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再无图书馆|成都系列

阿布拉赫
·
·
IPFS
·

重新关注起图书馆,应是在matters混一年之后了。忘了是在哪篇文章下的讨论,@過客收藏家@魔鬼小編 向我推荐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那时候,我已经有十几年时间没有接触过任何种类的图书馆了。如今拼命回忆,好像最后一次从图书馆借书,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大学时光。能记得的是,那时从学校的图书馆借过《大卫科波菲尔》。后来读研时只记得在图书馆的阅览室上过自习课,不记得借过任何书。现在觉得好笑且讶异,那时宁愿在书店里站着蹭完《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有好几本《德川家康》,也想不到去一墙之隔的学校图书馆找找看,市图或者省图,就更没有动过念头了。

也可能是电商以及电子书的发展太迅速了,买书越来越容易,再加上贪图电子书的方便快捷,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想不起图书馆,固化了思维。

还是因为书店。之前写“独立书店”系列,亲自探店几个成都本地的书店,让我发现了一件新鲜事,那就是很多书店辟有一个柜台,叫“城市阅读美空间”。研究之下知道,原来这个柜台的书,全部是成都市图书馆的藏书,成都市民用身份证就能免费借阅。并且,这个柜台的书和成都市图书馆的书也是通借通还的,你从图书馆借的书,可以通过全市任何一个合作的书店还书,反之亦然。正好我工作的地方,就有这样一家书店。想到去一次图书馆,可以借八本书,看完只需要趁上班之便就地还书,这么方便的公共资源,不利用起来还等啥?

成都市图书馆

春节前,趁某天跑团聚餐,就近去了趟成都市图书馆。

成图就在文翁路,离天府广场一公里,扫健康码进入。一头扎进中文借阅室,开始把图书馆当书店,沿着书架一排排逛,看到感兴趣的拿起来翻两下,又塞进去。后来发现,书架上有醒目的大字提醒:翻阅后将书放置书架外,请勿自行上架。才意识到,图书馆不是书店,人家的书都有严格位置坐标,放错了,不但想借的人找不到,连图书管理人员,恐怕也很难处理。

相比书店,来图书馆的人目标应该更加明确,通过主页或者微信公众号查询目标书籍所在位置,然后直捣黄龙。整个借书流程都可以通过借阅室门口的电子设备自助扫码完成,当然,也有人工服务,方便那些不擅于使用电子产品的读者。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对移动自助类设备的普及持非常肯定的态度,大势所趋,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云云。如今它当然仍是大势所趋,可我的肯定程度却大打折扣。也许总有一天,全变成冷冰冰的机器,但我越来越希望,这个过程能慢一点,耐下心来等等那些来不及的人,不要弃之不顾。太无情。

成图的借阅室,都有桌椅,供读者免费使用。如果你不想借回家,或者只是想查阅部分内容,就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书籍。借阅室外,也有免费的阅览室,很多人在那里看书、学习、玩电脑、玩手机。我在门口瞥了一眼,忆起那些年,被考研题海淹没了的大学图书馆阅览室。我也曾身处其中,埋头苦读,几天不发一言。

第一次去市图,借了五本书,两本李娟,两本吴明益(简中版),一本尼采(嗯,是的)。马上就是春节长假,不趁机读书更待何时?然而事实证明,春节不是读书天。打南边来了几个喇嘛,打北边来了几个哑巴,整日里吵吵闹闹吃吃喝喝,独处的时间都弥足珍贵,怎么读嘛!于是,一个月的借阅期限到期之前,读完并按时归还的,只有《天桥上的魔术师》。那本用来装腔作势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页没翻,原物奉还。其它的,全部续借一月。续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也可以在图书馆或者城市阅读美空间。续借期结束,看没看完都要还,还想看就重新借,或者交逾期罚金。《冬牧场》很调皮,借阅14天自动归还,那时候我还在假期。开工之后去书店,跟店员说你看书还在我手里,可是系统显示已还。她咨询图书馆,说可以直接给书店,不会记录超期。保险其见,我重新办理了借阅。然而,披星戴月地读,还没读完,它又显示了“已还”。第二次把书还给书店,请他们向图书馆反应,这个系统bug不知道使得多少本藏书有去无回。

四川省图书馆

去省图就纯属为了写这篇文章做的功课。年前去成图前在微信群里问路,有人告诉我“要预约噢”,并甩过来一张说明,一看,是省图,不是成图。因为那时候第二波疫情正来势汹汹,省图限制流量,需要提前预约。春暖花开之后,疫情一波已平,此次再去,不用预约,健康码还是要扫。

