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拉藏書裡的希特拉

FoxCabin
·
·
IPFS
·

希特拉,納粹德國的元首,被視為點燃起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和犯下暴行的歷史罪人。關於他的著作和傳記多不勝數,人人都想了解這狂人的內心。《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是當中別樹一幟的作品,不再從戰爭或歷史事件切入,而是從希特拉的藏書入手。

希特拉是個愛書如命的人,擁有約一萬六千冊藏書,甚至在戰爭期間仍堅持帶書隨行。戰後,他的藏書散失世界各地,有大部分被蘇聯軍隊運往莫斯科;有些棲身於美國國會圖書館,有些在美國布朗大學,還有幾千本在各地退伍軍人的家中。作者努力檢閱那些藏書,希望從希特拉的閱讀品味、在書上的批註,去了解這個人。

例如,作者透過檢閱希特拉收藏的《偉大種族的消逝》,依著他畫下的鉛筆線條,可見他怎樣受書中的種族優越論吸引。這樣看來,他後來屠殺猶太人的暴行似是實踐書中所學。此外,他竟然很喜歡《唐吉訶德》、《魯賓遜飄流記》等國外小說;更收藏了一套《莎士比亞全集》,以皮革手工裝訂,書脊印有泛凸金色,象徵德國的老鷹,鷹爪兩旁有他的姓名縮寫。從這些細節,都盡顯他對莎翁的喜愛。

藏書中看到頑固的腦袋

買這本書時,是受「從藏書看人」的概念吸引。我自己雖然甚少在書上寫筆記,但也是喜歡用螢光筆標示重點的人,而那些「重點」,特別是看小說時,很可能是一些特別有感覺的句子,所以,我的確相信「從藏書看人」是一個特別且帶有一定準確性的研究方法。

在希特拉的角度,讀書為他帶來知識、共鳴,並為他帶來靈感。然而,閱讀亦無疑加深了他歧視、獨裁、殺戮的思想。希特拉讀的書,鍾愛的作品,部分至今仍被視為必讀經典,多年來不知吸引了多少人投入閱讀的世界,讓多少人從文字感受不一樣的人生,讓多少人愛上文學,讓多少人致力寫作,造就許多人才……作品本身有否好壞?開卷是否必定有益?根據作者觀察,希特拉只「選擇性閱讀」自己認同的內容,甚至扭曲文意迎合自己,是憑閱讀拼砌出自己已有的思想,而不是消化閱讀到的內容。

希特勒把閱讀過程比擬成收集『石頭』,藉此拼貼出一個由各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所構成的『馬賽克』。

這本書,既是從另類途徑了解希特拉這歷史人物,讓人眼界大開;也是在提醒讀者,保持開放、謙遜、批判地閱讀的重要。

書名:《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

作者Timothy W. Ryback

譯者:周全

出版社:時周文化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FoxCabin網站:https://www.fox-cabin.com FB: 狐狸小屋 Fox Cabin IG:@foxcabin 自認識到Isaiah Berlin在《刺蝟與狐狸》裡對兩大類學習、思考、甚至做人的比喻,一直希望當隻狐狸。讀《小王子》,讓我感受最深的,也是狐狸。 現實當不了,只能以狐狸小屋為名,寫下雜亂的人生,雜亂的學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白日之下》的希望與絕望

從電影看以色列總理Golda Meir

[時事英文筆記】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