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閱讀筆耕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23|閱讀退居次文化?漫談抖音致命吸引力

閱讀筆耕
·
·
偽善即使再高明,也敵不過時間的考驗,在事實和危機面前總會真相大白;真善不需要裝,退去浮華也會一直永遠美麗。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 雨果.Hugo ,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閱讀退居次文化?漫談抖音致命吸引力

賀!自從 2023 年 7 月 10 日,《創作者經濟 IMO》在 Substack 平台成立發布第一篇文章以來,關鍵字「創作者經濟」就是我們想要努力耕耘的目標。幾天前,這個大字終於攻佔上 Google 無痕搜尋的首頁第一位。

更多感想收錄在 品類字「創作者經濟」SEO 攻略七個心得 裡,該篇文章最末有第八個小彩蛋,希望大家都能有所得。

關鍵字「創作者經濟」攻佔 Google 搜尋引擎首頁第一位

本週焦點關鍵字:閱讀、抖音

🔸 讀書已成現代次文化? 
🔸 在抖音一響之後,關於分享欲這件事 
🔸 播客節目撐過兩年躺平期的條件  
🔸 解鎖書籍的方法             
🔸 為什麼 GODIVA 標誌像一個裸女騎在馬上?
🔸 珍惜那些願意給予真實回饋的朋友
🔸 文章付費制的取捨
🌍 Matters 文章推薦策展 
🌍 副刊:創作者經濟與 Web3


「讀書」已成現代次文化? 日本出版社編輯揭超殘酷現實 from 自由時報

任職日本知名出版社「左右社」(SAYUSHA)的編輯筒井菜央分享自己同事與書店店員的一段對話,當時他向店員詢問,「最近流行的次文化是什麼?」,希望藉此了解時下青少年和年輕人們的流行。

不料對方竟如此回應:「沒有耶!如果真要我說的話,我想『書』本身就是一種次文化了。」,而筒井菜央聽完同事的轉述後,忍不住感慨,「從這樣的經歷,讓我徹底感受到這個世界最為真實的一面,只能說感到太可怕了。」

雨果・Hugo 🙋 IMO:令人費解的回應

這件事會發生在日本,令我感到相當震驚。印象中,日本的閱讀風氣是滿不錯的,他們的書通常比較輕便且容易攜帶,記得這也是因應他們的閱讀習慣,像之前的馬斯克傳,在台灣是厚厚一大本,到日本就拆解成數本,看起來比較沒有「距離感」。

如果讀書是為了能夠獲取知識,那書的確並非唯一管道,但再怎麼樣也不會淪為次文化,這樣的觀念,的確需要被導正。
 

閱讀筆耕 🙋 IMO:閱讀的載體

我想「閱讀」這件事情始終是人們一線的需求,但是關於「閱讀的載體」的確可以拿出來討論,例如現在還有多少人主力是以「報紙」來吸收新聞資訊?如果說「報紙」淪為次文化,多數人應該不會有異議。

報紙之於報社,實體書之於出版社,這些紙媒得加快轉型的腳步。


國中人際演講週:在抖音一響之後 by 大坦誠

講座開始時,我是如此介紹我自己的:「我是大坦誠,我是作家和國小老師。」台下反應平淡⋯⋯我在投影螢幕放出「抖音一響」,然後把麥克風對準臺下,問「下一句是什麼?」臺下小孩熱烈的齊聲回應:「父!母!白!養!」

⋯⋯我發一些用心編的片都沒人在乎、結果隨手亂拍就上「熱門」,我就把抖音關了。

分享欲是很重要的。若人類沒有分享欲,就不會有後續的創作⋯⋯分享的東西不一定要多厲害多有意義,休閒娛樂又不是學習單作業。分享的東西是「長大後悔」系列也沒關係,誰沒有青澀的過去。

可是如果你的分享欲,是一定要模仿某些不是你的人⋯⋯最後你會越來越害怕展現自己舒適、真實的樣子;或是你的分享欲,是要跟風一些其實你也不知道這是啥小的舞步或是對岸用語,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沒主見,甚至自己是誰都忘了。

雨果・Hugo 🙋 IMO:抖音不需談深度

之前去上了一堂抖音行銷課(免費),老師說要用抖音行銷不需要想著要做出多有深度的內容,只要把抖音受眾當白痴就可以。我當時想:這言論好像有點偏激,但現在看到這篇文章後,我相信確實是如此。 
 

