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得讓劉備三顧茅蘆呢?◗ 拿諸葛孔明看投射者(上)
✐
好幾年前,我剛剛認識人類圖
對許多專有名詞都還停在課本、講義、「老師說」的認知
沒有太多屬於自己的觀察或體驗
隔年到蘇州出差
回程在機場無事可做就逛到機場書店
大量的簡體出版品看得我眼花撩亂
翻到一本全面解讀諸葛亮的專書
想到當時都用諸葛亮作為解釋投射者的樣本
就毫不猶豫的買了
–
過去對諸葛亮的認識
大多來自《三國演義》各種改編作品的形象
頂多就是國文課本裡的〈出師表〉
這兩種文本多著墨在劉備三顧茅蘆
把臥龍請出了山之後
以及劉備死後,諸葛孔明鞠躬盡瘁
但對於想研究投射者的我來說
我想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得到正式的邀請」的
在沒有邀請以前,他究竟該如何等待呢?
–
當然,這世上沒有任何資料
能證明諸葛亮是不是投射者
只是他的故事很適合用來說明「正式邀請」
對於投射者是怎樣的「正式」
觀看他的生命軌跡
從受到劉備的「賞識」後
正式而鄭重的邀請了他
他這才相信邀請他的這位
是真正需要他的才華
也才有了〈隆中對〉
至此,諸葛亮也才迎來人生中
最適合使用自己能力的對象與事業
換言之,我記得在人類圖課堂上
投射者最常問的問題就是
如果那個邀請等不了我的內在權威怎麼辦?
(比方有些邀請就是希望你馬上回覆什麼的
然後你偏偏內在權威是情緒 XD)
老師答曰:那就不算是對你正確的邀請。
畢竟當投射者決定「出山」
要付出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能量
怎麼能不善自珍重呢?
就像Ra說,投射者應該「只要不親自來問,
就絕不會從我這裡得到任何東西」,
如此「被動付出」的類型。
–
關於人家不問就絕不說這一點
我自己就飽嚐代價了
像我這種微妙的「好為人師」的壞習慣
還「以為自己想的是對的」的2號人格
*人格是五星術的一環,之後會有系列說明 XD
非常容易輕易把意見通通丟出去
(就是你明明沒問,但我說很多)
可想而知
收到意見的人沒一個會開心的
不開心就給不了好臉色
緊接著就是各種不爽口角
這種「好心反而壞事」的人生經歷
我可以說是收穫滿滿(哼)
即便是明知這是「投射者病」
也明明有了很多前車之鑑(還是自己的)
到現在還是偶爾難免
特別是與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忘了分寸
–
還記得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嗎?
《晉書》記載他在蜀國使者面見時
問了諸葛亮的食量及工時以後
竟說了句「諸葛孔明其能久乎!」
也就是說
當得到一個「正式且鄭重的邀請」後
諸葛亮就真的全身心投入了
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非說說
他不僅無法好好吃飯、還成天加班(工時很長)
大事小事親力親為一點也不放過
這樣勞心傷神的燃燒自己
看在養生派司馬懿的眼中自然是活不久啦
–
#aromatherapy #loveyourself #thelove_of_thebody #芳療練習生的練習室 #人類圖很個人體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