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之下》與《年少日記》香港下之自處

penguin
·
·
IPFS
·
離開戲院,明媚的晴空無法照亮沉重的心情,彷彿只有重新執筆才能吐出心中的鬱悶。

先聲明,學童自殺問題和人口老化問題,全球先進地區比比皆是,絕非香港獨有,本文先不比較其他地區,只針對香港現狀討論。

先恭喜兩片均獲五項金馬獎提名

先一套《白日之下》,後一套《年少日記》,再次激起了繼《正義迴廊》、《窄路微塵》大半年後新一波的港產片討論熱潮。《白》、《年》皆不是那些卡士大片(至少沒有古天樂/張家輝/劉青雲),分別只有林保宜、鄭中基等幾位實力派演員領銜坐陣,配上大量新生代演員的清新演出,用一個半小時各自向觀眾呈現種種的社會問題,院舍床位不足、社福服務外判、養老負擔、司法制度漏洞、新聞行業沒落、學童壓力、精英主義、填鴨式教育、官僚校政、自殺成風,以上種種,稍有留意社會動態的香港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只是兩位導演用了引人入勝的方式,令香港人再次想起曾經被一宗又一宗新聞震撼的衝擊感,然而衝擊過後,電影沒有提供任何答案,沒有任何大團圓結局,觀眾離場時未能釋懷,但又或者說,在2023年的香港,誰又可以提供甚麼答案。

先談老年問題,人口老化是全球發達城市都正在面對的共同問題,從政府角度,可預見長者政策將成為財政支出中佔比越來越重的部份,觀乎本地政策如「生果金」、二元乘車優惠、長者醫療券、安老院舍服務等,每項都耳熟能詳,但有多少人知道事實上長者政策的經常開支已佔政府總開支的 20.8%,達 919 億港元(2019-2020 年度)。但從長者自身的角度,尤其是低下階層的一群,他們只自覺已成為了家庭後代、甚至整個社會的「包袱」,只能依靠別人的照顧,自我值價低下,就算面對離譜不道德的對待(如強迫集體露天洗澡),都傾向消極面對,逆來順受,心底只能埋怨自己能力不足,亦不想勞煩其他家庭成員,只想靜靜地等待「兩腳一伸」的一刻,用自己的離開去減少世俗一丁點兒的煩惱,盡了最後的功德。

在人口老化的趨勢下,政府一直視照顧長者為主要政策目標,為 長者安排的安老服務、醫療 /健康服務及財政支援屬 3 大服務範疇, 三者經常開支預算在 2019-2020 年度共佔政府總開支 1 的 20.8% , 達 919 億港元,較 2012-2013 年度的相關開支按年平均增長 11.4%2 (表), 高於同期政府總開支的 7.7%年均增長率。

《政府投放於長者身上的公共開支》

https://www.legco.gov.hk/research-publications/chinese/1920rt02-government-expenditure-on-the-elderly-20191213-c.pdf

再論學童壓力問題,「怪獸家長」、「直升機家長」兩詞由來甚久,中產父母無不希望下一代能繼承自己的衣缽,首選辦法就是要贏在起跑線上,孩子未降臨世上已經要展開各項比賽,比出生月份、比奶粉、比母語口音、比興趣技能,由零歲到至少十二歲升中學前,父母都有各種各樣的辦法塞滿孩子的生活時間表,任務就是絕不可以浪費兒童時期的黃金學習階段,要盡量為孩子擴充成長履歷表,為將來入讀名牌中校、大學鋪路。但站在孩子的立場,有人事先問過他們是否想考進名校嗎?學習各式各樣的音樂、運動技能之前,有人認真關心過他們的真正興趣嗎?甚至在面對着包括學業成績、家人朋輩期望等的多重壓力下,有誰會察覺到學童的精神健康狀況嗎?

「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很快會被人遺忘⋯⋯」放諸現今的香港,就是這個社會的寫照。在一個只視人民為工具的社會,鼓勵生育只為增加勞動人口,十二年免費教育只為確保學生成為愛國愛港的「好青年」,好讓長大後能報效祖國;甚至在傳統觀念中,養兒是為了防老,培養孩子成材就是代表家族的光榮。等到年齡漸長、生產力減退之際,老人在社會中成為了負擔,不單只不再納稅,還會加重醫療、安老甚至殯葬開支,經濟環境良好時政府尚可能皇恩浩蕩增加福利「派糖」,一旦經濟下行政府要開源節流,首當其衝必先削減各種福利開支。根據以上扭曲的價值觀,人命被人口取代,生命只是數字,不論學生、青年人或長者,自身都會感受到強烈的不安定感,有志難酬、隨波逐流成為社會主流,倒模樣的軀殼「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最終容易萌生積極或消極地自尋短見的想法。

如本文開首所述,《白》和《年》均沒有給與觀眾任何正面的答案:視道德如無物的院長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繼續自由生活;老人家仍然被當成包袱,政府和年輕一輩都只想將責任推給社福機構;年輕學童自殺問題沒有減退的跡象,反而在社交網絡侵佔日常生活的現今世代更有惡化的趨勢。沉重的無力感,是否兩位導演們留給觀眾的唯一東西?不對,不論是通伯最後留給記者的帽子,或是有俊、有傑兩兄弟最後相見,都向觀眾展示了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重要,一句鼓勵的說話,一個安慰的眼神,甚至一個補完的擁抱,就是終結任何負面感受的開始。即使世界很壞,周遭的一切都很壞,就請我們都保留一份赤誠之心,盡量不助紂為虐,在別人有需要而自己又有能力時輕輕幫他一把,由自己做起,縱使改變不了世界,但至少減少了周遭的痛苦,雖稱不上是未來的希望,也可算是一抹星火。

「不要為了做對一件事而內疚」,感謝簡導給我們示範,提醒別人並不孤單的方法可以很簡單。也就讓我學以致用,借這篇拙文提醒一下讀到這兒的你,你也並不孤單的。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