閱讀筆耕 🙋 IMO:想紅想瘋了的「挑戰賽」

我是初次聽到「抖音一響,父母白養」這樣的流行用語,做了些調研。

原來,有一種聚集流量的法叫做「挑戰賽」,打開抖音,頁面可以看到前加上「#」的挑戰,這些示範影片會在用戶的不斷參與中,形成跟風現象。這種「想紅想瘋了」的欲望令部分用戶喪失了判斷力,甚至做出危害自身安全的舉動。要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養育小孩,可不是希望得到這般反饋。

近期,台灣家樂福中壢量販店遭「殺蟲劑火攻」燒毀,這又是一起「抖音一響,父母白養」的挑戰賽事件。
 

Swift 🙋 IMO:用命換流量

還有很多這類挑戰,小朋友都是用命去換流量,甚麼液態氮、混合不同酒的挑戰、一口氣飲多少酒、悶閉氣挑戰等。

我們這一輩用肝去換,已經小毛見大毛。


Acquired 播客節目撐過長達兩年「躺平期」的條件 by 徐老貓

當初 Acquired 播客在 2015 年開播,已經走過了近乎 8 年的旅程⋯⋯主持人曾說,若這是個風險計畫,兩年內就會因增長緩慢而被淘汰。

失敗者找藉口,成功者不斷調整。」節目的特色是透過持續的試錯與調整,才逐漸形成現在(一反市場常態)的特色。

堅持做這件事情有幾個條件:內在的興趣、持續學習、磨練自己技藝所帶來的內在獎勵,以及產品受到好評所帶來的外在獎勵。

閱讀筆耕 🙋 IMO:留意光環效應

如果 Acquired 沒有挺過躺平期,最終沒能成為播客戰場上的倖存者,文章內三個「一反市場常態的特點」反而就從讚揚,變成許多「I told you」的吐槽點了。

話是兩邊說,牆倒眾人推。是非評判隨著績效(光環)的變化而變化

因此,我對於「一反市場常態的特點」先持保留態度。不過,結尾段提到堅持的四個條件,我是深感認同的,尤其是「磨練自己技藝」所帶來的愉悅感;最近重新把以前的週報拿出來復盤,打算做成一個可以迭代的思維體系(知識樹),有著戚戚焉的內在驅動力感受。


解鎖書籍的方法 from Zen 大的時事點評

每一本書裡都有一個核心段落,是作者用來解釋書中所欲處理問題的關鍵概念,問題答案論證思考推論方法。

讀書首先要能夠抓出作者的問題,其次是找到那個關鍵段落,在那個地方要停下來多讀幾次,搞懂作者的論證邏輯。如此整本書就解鎖了。

舉個例子,當年我讀《老科技的全球史》一書,將近四百頁的一本書,怎麼用上述方法拆解?我到書裡抓到關鍵段落,作者認為,過去科技史都著重在最嶄新的尖端科技的研發與應用之探索,但他認為,要了解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要看的不是最嶄新的尖端科技,而是科技在人類社會最普及的狀況。

換個角度之後會發現,真正影響人類的往往不是甚麼最嶄新的尖端科技,反而有些科技相當古早原始但卻已經足夠。這一段就是理解全書的關鍵段落,也是作者用來解其提問的論述!

雨果・Hugo 🙋 IMO:可與九宮格筆記術互相參照

Zen 大傳授的方法是讓你能夠言之有物相當關鍵的動作,因為必須透過正確的提問才能談如何發展觀點與洞見。有關如何提問及發展內容,可見 第 22 期週報 關於九宮格筆記術的討論。
 

閱讀筆耕 🙋 IMO:如何閱讀一本書

針對「解鎖」書籍最完善、最全面的討論,莫過於《如何閱讀一本書》這部超過 30 多年的經典,在書中以「分析閱讀」見稱,稍後的 Matters 文章推薦策展區詳談。


GODIVA 巧克力標誌的圖案,為什麼像是一個裸女騎在馬上? by CROSS FOR GOD

柯里爾說:「真正的高貴,是心中明白自己該去救濟他人時,就勇敢去做,而不會過多考慮他人是否會因此而感恩,更不會因他人的回應而改變初衷。」

偽善即使再高明,也敵不過時間的考驗,在事實和危機面前總會真相大白;真善不需要裝,退去浮華也會一直永遠美麗。

閱讀筆耕 🙋 IMO:付諸行動

GODIVA 巧克力標誌的形象令我想到《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裡的「化身」 ,背後的故事告訴我們,善良不僅是一個人(一個實體)內在的精神、表象的宣示,更需要實際付諸行動。

