要凸顯歌手的聲音,以她的歌聲帶領聽眾走進心靈世界中。Bridge段以後背景音樂漸強,最後在末段重現副歌及詠唱達到最大,特別的是在拉長的詠唱聲搭配背景和聲虛柔的延伸高音,讓人不自覺便能透過音樂看見青鳥正翱翔高飛,相當精彩。
◤歌詞部分◢
「幸福永遠無法滿足」總會聽到人們有著這樣的結論,但這都是以物質至上先入為主的視角來闡述。葉穎經由歌詞,展示了追尋幸福的經過,在追求物質幸福的過程遍體鱗傷,最後排除了物慾的束縛,才找到原來青鳥(幸福)就在心中。
〈你哭完該笑了〉-縱使經歷了這麼多事情,還是要告訴自己會沒事
葉穎:「在感情的故事中也許對方扮演著壞人,自己縱使感到憤怒、悲傷、難過,但超出這些事情就會生出某種力量,所以〈你哭完該笑了〉是最後的勵志和鼓勵,告訴我們雖然經歷了這麼多事情,還是會沒事。」
◤音樂部分◢
專輯的最後用比較重氛圍的音樂呈現, 而葉穎的歌聲就像是被包覆其中,將原先混亂的情緒,用前半首歌的時間陳述,最後以衝出來的聲音展現破涕而笑的情緒,給故事一個完整的終結。
◤歌詞部分◢
比起前面的歌曲,這首更實際的面對關於情感的問題,延伸上首歌的星球世界,將自己置於宇宙中,並化身探詢著某個寧靜角落的人,並跟隨她的步調走進尋找某一個星球定居的過程。歌詞中也不斷拋出疑問與追尋過程的失落,一如提到:「試著看透 還是沒看破 想抓住什麼 不放手」或是「洪荒間 何處寄託」,最後我們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其原由來自於「等待太陽升起」這件事,和原先在宇宙間尋找幸福,這樣的解答顯得「簡單」許多,呼應了前首歌「青鳥就在身邊」,更與前面一首〈原來是寂寞〉有了關聯,同時將寂寞排除,最後也更呼應了第一首歌〈謝謝妳總是讓我悲傷〉,在悲傷與曾經迷離中,迎來最後的微笑。
〈只是需要你的陪伴〉-經歷所有悲傷與考驗後終於找到了方向
葉穎:「為什麼這首想要放在這裡呢?其實就像是想討拍,想帶著大家一起前進的感覺,當中的法國號像是引路人,並以短笛和法國號來做愉快的結尾。」
就像每部劇最終總希望迎來快樂的大結局,而這首歌正表示著,在經歷所有悲傷與考驗後終於找到了方向。
◤音樂部分◢
短笛搭配法國號的音樂交融,是這首歌成為歡樂基調的重要配器,他們帶動了整首歌活潑的律動感,一高一低、一深一淺地讓葉穎的歌聲能在其中穿梭,釋放歡樂的心情。
◤歌詞部分◢
縱使音樂歡快,歌詞還是給人一種需要陪伴、充滿不安的感受,舉凡:「害怕承認平凡 卻沒能耐生還」、「趁黑暗之前崩壞 在黎明之後悲觀」或是「徒留大把遺憾 無奈擁抱無奈」等,都陳述著自己的懷疑與不安,但也因為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陪伴與支持才顯得特別重要。最後一首歌,葉穎似乎想告訴我們,縱使找回了自己,有了面對自己的勇氣,但時常仍是會感到情緒低落,這時便需要「你」的陪伴,來渡過時而迎來的風雨。
結語
整張專輯我們會看到正負能量的湧動,不管是音樂與歌詞之間能量間的交融,或是整個專輯在面對負面情緒時如何透過旅程巧妙化解,這些都是這張專輯能帶給聽眾的體會。
從《生滅》到《活得像自己的名字》,如同走完所有困難經歷與自我探索,經由種種不得不放下的感情、不該過度滿足的物質慾望,學習用心觀察世界與自己的情緒,欣賞他們本就一體兩面的中性特徵。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在生命的歷程中,讚嘆生命的自在;感念彼此的相遇;崇敬自然的滋養,萬物有生滅,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活得像自己的名字,那便是每個人生下來的目標。
聽完並感受所有歌曲後,也相當建議購買實體專輯及聆聽專場,實體專輯中將多放入半個小時的Bonus聲音,讓聽眾在體會 《Spark!心球》的旅程過後,再次浸染在療癒世界中,持續調養自己的心靈。完成文章的當下還是專場售票期間,如果喜愛這樣的聲音,現場一定會有所不同,那樣的情緒渲染力定會帶給聽者全然不同的感受,當然之後有機會也會加入關於專場心得。
延伸、參考資料
【專訪/歌手專題】葉穎:音樂世界裡的流浪者、心靈世界中的遊牧人
《心靈奇旅》文化背景分析(上):Spark與柏拉圖的靈肉三分
圖片提供:流聲映樂工作室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