省图就在天府广场,成都市博物馆对面。和有点小打小闹以及有些年代感的成图相比,省图可就是新近发迹的大户人家了。位置自不必说,楼栋外观气派、楼内的设计装饰,也明示暗示着它家的阔气。虽然同样是六层,成图像是八九十年代遗留的机关单位楼,中规中矩,乏善可陈。而省图,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建筑,占地面积和空间都大得多,室内室外设计感也强,一见倾心。

借阅室和成图大同小异,藏书的丰富度一时也无从比较。不过,省图的六楼,有个外文及港台书报阅览室,是成图没有的。在一楼的楼层分布图上看到这个阅览室,心湖里投下一颗石子,泛起涟漪阵阵。最近半年,买了四五本台版书,昂贵不说,成都有繁体中文书籍可卖的书店本就凤毛麟角,那如果图书馆有了,不但省了事,还省了钱,岂不让人心花怒放?向服务人员打听,说那里的藏品,只能阅读,不能外借。噢,好吧,那也比没有强得多。

等我进了那个预览室,在每排书柜中间都逡巡一遍之后,不得不承认:天真了天真了。别说《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没有,《伸出蘭花指》也找不到,几天前在方所买的《動物農莊》和《昨日世界》更没有。藏书不多,大多是古代史和文化类书籍。不过还是被我找到一本感兴趣的,《太監談往錄》,作者本人是清宫最后一批太监,书以半文言半白话写成,有很多对于慈禧和光绪甚至清廷末世重臣的忆述。它不是正史,也不是野史,只能算个人叙事。我之所以喜欢它,不是因为文笔多好,情节多曲折,而是在经历黑暗的2020年后,对于滔滔历史长河中如我一般的蝼蚁叙事的认同。虽然,他的那些价值观,已经可以扔进故纸堆。可他的表达仍是构成整个人类全貌的其中一片拼图,不可或缺。

就像那些电脑游戏画面,主角尚未涉足的部分,处于黑暗当中。主角每探头张望,世界便多一份光明。

还有香港和台湾的报纸,当然也是筛选过的。当时我心生好奇,莫非每天为了图书馆藏,要从台湾香港运报纸来吗?现在回过神来,应该看一下日期,怕不会是最新的。

还有个视障阅览室,在儿童阅览室旁边,门锁着,贴一个告示,需要预约。大概通常都是锁着的。

第一次去省图,没有借书,成图借的还没看完,就不要占着茅坑。咨询工作人员,省图借的书,可以在成图总馆以及省图的分馆还,却没有像成图“城市阅读美空间”那样的便利条件,甚至省图的分馆比起成图,少得多,也偏远得多。

这大概就是世界的不完美之处,成都图书馆小,但可以通借通还的网点遍布全市。四川省图书馆大,便利性却稍逊一筹。

最近因为隔三岔五看完一本,去公司附近的书店还书,看到自己上次还的书,就摆在“城市阅读美空间”的书架上,不自禁胸膛挺上一挺:我是骄傲的螺丝钉,没有我,这本书就不会在这儿。

电子资源

成图和省图的电子资源,貌似是互通的,下载电子阅读器,就可以用电脑或者手机阅读资源库里的电子书或者杂志,甚至论文。但我目前仍然只对kindle情有独终,暂时也没有遇到必须使用的场景,只做尝试,下了一本《哈姆雷特》和《秦腔剧本集》,PDF版。

无论个人意下如何,电子化仍是大势所趋。没准终有一天,纸书进博物馆,书籍全部电子化,从此世间再无图书馆。

成都图书馆二楼的展墙,都是些很有意思的成都方言 成都图书馆二楼的展墙,都是些很有意思的成都方言


四川省图书馆的公共阅读空间


四川省图书馆收藏的香港商报


四川省图书馆收藏的台版图书


四川省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的“敬告读者”


后记:这是“纽成一片”的图书馆篇,@魔鬼小編 老早就发了文,我拖到周末才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完成文章。提议这个主题也是因为前面几篇过于个人化,不太贴城市系列。这篇写完,可以稍减一点儿“负罪感”。小编写完几天了,我没敢去看,是怕受她的内容影响。果然,要是提前看了,我写这篇怕就心虚很多。小编是图书馆资深读者,而我是个图书馆新鲜人,正像成都的图书馆和纽约一比,也还刚刚起步一样。希望以后,对自己生活的城市,还能不断有新的发现。这是小@魔鬼小編紐約圖書館好在哪裡?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乡村日记(十一)

那当然是跑步

乡村集
15 篇作品