目標,不僅僅是網站上的企業宗旨說明,也不只是行銷工作,它是公司本身的行動與表現,有時甚至是在利潤之上的事。

——保羅.賈維斯


珍惜那些願意給予真實回饋的朋友 by 游舒帆

與其說給別人回饋是一種能力,不如說是一種你真心希望對方更好的意願

不希望你更好的人,不會願意給你真實的回饋,因為你好與不好跟他無關,他也不用冒著可能會讓你不開心的風險說真話;更甚者,如果希望你在錯誤的方向上繼續下去的人,還會給你虛假的讚美,讓你誤以為自己真的很棒。

有些人可能是無心之過,因為相較於說真話,說假話還是容易多了,有些人則是別有用心,自己還是要特別小心。

我覺得最困難的,是那些希望你更好,但他沒有其他私人目的回饋。明明你變得更好他也不會獲得實質的好處,但他還是願意跟你說真話,而且會花時間引導你思考,協助你突破盲點。

雨果・Hugo 🙋 IMO:對說真心話的人抱持感恩

說真心話是不容易的,因為有很多人並沒有準備好要接受真實的回饋,於是我們說了會被當成冒犯、不禮貌、多管閒事。無法接受真心話的人,幾乎只能原地踏步。

我很感恩每一位告訴我真心話的人,也許一開始會需要整理一下情緒,就當作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吧,過了之後面對不足的地方持續優化調整,這樣就很好了。
 

閱讀筆耕 🙋 IMO:如何主動出擊,索取回饋

我想到《逆向工程》的最後一章,這是截至目前,我所看過談論「回饋」主題最詳實縝密的論述,而且是討論如何「主動」索取回饋的作法。

當時我把筆記收錄在 掙脫專枷 這篇文章裡,書中把索取回饋的來源區分為專家 vs 普羅大眾,這邊先聚焦於前者:

  • 旅程式問題——想像成「脫離新手村」

讓專家記起當初自己身為新手的經驗,是如何脫離新手村、幼幼班的?然後踏上冒險打怪的征途,開展出一張成功路線圖(roadmap)。

  • 過程式問題——重點在於「執行細節」

避免提出空泛的問題,寧可過度瑣碎,也要問得仔細。深入鑽研產出(成果)時採取的確切步驟(step by step),揭示專家的做法。

  • 發現式問題——這是「莫忘初心」

讓專家聚焦於最初的期望,把當時天真的想法拿來和自己現在所知的東西做比較,挖掘出有用的啟示、洞見、忠告(advice)、那些當下的你(處於相同情況時)還沒擁有的東西。

如何主動出擊,索取回饋

文章付費制的取捨 by @YK @一杯咖啡的生活

曾經為是否要設立閱讀付費制度而感到困惑和掙扎。我在 Substack 上試圖設定這樣的模式,但最後還是未能邁出第一步。我感到很矛盾——只有付費人才能閱讀有價值的文章,這種做法似乎並不合我的價值觀;但如果不設立付費閱讀,長期下來的維護似乎又變得困難(難道真的不能單靠寫字維生嗎?)。

我最近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文章,最終決定以我覺得心安理得的方式來運作——我將繼續公開所有的文章,專注於寫作(盡力產出有品質的文章),並相信我的創作有其價值,受益的讀者會以請我喝杯咖啡的方式來支持我。

閱讀筆耕 🙋 IMO:付費牆設計的思考

之前在 Substack 創號時,我尋求協助串好了「付費牆」的金流(體驗到台灣金融基礎設施是這般落後),先圖個未來的擴充性,然後按兵不動慢慢想。

關於 Substack 的牆內 vs 牆外要有什麼差異,我思索了數月,最終得到的結論是不鎖文字內容,而是把付費牆做成「周邊商品」、「紀念小物」、「其它賦能」的感覺,羅列出並評估各種選項的成本與可行性:

  • Writing NFT。

  • 知識樹(把週報背後的「卡片」發展一個動態更新的思維體系)。

  • 圖卡(把電子報一些知識點視覺化,因為毫無頭緒,那就接洽一場 知識圖卡設計師訪談 來取經吧!)

  • 不定期空投

  • 影音回放

鎖在牆內的東西不一定是付費文章本身,可以是基於該篇文章的「衍生物」,供參。


Matters 文章推薦策展

《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會把骨架藏起來嗎? by 閱讀筆耕

⋯⋯讀者是要「發現」書中隱藏的骨架;而作者則是以製造骨架為開始,但卻想辦法把骨架「隱藏」起來,或是說,在骨架上添加血肉。

分析閱讀的十一條規則|以 Heptabase 梳理

閱讀筆耕 🙋 IMO:後後記

這本書著墨最多的是「分析閱讀」的解鎖技術,雖然看似很多規則,不過書裡特別強調這些步驟就像學騎腳踏車一樣,剛開始的時候需要一動一動拆解,可是當內化以後,就變成一種彼此協調成整體,自然而然地同時使出來的招式。

這和武俠小說裡,武功高手說「忘記,你就學會了」是一樣的道理。

 

「撐過熊市我好棒」快閃文學獎 by @Jeger

投稿限 2022 年發佈在馬特市的舊文章,鼓勵熊市仍然寫作的市民⋯⋯。

總獎金 8000 LIKE ,截稿日為 2023 年 12 月 31 日。


副刊:創作者經濟與 Web 3

《台灣島。鏈》藝術家介紹 | 咖啡館的紀錄者:Rainy by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隨著時間推進「Rainy」背後的意義也不再只有憂鬱與憂愁,而是一場象徵性的雨,透過繪畫與分享,讓每間店(咖啡館)雨過天晴。

而 NFT 的創作契機則是始於一場露營活動⋯⋯受到朋友川貝母與 akaSwap 平台合作項目「tezdozen」的啟發,從收藏到鑄造,開始踏上屬於自己的 NFT 旅程。

觀眾們會發現咖啡店系列全是對於建築物外觀的描繪,Rainy 解釋這是因為它代表著每間店鋪背後努力的成果,比起室內,店面外觀較不容易被變動,希望粉絲們能拿著作品找到一模一樣的地方,看看他增添或刪減了哪些細節,相信過程會更加有趣。

閱讀筆耕 🙋 IMO:數位世界「島。鏈」的多重意涵

在現實世界,島鏈具有地理、政治、軍事上的多重意涵;而「島。鏈」在數位世界裡,想必也象徵著多種視角、多種意象、多種思考⋯⋯這一切都被區塊鏈(一個又一個出塊)串接起來。

鏈下的走訪,訴說也聆聽著彼此的故事,把心意給描繪,刻畫於鏈上—— 咖啡館紀錄者 Rainy 的 NFT 旅程。


電子報的最末,要向你預告 12 月 19 日(二)晚上 8 時的【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我們將聊聊《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這本好書。

❏ IMO 聊書會|《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的作者約翰.李.杜馬斯於 2012 年開始創業,發現市場上需要一個每日更新的 Podcast,分享來自世界頂級企業家的靈感、動力和商業經驗。

沒有聽眾基礎也沒有任何廣播經驗,他「白手起家」於 2012 年 9 月推出了《火力全開的創業家》,到了 2013 年底,該節目每個月的淨利潤超過十萬美元;同年,推出《播客天堂》,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訂閱制線上 Podcast 社群,教其他人如何建立、發展自己的 Podcast 並從中獲利。

他的 Podcast、線上課程、社群、智囊團和電子刊物,合計已售出超過十萬次,影響數百萬人。如今,他將這些 knowhow 集結成冊,誕生了《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

本次活動,將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創辦人閱讀筆耕 Leo 及雨果・Hugo 一起為你導讀書裡「通往非凡成功的平凡之道」(The Common Path to Uncommon Success)。

❍ 時間:2023/12/19(二)20:00(時長約 1 小時)
❍ 地點:Google Meet
❍ 與談人:閱讀筆耕、雨果・Hugo

按有興趣開啟活動通知

偽善即使再高明,
也敵不過時間的考驗,
在事實和危機面前總會真相大白; 
 
真善不需要裝,
退去浮華也會一直永遠美麗。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